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不規則變調 四 王華南 第一節 4.尾字「兮」字「ê ,ㄝˊ」音隨前字變調,但前字維持本調 〈1〉前字陰平,「兮」變做陰平【e ,ㄝ】 施兮【si-e ,ㄙㄧ ㄝ】〈姓施的〉,新兮【sin-e ,ㄙㄧㄣ ㄝ】〈新的〉 〈2〉前字陽平,「兮」變做陽去【ē ,ㄝ–】 何兮【hô-ē ,ㄏㄛˊㄝ–】〈姓何的〉,藍兮【nâ-ē ,ㄋㄚˊㄝ–】〈藍的〉 〈3〉前字陰上,「兮」變做陰去【è ,ㄝˇ】 簡兮【kán-è ,ㄍㄢˋㄝˇ】〈姓簡的〉,煮兮【chí-è ,ㄐㄧˋㄝˇ】〈煮的〉 〈4〉前字陰去,「兮」變做陰去【è ,ㄝˇ】 晉兮【chìn-è ,ㄐㄧㄣˇㄝˇ】〈姓晉的〉,副兮【hù-è ,ㄏㄨˇㄝˇ】〈副的〉 〈5〉前字陽去,「兮」變做陽去【ē ,ㄝ–】 謝兮【siā-ē ,ㄙㄧㄚ–ㄝ–】〈姓謝的〉,舊兮【kū-ē ,ㄍㄨ–ㄝ–】〈舊的〉 〈6〉前字陰入,「兮」變做陰去【è ,ㄝˇ】 葛兮【kát-è ,ㄍㄚㄊˋㄝˇ】〈姓葛的〉,濕兮【síp-è ,ㄙㄧㄅˋㄝˇ】〈濕的〉 〈7〉前字陽入,「兮」變做陽去【ē ,ㄝ–】 岳兮【gāk-ē ,ㄍ゙ㄚㄍ–ㄝ–】〈姓岳的〉,實兮【sīt-ē ,ㄙㄧㄊ–ㄝ–】〈實的〉 〈8〉前字陰輕,「兮」變做【è ,ㄝˇ】 薛兮【síh-è ,˙ㄙㄧ ㄝˇ】〈姓薛的〉,甲兮【káh-è ,˙ㄍㄚ ㄝˇ】〈甲的〉 〈9〉前字陽輕,「兮」變做陽去【ē ,ㄝ–】 石兮【chiōh-ē ,ㄐㄧㄛㄏ–ㄝ–】〈姓石的〉,白兮【pēh-ē ,ㄅㄝㄏ–ㄝ–】〈白的〉 5.尾字「俍」〈人〉字「lâŋ , ㄌㄤˊ」音隨前字變調,但前字維持本調 〈1〉前字陰平,「俍」變做陰平【laŋ , ㄌㄤ】 租俍【chɔ -laŋ , ㄗɔ ㄌㄤ】〈租給人家〉, 央俍【iɔŋ-laŋ , ㄧɔㄥ ㄌㄤ】〈央托人家〉 〈2〉前字陽平,「俍」變做陽去【lāŋ , ㄌㄤ–】 還俍【hêŋ-lāŋ , ㄏㄧㄝㄥˊㄌㄤ–】〈還人家〉, 回俍【hûe-lāŋ ,ㄏㄨㄝˊ ㄌㄤ–】〈回人家〉 〈3〉前字陰上,「俍」變做陰去【làŋ , ㄌㄤˇ】 哄俍【háŋ-làŋ , ㄏㄤˋㄌㄤˇ】〈嚇唬人家〉, 管俍【kuán-làŋ , ㄍㄨㄢˋㄌㄤˇ】〈管人家〉 〈4〉前字陰去,「俍」變做陰去【làŋ , ㄌㄤˇ】 送俍【sàŋ-làŋ , ㄙㄤˇㄌㄤˇ】〈送給人家〉, 笑俍【tsiò-làŋ , ㄑㄧㄛˇㄌㄤˇ】〈笑人家〉 〈5〉前字陽去,「俍」變做陽去【lāŋ , ㄌㄤ–】 賣俍【bē-lāŋ , ㄅ゙ㄝ–ㄌㄤ–】〈賣給人家〉, 問俍【mˉŋ-lāŋ , ㄇㄥ–ㄌㄤ–】〈問人家〉 〈6〉前字陰入、陰輕,「俍」變做陰去【làŋ , ㄌㄤˇ】 逼俍【piék-làŋ , ㄅㄧㄝㄍˋㄌㄤˇ】〈逼人家〉, 扑俍【pháh-làŋ ,˙ㄆㄚ ㄌㄤˇ】〈打人家〉 〈7〉前字陽入、陽輕,「俍」變做陽去【lāŋ , ㄌㄤ–】 轄俍【hāt-lāŋ , ㄏㄚㄊ–ㄌㄤ–】〈限制人家〉, 學俍【ōh-lāŋ , ㄛㄏ–ㄌㄤ–】〈學人家〉 歸納2.3.4.5.類尾字變調,可以得到三項通則 1.前字是陰平調,尾字變做陰平調 2.前字是陰上、陰去、陰入、陰輕調,尾字變做陰去調 3.尾字是陽去、陽入、陽輕調,尾字變做陽去調 第二節 三、台語變調是為何? (一)符合韻律協和音 筆者從事台語教學多年,每當教到變調時,不少學員都認為有夠複雜,有一位來台灣研究之日本學者曾對筆者表示:「就變調而論,台語是世界上最難學之一種語言。」為何台灣人變得如此平常自然,此乃應驗了語言學家之一句名言:「母語是最簡單又最容易學。」為何台語需要變得如此複雜,答案就在台語本質是一種符合現代樂理所稱之自然韻律(rhythm),基本調有九種再衍生出六種(在口語中將陽上調視為衍生種),調值多、當然變化更多,其目的就是符合現代和聲學所稱之「追求韻律協和」,學過樂理者皆知作曲或演奏曲調必須音調協和、方能悅耳,否則出現前後音調不協和怪聲,即一般人所直覺感受之「刺耳難聽」。而台語變調如此複雜,就是追求「音調協和」之「悅耳雅音」,即一般人所直覺感受之「順耳好聽」,套句俗語:「台語不楓O說的比唱的好聽」。 ◆「美麗」本調在台語發音「bí ,ㄅ゙ㄧˋ」「lē ,ㄌㄝ–」連音變調為〈前字由陰上變陰平〉【bi-lē ,ㄅ゙ㄧ ㄌㄝ–】,和西洋樂譜音階之「mi re–」相似。 ◆「禮數」本調在台語發音「lé ,ㄌㄝˋ」「s`ɔ , ㄙɔˇ」連音變調為〈前字由陰上變陰平〉【le-s`ɔ , ㄌㄝ ㄙɔˇ】,和西洋樂譜音階之「re soˇ」相似。 ◆「都市」本調在台語發音「dɔ , ㄉɔ」「tsī , ㄑㄧ–」連音變調為〈前字由陰平變陽去〉【dˉɔ- tsī , ㄉɔ–ㄑㄧ–】,和西洋樂譜音階之「do– si–」相似。 ◆「法度」本調在台語發音「huát , ㄏㄨㄚㄊˋ」「dˉɔ , ㄉɔ–」連音變調為〈前字由陰入變高入〉【huat-dˉɔ , ㄏㄨㄚㄊ ㄉɔ–】,和西洋樂譜音階之「fa do–」相似。 ◆「無所謂」本調在台語發音「bû ,ㄅ゙ㄨˊ」「s´ɔ ,ㄙɔˋ」「ūi ,ㄨㄧ–」連音變調為〈第一、二字由陽平變陽去、陰上變陰平〉【bū-sɔ-ūi ,ㄅ゙ㄨ–ㄙɔ ㄨㄧ–】,和西洋樂譜音階之「mi– so mi– 」相似。 ◆李白所作名詩「早發白帝城」之最後一句: 「 輕 舟 已 過 萬 重 山」 【ㄎㄧㄝㄥ–ㄐㄧㄨ ㄧ ㄍㄛˇ ㄅ゙ㄢˇ ㄉㄧɔㄥ– ㄙㄢ】 【 khiēŋ - chiu i - kò bàn - diˉɔŋ - san】和西洋樂譜音階之 「 re– so so doˋ doˋ re– mi 」完全相符。 ◆筆者讀小學時參加合唱團,每逢畢業典禮前幾天就要練唱「青青校樹」畢業歌,其中一句「晨昏歡笑,奈何離別今朝」,照說唱起來應該是「離情傷感、不勝唏噓」。當典禮結束時,畢業生當中女生彼此情同姊妹者都會哭成一團,而一般男生則感覺從此以後「自由了」不必被老師管(當年可以體罰,好動者每天大概都會得到老師特別關照),甚至嘻嘻哈哈地將「晨昏歡笑,奈何離別今朝」改用台語唱出: 「 從 今 以 後 , 您 爸 攏 免 乎俍〈連音〉唸 」 【ㄐㄧɔㄥ–ㄍㄧㄇ ㄧ ㄠ–,ㄌㄧㄣ ㄅㄝ– ㄌɔㄥ ㄅ゙ㄧㄝㄣ ㄏɔㄥˇ ㄌㄧㄚㄇ–】 【chiˉɔŋ - kim i - āu lin - pē lɔŋ - bien - h`ɔŋ - liām 】 讀者若有興趣將改編詞句和「青青校樹」原歌譜比對唱一唱,就可體會台語變調自然成為韻律之奧妙(和西洋音階不折不扣完全一致)。 「 晨 昏 歡 笑 ,奈 何 離 別 今 朝 」 【 so– la la so– mi– re– la so– siˋ do– 】 註:◆「您爸」是模仿大人自稱口吻即北京話口語之「您老子」 ◆「攏」即北京話口語之「都」 ◆「乎俍(人)」【ㄏɔˇㄌㄤˊ, h`ɔ -lâŋ】連音讀做 陽上調【ㄏɔㄥ˄ , hˇɔŋ】變調為陰去調【ㄏɔㄥˇ, h`ɔŋ】 ◆「乎俍(人)」即北京話口語之「被人家」,「被人家」就是「被老師」 ◆「唸」即北京話口語之「嘮叨」,也有唱做「罵」【ㄇㄚ–, mā】 (二)台語爲表示不同詞意、語氣而產生變調 ★ 以「行」為例:「行」【kiâñ ,ㄍㄥㄧㄚˊ】本調陽平,「行行兮」【kiāñ-kiâñ éh , ㄍㄥㄧㄚ–ㄍㄥㄧㄚˊ˙ㄝ】(前字由陽平變為陽去)即北京話「走一走」之意。 ★「開」字為最佳之例 ◆「門是開兮」之「開兮」【khui-e ,ㄎㄨㄧ ㄝ】「開」發「陰平」本調當做形容詞,即北京話「開的」之意。 ◆「開門」【khūi-mˆŋ ,ㄎㄨㄧ–ㄇㄥˊ】「開」由「陰平」變為「陽去」當做動詞。 ◆「門開開」【mˆŋ khūi-khui , ㄇㄥˊㄎㄨㄧ–ㄎㄨㄧ】前字之「開」由「陰平」變為「陽去」當做形容詞,即北京話「門是開開的」之意。 ◆「門開開」【mˆŋ khui-khùi , ㄇㄥˊㄎㄨㄧ ㄎㄨㄧˇ】後字之「開」由「陰平」變為「陰去」當做命令語氣之動詞,即北京話「門打開啊!」之意。 ◆「門開開開」【mˆŋ khŭi-khūi-khui , ㄇㄥˊㄎㄨㄧ˄ ㄎㄨㄧ–ㄎㄨㄧ】 第一字之「開」由「陰平」變為「陽上」、第二字之「開」由「陰平」變為「陽去」當做強調語氣形容詞,即北京話「門開到全開」之意。 ◆「門開開開」【mˆŋ khūi-khui-khùi , ㄇㄥˊㄎㄨㄧ–ㄎㄨㄧ ㄎㄨㄧˇ】 第一字之「開」由「陰平」變為「陽去」、第二字之「開」維持本調、第三字之「開」由「陰平」變為「陰去」當做命令又是強調語氣動詞,即北京話「門趕緊全開」之意。 將上述變調排列於下,讀者一目瞭然更可體會詞意、語氣變調之奧妙。 形容詞: 開 開 開 開 開 開 khui khūi -khui khŭi -khūi -khui ㄎㄨㄧ ㄎㄨㄧ–ㄎㄨㄧ ㄎㄨㄧ˄ ㄎㄨㄧ–ㄎㄨㄧ 動 詞: 開 開 開 開 開 開 khui khui -khùi khūi -khui -khù ㄎㄨㄧ ㄎㄨㄧ ㄎㄨㄧˇ ㄎㄨㄧ–ㄎㄨㄧ ㄎㄨㄧˇ 英語是印歐(印度至歐洲)語系中文法最簡單之一種,德文、法文詞性變化多,文法相對複雜。世界上除漢語系外,其他各種語言皆屬連接多音節拼音組成,如果文字使用拼音系統,詞性變化就自然產生不同拼音字,以古代英語為例第二人稱單數主格為「thou」受格為「thee」所有格為「thy」所有代名詞為「thine」,彼此差異較大,近代英語演變成主格和受格為「you」所有格為「your」所有代名詞為「yours」,呈現出差異較少、簡化趨勢。而台語為正宗漢語嫡傳,以音調變化來因應詞意、語氣之轉換,但不必另外造字,所以筆者稱之為「音調變化之簡單音法」有別於拼音字所衍生之「複雜文法」(義大利文之定冠詞〔the definite article〕配合介系詞〔preposition〕變化就多達70種)。筆者曾經認識一位美國籍神父漢文名「王澤民」(音樂家、語言專家,說得一口流利台語),和他討論過學習台語之心得,王神父認為「天主(上帝)賞賜台灣人最大福分就是以單音節發音配合聲調變化發展出最容易學之語言系統」,他指出漢字構造較複雜在短期間不容易學會,但以他自己為例只用半年時間就學會用台語交談,他也承認英語語法比台語語法複雜,所以台灣人要在半年內學會用英語交談是比較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