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最愛網
會員中心 贊助提供 徵求志工 線上電台 優惠精品 合作夥伴 關於我們 連絡我們
 
         
  首頁 > 新聞網> 評論專欄>金恆煒妻子張文翊評彭文正
金恆煒妻子張文翊評彭文正

[張文翊臉書]

[2023-02-06 09:30:09]

 

金恆煒妻子張文翊評彭文正

原載《張文翊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weni.chin

October 29, 2022

昨晚受廖志峰(允晨文化出版社社長)的招待,意外看了「流麻溝十五號」,也很意外的覺得挺好,雖是政治苦情,卻沒落入哭吼砍殺灑狗血的俗套,反而在藝術境界給人洗滌心靈的效果。本來應該好好說個感想,鼓勵大家去欣賞,可是……

今天傳來的政治現實,令人震驚,彭文正的「中國民國護照」被取消了。蔡英文這樣做,令人驚詫,好處是什麼呢?讓兩位優秀的新聞人無處工作,以文明國家政治人物不可能提出的誹謗告訴,把彭P一家五口逼到沒有生活之資,到了美國成為通緝犯,現在更進一步取消他的旅行自由,像陳水扁總統那樣。

自從民進黨執政,大家都鬆了一口氣,以為從此向著民主、進步的康莊大道前進。結果咧?蔡英文有想過趕盡殺絕不同意見者,有什麼好處嗎?黨內一片靜悄悄,沒有任何辯論甚至討論。

專門欺負異己的黨,會讓能思考、有幹才、勇於承擔的陳時中順利選上台北市長嗎?高雄、台南表現都蠻好的市長能連任嗎?不要以為黨內與中央的作為,跟地方選舉沒有關係。選情這麼冷清,議題完全沒有,連駐台的外國記者都苦惱著沒新聞可寫。

如果撤銷對彭文正的告訴,如果特赦陳水扁,如果放鬆對綠營媒體的管控,會不會有轉機?也許不會,不過如果不做,就更沒有機會。是吧?
————————————————————————————————

張文翊:政經看民視為什麼一直批評蔡英文

三年前的舊文,仍然適用今日。

「政經看民視」被封殺,彭文正受迫成了「通緝犯」,一家人浪跡海角。很難接受我們長期因為政治理念,從「黨外」之徒受壓制到民進黨執政,仍然沒有李總統、陳總統時代的言論自由。

(下面是三年前寫的文字)

二O一九年五月:

有人奇怪「政經看民視」為什麼一直批評蔡英文,認為是民進黨執政空前未有之怪現狀。

其實這一切都有跡可循。首先,二OO八年可以救民進黨的,還有民視創辦人蔡同榮和辜寬敏兩組,辜先生參選黨主席時已經講明他會補好民進黨的財務漏洞。所以說蔡英文在沒有人願意的情況下,接手拯救民進黨,是個神話,嚴格說,是個謊言。

在蔡英文第一次選總統敗選、綠營完全失去動能時,救民進黨的是太陽花運動之後,受到振奮有理念的選民,讓蔡英文在四年之後選上總統,功勞並不在蔡英文本人。蔡小姐在當黨主席期間,不遺餘力地擴大自己的權力,修改初選辦法,修改黨的組織架構,黨內大換血,處處安插保皇黨。

O八年陳師孟為了在二O一二的政黨輪替換回民進黨,拿出自己的退休養老金,再找全球各地朋友當小股東贊助,連我們這麼窮也被刮了五萬塊,組成綠色逗陣的廣播節目,不但鼓舞綠營,對小英也有無比善意的建言,但是小英是「勸告至,必反之。」

最後師孟發覺說也沒用,乾脆不講了,不做節目。

曹長青和恒煒仍然在自由時報發表意見,還只是在野黨主席的蔡小姐,聞弦歌卻不知雅意,竟惱羞成怒,親自打電話給自由時報老老闆林榮三,要求停掉恒煒專欄。據說小姐出言不遜,把林先生氣到摔電話。彭明敏教授說,林董氣極了,逢人就說這件事。恒煒的專欄,二十年來常常有人向老闆稱美,老闆當然知道香臭,又是個有骨氣的台灣人,怎麼可能停他的專欄?

前幾天又聽說,一位蘋果日報的專欄作家,輕輕說了一句什麼,蔡大小姐又生氣了,又親自打電話,封殺了那位作者。

蔡小姐是民進黨有史以來,第一次朝大野小,國際情勢正巧對台灣大好。但是蔡完全錯失良機,行政院長一職任命已經當多年金融機構獨董,打算退休的外省人林全,完全沒有為台灣拼命的熱忱。再加上國安會的李大維,根本是統一促進黨白狼徒眾的高爾夫球友。

中國來台做統戰的人滿街都是,選舉樁腳的宮、廟,滲透了,鄉鎮村里長輪番免錢遊中國,大、中、小學生,和中國大搞「交換」、交流。校長更別說了。阿貓阿狗教授到中國,一場演講,拉幾百人聽講作足面子,演講兩小時給八萬五萬不等,還付旅館費餐費旅費。

請問蔡政府保衛台灣主權、主體意識,手中那麼多立委,有立法阻止中國的滲透攻勢嗎?有任命有膽子的教育部長,發個行政命令規範一下嗎?

台灣已經在被木馬屠城的危機中,政府知道嗎?除了口說台灣價值,有行動嗎?

我們的焦慮,政府不理。回到了國民黨時期,狗吠火車的困境。幾十年的努力,白費了。因此瘁心!

「政經看民視」為什麼一直批評蔡英文?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原載張文翊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weni.chin
台灣新聞
社區新聞
美國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財經新聞
體育新聞
科技新聞
評論專欄
健康新聞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