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情況又如何?
二十年來中度肥胖由7.7%到13.9%,嚴重肥胖從3.6%到6.8%,病態肥胖從0.4%到1.4%,顯然都增加一倍以上了!台灣成為亞洲最胖國有43%民眾過胖,驚人吧!
肥胖民眾的分布更令人意外:台北最低,台東、花蓮、屏東最高,值得大家省思。
*肥胖是許多現代慢性病、心血管、高血脂的罪魁禍首,所衍生的疾病有那些?
憂鬱症、腦中風、睡眠呼吸中止、心肌梗塞、下背痛、高血壓、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痛風、、,你中幾槍?
*肥胖又是如何形成呢?飲食文化的影響可不小呢!
美國人喜歡漢堡、炸薯條、甜甜圈、炸雞、軟性飲料、果汁、、
台灣人常外食、愛火鍋、喜包肥、常吃多鹽多糖多油食品、珍珠奶茶,卻少運動、少走路、、,兩國如此這般的習性不肥胖也難!
*每人每天需要多少熱量?
女生:1600-2000卡,男生:2000-3000卡,腦部活動的需要熱量約佔其中20%。
麥當勞、漢堡王等速食店一份套餐約有1000卡。一不小心熱量就超過多多,能不胖嗎?
*你認識「脂肪細胞」嗎?
原來出生時此類細胞數量大致相同,成長期(兒童及青春期)會因遺傳、飲食習慣而改變此細胞數量,成人後數量就停留不變。肥胖時細胞會儲存較多脂肪而變大,減肥能使脂肪含量減少。
*這些脂肪會累積在身體的那些部位呢?
男生:大多在腹部內臟成為內臟脂肪,像個豐滿的蘋果。
女生:大部分分布在大腿、臀部、腹部的皮下脂肪,形態是曲線畢露的梨子。蘋果型比梨型更容易得心臟病與糖尿病。
*何為「隱藏型肥胖」?
表面沒有超重,但心臟、肝臟的周圍堆積大量脂肪,此類「外瘦內肥」得心臟病與糖尿病的機會更大,導致的原因是遺傳因素與缺乏運動。
*你認識「脂肪肝」嗎?
當肝重量的3%是脂肪時是正常的,超過5%就是「脂肪肝」了,超過10-25%是中度脂肪肝,超過20-50%是重度脂肪肝。因為肥胖、血脂肪過多或糖尿病、酗酒、藥物等原因容易造成脂肪性肝炎或肝硬化。
*「三酸甘油脂」你知多少?
是脂肪與油的主要成分:甘油結合脂肪酸1、2、3。
正常指數:150mg/dL, 輕度:150-199,偏高:200-400,極度偏高:大於500。
遺傳、高油質飲食、肥胖、糖尿病都可能使此指數升高。高過200容易得心臟病、中風導致死亡,高過500容易引起胰臟炎。
這樣看來肥胖導致許多疾病,而油脂與肥胖又脫不了干係,於是二三十年來油脂背負著所有罪名,其實油脂有好有壞也有不好不壞守中庸之道者,存在於人體的重要性也應該了解一下!油脂是人體三大營養素之一(其他有蛋白質與醣類)包含脂肪(固態)與油(液態)外尚有膽固醇、磷酯、蠟、脂溶性維生素、荷爾蒙等。
*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纖維每公克可產兩大卡、蛋白質與醣類產四大卡、油脂可產九大卡,它們在皮下形成很好的絕緣體,冬暖夏涼的維持體溫。
*油脂含有人體所需的脂肪酸,膽固醇更是合成重要荷爾蒙的原料。
*油脂中的膽固醇與磷酯是人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宇宙間恆星有千億之多夠驚人吧!人體約有37兆個細胞)細胞膜分隔細胞內外,油脂特性決定細胞膜的滲透度與流動性,影響著物質的進出,油脂維持細胞膜的功能運作。
*膽酸促進脂肪的吸收才能促使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攝取,也增進食慾。
脂肪酸的分類:
*飽和脂肪酸:室溫下常呈固態狀,常用的動物油有奶油、牛油、豬油,植物油有棕櫚油、椰子油。
*不飽和脂肪酸:有一個不飽和鍵的單元脂肪酸如橄欖油、花生油、油菜子油。兩個以上不飽和鍵的多元脂肪酸如不飽和鍵落在第6與第7碳原子之間的Omega-6,常用的植物油有紅花油、葵花油、玉米油。不飽和鍵落在第三與第四碳原子間的Omega-3,常用的植物油有亞麻仁油、大豆油、芥花油,動物則多存在於深海魚如鮭魚、鯖魚、鮪魚等,其中的DHA是Omega-3重要成分對嬰兒腦細胞的發育非常重要,腦部的新陳代謝也亟需補充,發現精神病患者DHA比正常人低,可見其重要性。根據研究Omega-3脂肪酸的功能多多如幫助心臟健康可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高血壓、心律不整、肥胖,減低精神病症狀如憂鬱症、認知能力、失智症,減低老年性眼睛黃斑病變,也可抑制發炎。
*飽和脂肪酸真的一無是處嗎?
長久以來在美國被學者與大眾污名化的物質更是被公共衛生界公認是第一號公敵,但最近的研究報告已被雪洗沉冤。70年代以後採用植物油取代動物油,雖降膽固醇卻沒有降死亡率,因為取代的植物油含高量Omegas-6卻不含Omega-3,以前人類食物兩樣的比例是1:1,而近代飲食使兩者比例跳升為20:1,如此一來引發許多疾病如氣喘、大腸癌、心血管疾病、癌症、發炎及自體免疫病等等。
何為「壞油」?
氧化過、精製過、氫化過、化學溶劑萃取過、加人工添加物的油、含有環境毒素。
回鍋油因高熱改變本質產生過氧化物、反式脂肪等兩百多種有害物質,加上主婦們常無意間使好油變壞油,如用時使溫度超過油脂的冒煙點、拿低溫油高溫炒炸、將冷壓油放在高溫廚房爐台邊、開瓶蓋後讓長時間氧化機會、、。
*那些食物含反式脂肪?
人造奶油、起士酥、鬆餅、披薩、炸薯條、咖啡奶精、爆米花等。
反式脂肪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增LDL降HDL、每增2%此類脂肪增心臟病風險23%、會抵抗胰島素作用而增糖尿病風險、增發炎現象、、、
*究竟是糖或脂肪造成高膽固醇?
1957年代英國醫生主張糖是造成心臟病主因,在當時不被採納,1956年美國生理學家認為含高油脂的牛油、豬油、蛋、牛肉等才是心臟病元兇,爭論數十年發現真正問題在膽固醇的氧化。法國人很多高膽固醇、高血壓、抽煙等問題,心臟病比率卻低,發現他們多吃蔬果、喝紅酒、喜歡大蒜、橄欖油,這些都有抗氧化的特性。可見如何抗氧化變成現今的全民運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