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最愛網
會員中心 贊助提供 徵求志工 線上電台 優惠精品 合作夥伴 關於我們 連絡我們
 
         
  首頁 > 新聞網> 台灣新聞>陳破空:中共挖走台灣邦交國,中國人民付出巨額代價
陳破空:中共挖走台灣邦交國,中國人民付出巨額代價

[自由亞洲電台]

[2018-12-03 15:12:24]

 

2018年5月26日,中共再挖走台灣的一個邦交國:布基納法索。這個人口2千萬的非洲國家,曾經在去年1月表示:中共企圖以500億美元的出價,利誘該國與台灣斷交、與中共建交,而它不為所動。然而,一年多後,該國動搖了,只能解讀為,中共對該國的出價加碼了,終於收買了該國。

 

中共加碼多少?外界不得而知(中共對外只含蓄承認出價15億美元)。暫且以布基納法索政府去年所說的500億美元這個數字為參考,攤派到13億中國人民頭上,那就是,人均負擔39美元,即258元人民幣。

 

而自台灣實現第三次政黨輪替、蔡英文出任總統(2016年)以來,中共已經挖走台4個邦交國,分別是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馬、多明尼加、布基納法索。如果以500億美元的平均收買價計算,中共挖走這4個國家,耗費2000億美元,攤在中國人民頭上,那就是,人均156美元,即1031元人民幣。

 

這筆錢,對紅色權貴階層、貪官和奸商而言,固然輕若九牛一毛。但對廣大中國人民,尤其中共口中的低端人口,卻是一筆不算小的負擔。中國人民,尤其低端人口,真的那麼在乎從台灣那裏挖來幾個邦交國嗎?可以說,他們毫不在乎,甚至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根本不知情。

 

而獨斷朝綱的中共當權者,還沒有完,誓言還要繼續挖台灣牆角,挖走台灣更多邦交國。中共極左喉舌《環球時報》洋洋自得地發表社評,狂妄地題為:台“零邦交”的那一天不會很遙遠。

 

目前,台灣還剩下18個邦交國,以平均500億美元計,中共還須付出9000億美元的收買價(意味著,中國民眾人均負擔692美元,即4639元人民幣)。加上前面4個已經被收買的,總計11000億美元(意味著,中國民眾人均負擔846美元,即5669元人民幣),幾乎是中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GDP的十分之一。這筆預算,比中共“一帶一路”的“大撒幣”計畫還要多。

 

金錢,成為中共暴發戶集團的唯一長物。還是那句老話:窮得只剩下錢!中共之所以能夠“大撒幣”,想撒多少就撒多少,還是拜一黨專政的制度所賜,中國人民遭剝奪發言權,更毫無參政議政權,淪為精神上的奴隸,不得反對,忍氣吞聲,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的紅色奴隸主為所欲為,肆意揮霍中國人民的血汗錢。

 

當前台灣的邦交國,其實就是中華民國的邦交國,中華民國失去邦交國的過程,從1971年就開始了。那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被接納加入聯合國,“取代”中華民國席位。隨後,在如何處理邦交國的問題上,中華民國一方有蔣介石“漢賊不兩立”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方有中共反對雙重承認的原則,於是,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邦交國越來越多,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就越來越少。

 

到近些年,中共出於吞併台灣的目的,威脅與利誘並用。若國民黨執政,則“外交休兵”,加強對台灣統戰;若民進黨執政,則大挖台灣牆角,重金收買台灣的邦交國。

 

台灣自不必與中共比賽金元外交或銀彈外交,台灣大可以把用在邦交國身上的援助節約下來,改善台灣民生,並強化與非邦交國諸如美國、日本、歐洲、印度和其他民主國家的價值同盟。讓中共從中得到的挫敗,加倍抵消它挖走台灣邦交國的所謂“收穫”。

 

近期,中共阻擾台灣出席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卻有眾多國家發聲支持台灣;中共挖走台灣邦交國,卻有更多美國議員和政治家挺身而出,呼籲提升美台關係;中共軍機繞台挑釁、軍艦穿越台灣海峽示威,卻倒逼美台軍事合作不斷升級。

 

就在中共收買布基納法索之後,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加德納(Cory Gardner),立即改變其原定的亞洲形成,而增加台灣之行並作為他出訪亞洲國家的首站,以示對台灣的支持。

 

而近兩年,中共不斷升級對台灣的打壓和威脅,換來的是:美國眾議院通過《對台灣六項保證》決議案(2016年7月);美國參眾兩院通過、經由川普總統親自簽名生效的《台灣旅行法》(2018年3月);共和黨眾議員培根(Don Bacon)提案《台灣國防評估委員會法》(2018年5月);共和黨參議員加德納(Cory Gardner)和民主黨參議員馬基(Ed Markey)聯名提案《2018年台灣國際參與法》(2018年5月)。

 

就在習近平一再把北朝鮮獨裁者金正恩弄到中國密談、商討如何對付和欺騙美韓等民主國家之時,說不定哪一天,美國總統川普突然邀請台灣總統蔡英文訪問美國,到白宮會談,待之以國家領導人之禮。

 

以獨立特行著稱、行事不拘一格的川普,完全有可能出此絕招,做出石破天驚的大事。如此,足以讓不可一世的習近平和中共當局難堪至極而下不了台。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 2018年5月28日)

 

台灣新聞
社區新聞
美國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財經新聞
體育新聞
科技新聞
評論專欄
健康新聞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