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接觸到癌症護理是二十六年前在台大護理內外科實習時,學著照顧一位與我同年同月但早兩天誕生的何杰金氏淋巴癌(Hodgkin's Lymphoma)患者。看他多次進出醫院,屢經化療、電療和脾臟切除手術,由於治療的副作用而臉腫大,痤瘡潰爛更引起他身心的折磨;當時身為小小護士學生
的我對這感觸特別深刻,畢業後數年,有次在台大醫院的中央走廊上,一個高大的身影擋住了我的去路,竟然是他。不同的是,他不但有陽光燦爛的笑容,更是身體康復且充滿活力。原來,他做完全程的癌療後,返校完成學業,與在旁照顧他的女同學組成一個家庭,他的變化讓我驚喜萬分,這是第一位我認識的癌症倖存者,慶幸我竟能在他打這場辛苦的仗中扮演了小小的角色,事隔多年,每當我接觸到一位新病人,這種美好的感覺就在我的腦海出現。
回顧二十多年前,在台大四東病房帶學生照顧癌症病患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病人因化療引起惡心嘔吐而受盡折磨時,醫護人員經常束手無措;有些病人因疼痛難忍,呼天搶地,醫護人員卻為了避免病人上癮,堅守著不到時間不打止痛針或給病人打安慰劑(placebo)的原則;眼見病人上吐下瀉、脫水、營養不良,而醫護人員只能供給葡萄糖,或鹽水點滴而已、當時做為一個護理人員而無法緩解病人的不適與痛苦,那種無奈和無能的感受令大家對癌症護理望而怯步。
今天,在美國有將近九百萬的癌症倖存者。據統計,癌症五年存活率在成年人是62%,而在兒童是77%,這百分比每年都在繼續上升、由此看來癌症並不是絕症,更確切地可把它看成一種慢性病。任何年紀的人都會得癌,而超過60%以上的癌症發生在65歲以上。根據人口調查,再過二,三
十年65歲以上的人口會成長兩倍,因此患癌的人也會相對的增加。癌症護理的責任十分重大,而所扮的角色將會如預期的加倍。
由於過去二十年來研究出來的各種新進化療藥物,合併療法及療程,新的女性荷爾蒙激素,生物療法,精準有效電療,以及研究中的基因治療等,不但提高病患的存活率,也降低治療過程的副作用。尤有進者,90年代新發現的止吐藥物(5HT3
antagonlst)更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把化療帶出黑暗期,再加上生長因素,白血球、血紅案增生劑的使用,減少病人在化療中引起的感染,像菌血或敗血症等致死的併發症,同時也減輕病人疲倦、呼吸短促和身體不適的困擾。
一九七五年美國癌症護理學會成立以後,成長快速,現任已有接近3萬名會員,是全美最大最有力量的護理學會。 它挑起抗癌重擔,不遺餘力的推動和改進癌症護理,它的專家和職業的地位也同時被大眾肯定。一些癌症護理研究工作
的先驅,例如Margo McCaffrey;Betty Ferrell等人在疼痛的處理,注重病人的生活品質,疾病治療副作用的症狀處理,臨終病人的安寧照顧,與家屬連絡、溝通、安排出院後的家居照顧等觀念的創新,並把這新些觀念教育給臨床工作者,並編入護理教材與課程中。作為一個癌症臨床護理專家工作的內容,除了提供病人家屬衛教,心理支持,充當病人與醫師的橋樑,提供醫生治療與護理人員照顧病患的諮詢、另一個重要使命是肩負癌症護士們的在職教育,例如指導新
近護士如何給化療,了解疾病及治療過程發生的症狀以及緊急處理,病人和家屬面對癌的情緒反應和照顧,臨終病人與家屬的支持等等。此外,時時刻刻充實自己有關新的藥物、
療法和副作用,並傳導這些資訊給臨床護理工作人員,擔起臨床試驗研究、資訊分析、病例統計的重任。
癌症護理是一份艱辛卻有挑戰性的工作,常常有人問我如何能在這一行呆下去!支持我的是在這世上百萬的癌症受害者,我所照顧過的癌友以及同在這陣線上工作的同仁們。聽到、看到、學到病人與癌奮戰的勇氣和經驗。每一位病人的經歷就是一個有血有淚的故事。病人的康復乃是我最大的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