姚人多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一、什麼叫做台灣文化的主體性?
* 文建會:『雖然文化的定義眾說紛紜,但我認為共通源頭都是土地、人民以及社會。唯有重視土地、人民與社會才能積極發展自己的文化主體性』
*
王幸男:『台灣文化上的獨立必須先於政治上的獨立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儘速檢討以往國民黨執政時所造成認同障礙的因素,強化台灣認同,
文化的獨立比起政治的獨立更為基本。和日本與韓國比較起來,台灣想
要從中國的陰影之中脫離與獨立出來,顯然是要難上數倍。因此縱然台
灣獨立的歷史事實如此明顯,台灣想要真正邁向獨立之路卻不斷崎嶇。』
* 文化主體性就是用一種獨一無二的、與別人不同的方法來看待自己土地、人民與社會的思維方武,而這種思維方武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達成民族國家的建立。
二、把自己變成一個主體。不過,什麼叫做『主體』?傅柯(Michel Foucault)的觀點。(一)人總是被某種權力形武變成主體。主體永遠有兩個不可分割卻相互矛盾的意義:一個是『由於控制或依賴而臣服於某人』:另一個是『藉著自我的知識與認知與他(她)自己的認同緊緊聯繫在一起。』創這兩個意義都對,而且同時成立。所以要談自我認同不應該只強調獨立個體主動追求自己是誰的過程,應該要把形塑他(她)的那套權力納進來討論。這一套權力關係不只告訴你『應該』是誰,同時它也花了很多力氣告訴你『不應該』是誰。
三、如果傅柯的說法是對的,主體在成為主體之前,他(她)只是一個個體。現在的問題是,對台灣人來說,有沒有一個『本質』上的主體。換句話說,有沒有一種形武的主體是台灣人所共同擁有的,不論政權替換,不論時光流逝。
(1)權力A-本質的個體A
(2)權力A-本質的個體B
在上圖中,(1)的情形是主體性的展現,(2)的情況則是一種歷史的錯誤,一旦權力獲勝了,那麼主體B變成主體A時,則我們可以說他有『虛假意識』或者,『認賊作父』’台灣自我認同之所以複雜,是因為過去這四百年來權力不停的變化內容,權力總是想盡辦法把我們變成跟之前的主體不同的主體。於是,混亂便產生了。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的,更糟的是,台灣這塊土地上對『本質的個體』的假設有著極大的衝突,有些人認為我們不管被什麼人統治,只要我們身上留著中國人的血,我們的自我認同便應該是中國人。不過,漸漸地,有很多人認為台灣人在本質上是台灣人。所以,按照這種看法,過去這幾百年所發生的事,就是台灣人在抵抗那些想把他(她)們變成『非』台灣人的權力。
四、可是,萬一沒有本質上的個體呢?萬一所有的東西都是積累的,堆積的?
五、自我認同為什麼會政變呢?一個思想史的考察。傅柯的另一個概念『問題化』,什麼叫『問題化』?
六、所謂的自我認同的轉折應該是一連串的『問題化』過程。所以,該做的是把這些使得每個階段的自我認同『成為問題』的歷史事件與人物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