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最愛網
會員中心 贊助提供 徵求志工 線上電台 優惠精品 合作夥伴 關於我們 連絡我們
 
         
  首頁 > 新聞網> 評論專欄>曹長青:他心中有個「綠島」
曹長青:他心中有個「綠島」

[台灣《看》雙周刊]

[2022-11-14 22:25:11]

 

他心中有個「綠島」
——陳水源《台灣人應有的歷史觀》序

 

曹長青

 

我跟陳水源先生真是萍水相逢,只見過一次面,談話約十多分鐘。那是幾年前在台北一次演講會後,他找到我,說要翻譯一本書,是潘恩(Thomas Paine)那本著名的《常識》,問我能否寫序。我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這就是我跟陳水源的「緣分」。

 

我之所以一口應允寫這個序,有兩個原因:一是潘恩是我敬仰的英雄,他的《常識》一書對美國獨立起到重大作用。而美國的獨立並崛起,是人類歷史上具有最重大意義的事件。沒有自由的旗手美國,今天的世界不可想像!

 

潘恩是個英國人,卻超越國族意識,鼓吹美國獨立,認為人有選擇權,這是「常識」。他呼籲人們拿起武器反抗,和英國決裂,建立一個新國家。連「美利堅合眾國」這個名字,也是潘恩最早喊出來的,因而他被稱為「美國獨立戰爭的號手」。

 

我曾經寫過,縱觀美國獨立的歷史,如果說傑佛遜奠定了獨立的理論,華盛頓指揮了獨立之戰,潘恩則是用文字的號角,吹出了獨立戰爭的士氣和激情。三個人像「三角架」,為美國撐起了一個偉大、自由、獨立的天空! 

 

●填補「空白」,值得支持

 

美國第二位總統亞當斯對潘恩推崇到這種地步:「如果沒有《常識》作者的這隻筆,華盛頓所舉起的劍,將是徒然無功。歷史將會把美國的革命歸功於潘恩。」

 

因為不要說當時在美國很多知識份子都認為自己是「英國人」,對美國獨立缺乏認知,更不要說支持,甚至連華盛頓本人原來也對「美獨」認識不清而猶豫,後被潘恩的《常識》說服和打動,而完全放棄對英國的幻想。他給朋友寫信說,「我們必須和英國政權一刀兩斷」。當時美國才三百萬人口,《常識》賣了約五十萬冊,是僅次於《聖經》、影響力最大的一本書。

 

這樣一本重要的書,台灣卻一直沒有繁體字譯本(真不可思議),陳水源先生填補這個「空白」,實在很有意義,值得支持!

 

另一個原因是,在台灣,教授學者、翻譯家很多。但這項重要的工作卻一直沒人去做。專業是農業(台大農學院博士)、後做政府休閒旅遊區規劃管理和外交官,已退休的陳水源,卻有這種責任意識,令人欣賞和欽佩。我對這種敢於嘗試mission impossible的精神,有一份特別的敬意。所以一口應允,並認真寫了很長的序(「沒有潘恩,自由的美國不可想像」)。

 

●坐船去綠島把我害慘了

 

為什麼陳水源要費心費力做這種事?後來我去曾關押政治犯的「綠島」參觀才找到答案。

 

一次偶然通電話,跟陳先生提到我在台行程中準備去看綠島。去綠島必經台東,當地朋友已幫訂了飛機票,但陳水源建議,最好坐船去,可體驗當年政治犯的感受。但陳先生這個建議,可把我害慘了:

 

我和妻子一起上了船,但船剛出港就開始暈船,那天恰巧風浪較大,那船感覺要飛起來,翻江倒海,我的胃要從喉嚨跳出來。我是黑龍江人,屬於旱鴨子,以前從沒坐過海上的船,那種五臟六腑都要嘔出來的感覺,一輩子都忘不了。我讓妻子按住我,否則感覺整個身體都會隨著眩暈嘔吐感被掀到船外。從台東坐飛機到綠島,只十分鐘;坐船也就半個多小時。但我簡直像經歷了人間地獄,熬到下船時,幾乎不能行走了。

 

幸虧陳水源先生的安排關照,他的一位部屬開車接我們到其管理處,喝了熱水,勉強吃了點早餐,休息一陣子,才好像緩解一些。妻子有點擔心我的身體,建議取消這次參觀,休息一會就乘飛機返回。但我覺得好不容易「熬」到綠島,不去看那些監獄,太不甘心。所以硬挺著頭暈後遺症,去看了曾關押政治犯的「綠洲山莊」博物館。

 

在綠島參觀,其實得有一整天時間才比較充裕,因有很多需要仔細看的內容,也值得摘錄,或坐在那裡靜靜思考。那些淒慘的過去,那些不屈的精神,還有獄中的堅貞愛情等等,很多滴血的細節都令人感歎不已。

 

在監獄舊址,我們還看到曾關押施明德的囚室,小得只比壁櫥大一點,裡面除了馬桶,四周是沙發墊牆壁。這種橡皮牆,讓你想撞死都沒可能。一個人在這種環境被關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世紀),最後還去歌頌國民黨(施明德去年來美國接受聯合報系的《世界日報》採訪時竟歌頌蔣介石),可能當年真的撞橡皮牆,把腦子撞「壞」了。

 

●綠島使人「變綠」

 

參觀地有位年輕的女解說員,很和藹並有耐心。在交談時,我問她可否問個私人問題。她以為我會問年齡、婚姻等常識性的「個人問題」。但這個開朗、開明的女孩爽快地答應了。但我卻問她「是藍的還是綠的?」在美國,妻子曾批評我說,我經常不假思索地問人家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因在美國很多人對自己的政治觀點、黨派也不那麼公開,這麼個問法有時讓人很尷尬。可我原來做記者的習慣,總願開門見山,把觀點弄清楚,才好交談。

 

這個女孩說,現在是綠的。我說,這意思是你原來是藍的了?她說原來對藍綠不那麼分明,只是跟著家人「藍了」。但自從調到綠島工作(才半年多),瞭解到過去國民黨統治的黑暗,台灣的真正歷史,就自然「變」了。聽她一席話,我相當感慨,如果有更多的年輕人到這裡工作,或讓台灣的中學生分批到這裡做「短期義工」,他們就會學到台灣自由的歷史,台灣先驅的抗爭,他們也可能像這位女孩一樣,不再盲從,而變成台灣走向正常獨立國家的新一代推手。

 

可惜民進黨執政八年,對這個必須做的歷史教育和民主轉型,重視不夠。這在我們去「第十三中隊」參觀時,感受更強烈。關押政治犯的綠島監獄,當年設有十二個中隊。所謂「十三中隊」是被戲稱的幽靈中隊,被折磨死的政治犯等,就都埋葬在那裡(燕子洞附近山坡)。

 

當年有一千多名政治犯被關在綠島,這跟當年南非白人種族主義政權關押民權領袖曼德拉的羅賓島監獄類似,即使不設防,也沒法逃,因無邊的大海,翻天的巨浪,想游水出逃,等於送死。

 

●等於納粹旗插到奧斯威辛

 

當年被送到「十三中隊」就是送到鬼門關,而今天去那裡,仍好像通向地獄,因為簡直無「路」可走,路面坑坑窪窪像密佈的陷阱,車子爬行,如蹦蹦車般起伏顛簸。在美國住宅區等設有路障bumper,阻止車開快。但去往十三中隊的路,好像每一步都有bumper。我當時感慨,怎麼民進黨執政後不修這裡的路?這是一條多麼重要的路,它是通向歷史記憶的路呵!

 

到了「十三中隊」,更令人傷感,那裡只見荒煙蔓草,墓碑大多被淹沒,只剩幾根斑駁的公墓立柱。當年綠島的政治犯,刑期逾三十年的超過三十人。但這樣一個「綠島」,別說沒像南非監禁曼德拉的羅賓島那樣轉化為世界遺產(已被聯合國命名),連很多被關押的民進黨員執政後,都沒予以充分重視。今天台灣所以缺乏民主轉型,從這裡也可以找到一些原因和線索。

 

當時台灣正值大選,綠島插滿了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的競選旗幟,卻不見一面綠營的。看到這個景象,我非常不解,甚至是憤怒!如果是在殺害猶太人的奧斯威辛舊址,別說完全不可想像插納粹的旗幟,即使今天的民主德國的旗幟,也不能插到旁邊,否則不知全世界猶太人會多麼強烈地反應!可在台灣,國民黨的專制統治才被結束十多年,青天白日旗又覆蓋了綠島(這並非誇張,當時觸目可見國民黨的競選旗幟)。我當即向綠島管理處的一位官員抱怨,這太不正常,太可怕了!你讓外來參觀者做何感想?這位管理處科長說,他也感覺不好,曾給台北的國民黨總部打去電話,但剛說了沒幾句,對方就訓斥說「你什麼意思!」嚇得他趕緊掛了電話。國民黨的囂張,台灣人的恐懼,從這件小事,也可見一斑。

 

●陳水源要正本清源

 

從綠島回來,我明白了陳水源為什麼要費心費力翻譯潘恩的《常識》。因為他心中有這塊「綠島」。他曾做過觀光局「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對綠島的管理等投入過心血,更瞭解這塊土地和台灣人的血淚歷史。他要啟迪更多的台灣人,像當年美國人民那樣,懂得爭取國家獨立,自己做主人的尊嚴!

 

而要獲得這份「常識」,就得像那位女解說員那樣,瞭解台灣的真正歷史,而不是國民黨的灌輸和洗腦。陳水源翻譯《常識》,就是恢復台灣人的記憶,恢復歷史的真實。

 

對極權洗腦有深入探討的《一九八四》作者歐威爾在書中說,「誰掌握過去,誰就掌握未來。」也就是說,誰塑造了過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誰就為繼續掌握未來鋪平了道路。在台灣的藍綠、統獨之爭中,誰掌握對歷史的解釋權,誰就掌控未來。所以,陳水源要正本清源,從根基做起,傳播人民有權選擇的「常識」,以永遠結束「綠島」制度。

 

正因為他心中有那塊綠島,所以退休之後,他不是跟兒孫享受天倫之樂,而是孜孜不倦地寫作,從原來寫觀光旅遊區管理,轉向研究台灣歷史,陸續寫出了《台灣歷史的軌跡》、《台灣歷史的傳承》、《人生自述》及翻譯《常識》等七本書,這本《台灣人應有的歷史觀》是最新力作。

 

●交叉對比,言簡意賅,通俗易懂

 

這本書的最大特點,是把翔實史料(都有出處)和台灣當前時局融為一體,有縱向過去,又有橫向今天,交叉對比,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可成為迅速瞭解台灣歷史和現實的教科書。台灣的中學生,或者像那位綠島監獄博物館做解說員的女孩,只要讀這本書,就會得到對台灣歷史和現實的鳥瞰般的宏觀知識及思想啟迪的力量。作者在書中說,「台灣民主轉型未完成,僅靠計謀、策略行事,而不靠理念、原則及方法,是無法取信於民,絕不可能贏得最後的勝利的。」所以,他在這本力作中,強調歷史真實的「常識」,強調人民應堅持理念、勇於鬥爭的「常識」。

 

這本書再次讓人看出,在陳水源先生的心中,不僅有那塊代表國民黨專制歷史的「綠島」,他要恢復人們記憶,恢復台灣真正的歷史;他的心中更有另一個「綠島」,那就是鑲嵌在太平洋的美麗的台灣!正如他在書中所說,「期使有朝一日,能共同建立一個真正自由、民主、人權的獨立國家,使後代子孫能生活在一個安全而無恐懼、而快樂幸福的美麗寶島——台灣。」

 

從《台灣人應有的歷史觀》中,你可以看到兩塊「綠島」,一塊代表過去,記憶深處的永恆歷史;一塊代表未來,終將成為新國家的美麗台灣!

 

2011年3月14日於美國

 

註:本文是為陳水源先生的新著《台灣人應有的歷史觀》寫的序(節缩本發表在台灣《看》雙周刊2011年3月31日);該書四月初由台灣晨星出版公司出版。

 

欲購買此書,可跟台北陳水源聯絡:

電話:(02)2871-7568;手機:0928 834 299;

e-mail:charles@eagleseye.com.tw

 

台灣新聞
社區新聞
美國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財經新聞
體育新聞
科技新聞
評論專欄
健康新聞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