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從二十紀前半期致力於傳染病防治,到後半期轉向癌腫防治,基因工程及工業化方面疾病的研究,一路走來殊屬坎坷,特別是對癌腫的消除,科學家雖然在臨床上屢有突破,但距戰勝癌魔的終極目標,顯然仍有相當一段落差。
回顧一九七一年美國擴大國家癌症中心迄今,人們固然從媒体三不五時披露出的抗癌成功個例,獲得鼓舞,但誠如站在抗癌苦戰第一線多年的蔡榮聰醫師在{抗癌戰爭三十載}一文中間接透露的訊息:面對不按牌理的頑強癌病,科學家雖對它的【罩門】已有若干掌握,仍不敢掉以輕心。
【決戰癌症】係為執業多年且享譽杏林的蔡榮聰醫師的力作。全書大致分三部著墨:一為簡介人体可能產生的各種癌病,以深入淺出的文句,深刻明晰的交待清楚,不僅是有心學醫的學子必須參考的寶貴醫學教材,更是廣泛大眾不可或缺的醫學指南,另一部分則偏向醫學文學,從病人心理,
家屬態度,醫病關係及面對生死之課題等層面切入。最後更收集數篇癌友親身抗癌經歷。書中篇篇真切感人,讀來教人為之動容。
我與蔡醫師雖然交往不深,也未曾與他就醫學專業問題進行過任何探討,然在幾次醫師協會年會的場合上,對他翩翮的台風及逗趣的言談早巳留下極深的印象。如今有這份榮幸讀到多篇病人對他仁心仁術的真情推崇,更對他肅然起敬。
當我讀到盧天佑所寫的{在關懷中戰勝癌症}及(The Big “C”)患絕症的Neil,感念蔡醫師悲天憫懷的人格特質時,不禁聯想到我們華人所說{醫生緣,病人福},說的不正是蔡醫師與病人互動間的溫馨醫病關係嗎?在{生命的平衡點}篇,病人馮瑞瑜疼惜丈夫八年來陪著她進出醫院,靜待病榻的情份,是賺人眼淚的難得作品。{癌症末期病人}篇,通過兩位病人面對死亡的迴異態度,蔡醫師巧妙地勾勒出兩種最常見的心態,但不管是選擇順從生命已盡的無力感,或拒絕與死亡妥協,蔡醫師並未給予任何好壞之評價,留給讀者去感受決判。
浩瀚的醫學常教一般人莫名的敬畏,冰冷的看護更令人視看診為畏途,我們感謝蔡醫師在沉重繁忙的診治生涯中,仍懷抱服務外行人的情操,完成這樣一本易懂好讀的作品,讓我們不致因無知而衍生不必要的恐懼,而經由書中多篇由病人及家屬執筆,鋪陳醫病間良性互動的感念文字,更讓我們見証到人間溫情處處,對{生命只是旅程而非終點}的哲理亦有若干的了然。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
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夏立言大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