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民族英雄 莊大田

一七八三年(乾隆四十八年)河洛人的村莊發生「抗清」事件,是基於延續明鄭「反清」的思想,及厭惡滿清派來台官吏「貪污腐化」,或是「宗教社團作用」。但正史上記載起因於一七八六年(乾隆五十一年)在台灣流傳已久天地會,滿清派駐諸羅縣知縣俞峻知道在中部地方有非法結社行為,下令緝拿「會黨」,而明令凡拏獲會黨,立行杖斃,非常嚴苛。 查拏會黨的兵役因此更藉此公事,四處向無辜者詐索勒索,若不私下給錢,則進一步焚燒民房。林爽文的堂兄弟林泮,住屋為滿清兵丁所焚,不甘受損,及見眾人亦氣滿清之腐化,邀林爽文抗清。同時在屏東也出現了一位令滿清吃足苦頭的抗清台灣民族英雄「莊大田」。
莊大田住在「屏東北平原」中央的屏東縣里港鄉「里港大橋」下東面的「篤加庄」。「篤加庄」原為里港搭樓平埔族「搭樓社」的領地,當年南起九如鄉,北至旗山鎮,東以現里港鄉鐵店村與武洛社為界,西至高雄縣旗山鎮南勝里「嶺口崎」均是「搭樓社」活動範圍。而「篤加庄」東北方一公里許的「番仔寮庄」因位置更偏僻鄉野,因搭樓社人曾在此建寮供農耕狩獵休息用故稱:「番仔寮庄」。眾所週知滿清對台灣的管轄權是不及於蕃界。所以在原住民的地方滿清官方是根本不處理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那是外邦之地。也就是外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原住民在十八世紀尚有許多土地受到漢人的入侵,並沒有驅逐的動作,因此這種土地成了河洛人偷渡來台的最佳藏匿地區。況且土地肥沃,向平埔族?地耕作。又土地上有充沛的溪流來灌溉,大陸來台的偷渡客將這種地視為藏匿樂土。可是但滿清官員明知滿清政府有蕃界的規定,不可入蕃界,但貪婪的官員將這些「黑戶」視為「肥肉」,不時叫皂役、地保前來勒索,以飽私囊,並且需索無度,居民辛苦一年代價常化為烏有。因此莊大田族弟莊大韭一聽到林爽文高舉反清義旗,急急忙忙力邀莊大田一同加入反清義舉。
一七八六年(清乾隆五十一年)「鳳山縣采訪冊」兵事篇如此記載:十一月廿七日彰化林爽文反清,南路莊大田,篤加社在里港塔樓社北。篤加港距番仔寮數里許,與下淡水左右之三腳寮、泠氣阬、姑婆寮(以上在大樹鄉)、三角窟(目前旗山鎮南勝里,均位於楠梓仙溪畔)皆是反清大基地。
莊大田出生在福建省漳州平和,乾隆七年隨父渡台,起初住在諸羅縣(轄現雲、嘉及台南縣近山地區),父死遷居鳳山篤加地方,因勤於耕種,家道小康。「番仔寮」(現屏東縣里港鄉土庫村東北方,已廢庄),莊大田為人四海豪氣,主動對居民提出各種接濟,因此「番仔寮」住民對莊大田有形無形中業已成為領導者,「番仔寮」的住民也變成為其效命之主力軍。
起義時,莊大田與族弟大韭、大麥結盟廿餘人,推莊大田為首,宰牛歃血,南台灣地方豪傑莊錫舍、王阮郭、簡天德、許光麥、李惠其、尤著等人陸續加入。沒有幾天即有千人來參加,莊大田出資造軍器,又購買布匹製成軍旗,旗上寫著:「南路輔國大元帥」。南路是指天地會南路之意,與林爽文所立的「順天大元帥」南北相呼應,但兩者並沒有隸屬關係。地方人士一致推舉莊大田為共主,這個農民部隊初成立,躲過嶺口崎(旗山轄)、土地公崎(大樹鄉境)清軍塘汛兵的耳目,往鳳山縣城。
於一七八六年(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大隊人馬在楠梓集結完畢,出兵進攻鳳山縣城,清軍南路營參將瑚圖里(又名胡圖里)率三百兵守北門,見莊大田數千兵馬湧至,清軍一如往常,在胡圖里以下不戰而逃,民軍即時入城殺知縣.湯大紳,典史.史謙等文武官員。及千總丁得秋、把總許得陞、外委唐宗保和王朝桂等人均受台灣人殺之,莊大田部隊攻入鳳山城。這場首戰就如此輕易成功,眾人十分高興。同時,在琅喬的開拓農民知莊大田起義成功也舉竿起義,而佔領清軍衙門。
十二月廿九日,台灣道李永福、同知楊廷理,這些滿清官員依據朱一貴時得到寶貴經驗,就是將台灣本地人分化所以遣人赴下淡水招集親滿清義民,以對抗革命起義民兵並來捍衛府城。 而莊大田遣部將涂達元、張載伯等也到各處積極召兵買馬,同晟也前去粵莊招攬客家人,客家人有一觀念即是不認為是本地人,而是客人,所以不與和洛人合作,並殺涂達元、張載伯。受到分化的客籍人士齊集忠義亭,全部向滿清效忠,一時也忘了自已在滿清的貪官下受盡迫害,但是又想到滿清將可提供官職、銀兩、撫卹、祀典、免租稅、建忠義亭、及頒匾表揚等等,忘了大局,自甘為奴投向滿清,並選壯丁八千餘人,以曾中立為主領隊,受滿清台灣道李永福的信件,即前往府城支援滿清守府城。
一月十九日由鳳山縣城逃脫的鳳山縣書院教長葉夢苓、訓導陳龍池攜眷至陂頭(鳳山市)並招集義民,莊部知道予以攻擊,葉夢苓被戮。林爽文遣人邀請莊大田,共同圍攻台南府城,海防同知楊廷理兼任府事,急調粵莊客家親滿清義民軍救援,並十萬火急奏報朝廷,福建總督常青聞訊,由內地調集征兵共一萬餘人渡海。一七八七年(乾隆五十二年)一月七日莊、林民軍結合圍攻台南府城失利,林爽文北走,莊大田退屯大岡山。一月十六日水師提督黃仕簡囑總兵郝壯猷率兵南下,一月十九日進軍大湖時遭莊大田抵抗,清軍遭挫敗,復派鄭嵩率水師由台南走海道由高雄打鼓山登岸,統攻鳳山之南,企圖斷莊大田後路。
  二月十四日莊大田退橋仔頭(現高雄縣橋頭鄉),二月十七日清軍攻進岡山,莊大田的起義民軍經楠梓退回番仔寮,部隊重新整頓。郝壯猷於二月廿二日才收復鳳山縣城(位於現左營)。一七八七年(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廿三日滿清參將瑚圖里奉令率領南路福寧兵六百人赴下淡水,會合下淡水都司(都司營在目前的屏東縣鹽埔鄉隘寮村)邵振綱率兵三百人,攻往北方番仔寮勦莊大田,瑚圖里懼戰,一直沒有進兵,數日株守無功。於是總兵郝壯猷檄令仍回鳳山,瑚圖里回至新園、萬丹時受莊大田部下阻擋,瑚圖里行走硫磺溪,遭民軍橫截,雙方激戰,清軍千總徐景元以下十五名官員被殺,兵丁死者千人,下淡水溪溪水為之變色,瑚圖里逃至粵莊受粵民保護,滯留至莊大田戰敗。
三月六日莊大田部莊錫舍復率民軍三千人再攻鳳山營盤,三月八日莊大田另率大隊趕至,合力攻城;總兵郝壯猷望見城外龜山頂火起,即單騎從西門出,其他官兵聞主帥遁,皆潰,皆出萬丹港(現左營軍港)奪船逃回郡城。
三月九日已升湖廣總督的常青聞鳳山縣又陷,又向清庭請准調浙、粵兵七千人渡海攻台。三月廿三日莊大田得到林爽文部暨大武隴、南雅仙另一股民軍首領許尚支援,三方合力又攻台南府城小南門,維時,粵莊義民、清軍將士兵萬人,數日已顯無法抵擋民軍,皆逃至海口。在此緊要關頭,南路民軍第二號人物莊錫舍突反向倒戈,向常青請降。錫舍倒戈降單騎入見滿清主帥常青。常青大喜,立刻給與六品頂戴,賞帑二百兩,令出城助戰。莊大田得知十分驚訝,急收軍回南潭。林永亦去,台南之圍功敗垂成,滿清因此保得住台南城。

莊錫舍,泉州晉江人,渡台,家居鳳山縣陂頭莊(現鳳山市),而莊大田是漳州人,林爽文起義時,莊大田在南部糾集漳人,莊錫舍糾合泉人,其勢相埒。繼而推莊大田為主,凡號令由莊大田出。台灣道李永福得知兩人的關係後,即以漳、泉不和的因素加以分化,即囑莊錫舍在台灣道任職之親戚以書召降,莊鍚舍在情緒不滿時加上利誘之下投降。而莊錫舍也忘了反清大局,甘願為奴。
莊大田自三月底,兵居南潭,而圍台南府城後,清軍將軍常青至五月十二日才獲得大量由浙、粵調來援軍,立即向南潭進兵,莊大田失掉莊錫舍的支持,兵力大損,但莊大田的最得力助手金娘(下淡水平埔族人)及金娘的幫手林紅雙雙被捕,金娘因會法術,民軍尊重為「仙姑」,每出兵必授予符咒助陣。金娘原為莊錫舍之軍師,攻鳳山縣城居首功,被莊大田封為「一品柱國夫人」。五月十二日,常青將兵三千,自伐南潭。莊大田已去。莊錫舍捉住林紅、金娘獻給滿清官員。金娘、林紅被捕後,則被送往北京,林紅,其男妾也。皆戮於北京,在北京受刑死。
五月十五日將軍常青集結將弁四百廿七員,滿漢征兵五千五百人,再攻南潭,民軍兵分三路迎戰,雙方激戰至五月廿七日仍不分勝負。五月廿七日港西里(現在的屏東東港溪以北至美濃、六龜)南路義首粵莊許廷耀(港西里廣安莊人)風聞郡城圍急,出資招募崙仔頂、鹽洲、中洲仔、菅林內、北勢頭、磚仔窯(以上均在現在屏東市海豐附近村莊)六莊民眾得知莊大田軍力大損,所以立即組親滿清粵民三千餘人,肅立起「大清」旗號,稱「義民」,自動向滿清靠攏。並擇於九月二十七日祭旗啟行,表現出靠攏滿清的誠意,向莊大田部隊殺去。廿九日至郡,與莊大田部在桶盤棧(台南市南方)交戰,莊大田部大敗。莊大田背腹受敵,前有清軍,後有台奸滿清義民軍,不得已退回下淡水,謀攻客籍六莊基地。於十月一日舉事,眾親滿清義民聞知基地將受攻擊,向滿清政府要求協助,但滿清政府一如往常置之不理,眾所週知滿清的將領對上級的命令就常不遵守,況且這次不是上級的要求,而是一群來向滿清邀功的群眾,如何信得過,也就明白講不支援。所以親滿清粵民,一時焦急,只得自立救濟,乘夜抽兵回救,至菅林內,東方已白,親滿清粵民之義民一夜無眠,又聞基地已被屠莊大田軍戮殺,飢寒交迫,無心戀戰,途至磚仔窯(現高樹鄉境)淡水溪邊,正面與莊大田軍對戰,莊大田軍以逸待勞,展開一場大截殺,親滿清粵民之義軍十覆其九,時為一七八七年(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日。
親滿清的粵民愛恨交加,不知心恨誰。在此有李白之詩一首,或可對當時客籍人士,不去將殖民統治者反抗,也不中立,反而向為台灣本地人爭取自主的人橫加殺伐,如今受到現世報,其心境之形容。

美人垂珠簾
深坐蹙娥眉
但見淚痕濕
不知心恨誰
一七八七年(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一日,滿清加派協辦大學士福康安親率貴州、廣西、四川等省萬餘精兵由鹿港入台,到這個時候,滿清派來台灣的部隊,加上原駐台軍力,及從澎湖調來的,已經是林爽文、莊大田起義時在台灣抗清原有軍力的十倍。
一六八七年(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廿五日福康安進攻大里戈(現台中市),造成「直搗林爽文的巢穴」假象,而其實將主力部隊南下解諸羅之圍。幾次激戰後,至一月四日林爽文部嚐到敗仗被捕,中部抗清革命軍瓦解。
二月十日,海參贊親率巴圖魯侍衛和親滿義民軍,隨同官兵南下進剿莊大田率領的軍隊,此時莊大田對圍台南府城已有數月之久。滿清台灣縣令王露採取心戰戰術,對待莊大田的部隊用「善意呼喚」,一時花言巧語將莊大田的要員李茂、謝檜山相繼投降,部隊十散六、七之下而潰,莊大田率餘部於廿三日交戰於東港,廿四日交戰水底寮,莊大田敗戰,率軍往琅橋、楓港等處聚集。廿八日,海參贊統兵下琅橋,兵分二路,一路由水路進攻,一路由山路追殺,莊大田部隊大部份被消滅,血染沿海。
三月五日早晨,莊大田、簡天德、林進等三人潛至海邊,欲捨船逃離台灣,為官兵、粵民所圍,三人束手就擒,三月十日,海參贊再率各路大軍掃蕩琅橋「全面清鄉」,一七八八年(乾隆五十三年)六月間訪獲莊大田幼子莊天畏。林爽文和莊大田的抗清戰爭,總共歷時一年四個月至此結束,台灣人民反清革命此時停止了。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現在是台灣人民自己做自已主人的二十一世紀,不再生活在專制獨裁的政權下,台灣民族英雄莊大田的故居里港尚未見到為他偉大事跡加以紀念宣揚。
福康安削平台灣農民革命後,以中部平埔社番隨軍作戰功勞著績,挑募番丁四千名,南北兩路分為十二屯,自來地方有事,無不令其衝鋒禦敵,清朝即設立了「番屯」的制度,以期利用臺灣的原住民控制漢人移民的動亂。清朝利用「民」(漢人)與「番」(非漢人)之間的磨擦糾紛,開始以「番」治「民」,多次利用「平埔族」兵來敉平民變,但平埔族也因此加速漢化。

台灣反清的主要因素是
一. 對台統治政策的偏離任期短、不淮攜眷、薪資特低。對台灣人民採取分化政策,鼓勵分類械鬥,以內耗減少反清。
二. 貪官成群 來台的官員先經過福建的買官作業,來台灣之後自然說「千里為官只為財」
三. 人民不甘受害,自動組織以對抗滿清政府,加上天地會等的領導。

 

Copyright © 2003 Taiwanus.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