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去年九月開放細胞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與三軍總醫院首先申請獲准,花蓮慈濟醫院下周也將正式加入醫療行列。中國附醫院長周德陽說,中國附醫發展細胞治療十三年,有腦癌病人也因此續命十三年,不過醫療費用高昂,一個完整療程至少要價百萬,換得的成效價值見仁見智,估計只有百分之二的患者願意負擔。 中國附醫目前經衛福部核准的細胞治療項目,是以自體的樹突細胞治療八種第四期癌症。中國附醫院長周德陽說,免疫系統中的樹突細胞猶如軍官,吃掉癌細胞後,有能力進一步將癌細胞的特徵告訴T細胞與NK殺手細胞,教導它們共同參與滅敵任務。因此,臨床上使用病人的自體免疫細胞,抽取後經由體外培養強大,再輸回體內治療癌症。 中國附醫選擇以樹突細胞治療國際上認為較有治療效益的八個癌別,包括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及續發性腦瘤、上皮性卵巢癌、胰臟癌、攝護腺癌、頭頸癌、肝癌、乳癌、大腸直腸癌等。舉例來說,以自體樹突細胞治療腦癌,研究顯示總存活時間能延長二至三倍;卵巢癌的治療若使用化療合併樹突細胞疫苗,兩年存活率達七成八;胰臟癌患者使用後腫瘤並未縮小,但是十位患者中有六位的腫瘤獲得控制;若針對肝癌治療,約一成三的病患會有部分療效 ,五成四的患者則能穩定病況。 周德陽說,中國附醫有的技術還包括誘導型殺手細胞、樹突細胞加誘導型殺手細胞、Gamma-deltaT細胞以及CAR-T、CAR-NK等細胞治療。未來將向衛福部擴大申請,目前誘導型殺手細胞治療已申請審核中。 衛福部去年開放的細胞療法不只免疫細胞,還包括幹細胞;若說免疫細胞是殺手,幹細胞則像是重建工人。台灣幹細胞學會理事長、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主任沈家寧說,幹細胞是一群尚未完全分化的細胞,有著分化成不同細胞的潛力,因此被應用於治療大面積燒傷、難復原的傷口、退化性關節炎、脊髓損傷、腦中風等多種疾病,也有公司使用胚胎幹細胞治療老年黃斑部病變。 不過,幹細胞的活性與分化狀態受到細胞微環境訊號調控,因此這項技術如何適當操作運用相當關鍵,哥倫比亞大學曾有研究發現,幹細胞在癌化環境中也可能助長癌症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