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投稿民意檢視專欄 (公眾人物,媒體人物)>處處「簽」就中國 台灣陷更大危機 vs 東協加一開跑 印尼反彈最大
處處「簽」就中國 台灣陷更大危機 vs 東協加一開跑 印尼反彈最大

[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Linda]於2010-01-02 17:13:44上傳[]

 





第1節




處處「簽」就中國 台灣陷更大危機

記者蘇永耀/特稿

第五次兩會會談初定,將納入極具爭議的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議題。但從過去協商經驗看出,馬政府從議題的鋪陳、到談判策略的統合等,都面臨中國的強力挑戰;眼見協商內容將愈重要,台灣卻反陷更大危機。

馬政府上台至今,短短一年半,便簽了十二項協議;但實施後發現,與原先宣稱目標,還有極大距離。箇中問題,在於我方急於為簽而簽,被對岸洞悉掌握;所簽內容不僅未如期待,反得處處遷就中國。例如:空運協議要有利,便需第五航權,讓台灣飛機到中國去,還可延遠飛至其他國家,但中國硬是不放。諷刺的是,明明空運協議簽下來,對方是佔大便宜,我們僅賺有限利益,結果卻被中國宣傳成這是對台灣的經濟幫助、是為台灣同胞謀福利。談判氛圍上被塑造成我們有求於對方,氣勢矮一截,是要如何平等協商?

ECFA的問題也是這樣。目前較清晰的內容,只有要求中國給台灣的特定產業零關稅,而其他尚未具體成形,都用「架構」模糊處理。倘兩岸經貿交流都對雙方有利,何以議題鋪陳的結果,都變成在等中國經濟施惠。

已有愈來愈多人質疑,如果僅部分產業需零關稅,為何不是就此範圍協商,而是擴大為整個兩岸的經濟框架?

這麼重要的議題,卻簡化為繞著那些產業能在「早期收穫清單」裡打轉,像是乞求對方恩賜;這樣的ECFA簽下去,會有利台灣嗎?尤其,馬政府表現出一副急於簽署姿態,北京只會抬高價碼,要求台灣增付其他代價。像這次租稅協議因中國臨時變卦而簽不成,也清楚嗅出對方喊價味道。

租稅協議堪稱ECFA的基本前提,馬政府暫不同意對方的翻盤,但能有多少堅持的空間?也不禁讓人懷疑。這還看出在談判技巧上,我方只懂陣地戰,常一個一個協議來談;但北京則是拿一個綁一個,相互牽制。

議題鋪陳常受制對方,除領導人的智慧外,整個談判團隊在策略的統合、分進合擊的能力,亦屬重要關鍵。

台灣與中國交手,部會間常各行其是,中央與地方也各吹各的調,沒一個能負責把關、協調與整合的機關。馬政府從上到下都高喊開放,而且還比誰速度快、誰會吹捧;扭曲的政治正確、失控的政府,將為台灣帶來災難。

===========================================================

東協加一開跑 印尼反彈最大

編譯劉千郁/特稿

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自一月一日啟動,東協各國無不戰戰兢兢迎接中國的到來,其中以印尼反彈最大。

東協出口至中國商品平均稅率由九.八%降至○.一%,中國出口商品稅率平均由原本的十二.八降至○.六%。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汶萊這六個國家率先實施近零關稅協議,柬埔寨、寮國、緬甸與越南雖然暫時躲過門戶大開的衝擊,也只剩五年時間調整腳步,面臨挑戰。

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對東協各國影響不一,一般認為,對新加坡影響較小,印尼可能是反對聲浪最大的國家。人口二億的印尼,是東協人口最多的國家,與中國二○○八年貿易額為三一五億美元,年增二十五%。印尼主要出口至中國的商品為能源礦產與植物油,佔五十%,主要自中國進口商品為機電產品與紡織品,佔六十%。最難與中國競爭產品為佔出口總額一.二%的紡織與鞋類產品。

印尼政府在國內產業界的壓力下,試圖調整自由貿易協定內容,在實施前夕與東協其他國家、中國重新協商的最後掙扎,仍以失敗收場。印尼經濟協調部長拉哈沙(Hatta Rajasa)上週表示,印尼承諾遵守一月一日開始的自由貿易協定內容。他說,通常我們不會以任何理由違反自由貿易協定,但是我們仍有國家利益要捍衛。

產業代表擔心開放後的衝擊,共有十四個產業要求自由貿易區的暫緩實施,包括紡織、鋼鐵、家具、電子、化妝品、石化產品等。

工業部上週向經濟協調部提交報告,要求延緩二二八項產品減稅的實施。不過延緩實施要求的結果並未對外公布,產業界大表不滿。

印尼石化塑膠產業公會秘書長Fajar Budiyono表示,如果政府沒有進一步與企業討論最後協議內容,產業將受到重創。印尼鋼鐵產業公會代表Hidajat Triseputro說,印尼鋼鐵已受到與中國自由貿易極大威脅,三五○項產品延緩免稅措施勢在必行,鋼鐵業才有時間改善競爭力。

印尼經濟協調部部長日前表示,北京與雅加達政府可能因此存在後續衝突。

東協國家希望藉由自由貿易協定的實施提高貿易額,同時也擔心日益壯大的中國將無法銷往歐美的不合標準商品傾銷至東協市場。

企業擔心中國黑心商品威脅

印尼化妝品產業公會主席Putri K Wardani對中國進口化妝品與原料的安全及品質感到擔心,他表示,市場半數為低價中國進口商品,這些商品標示不清、品質堪慮。此外,當地企業也擔心中國產品造成的削價競爭,家具業代表指出,中國的低價黑心商品將威脅國內市場,並且破壞價格。

隱性的非關稅措施可能成為印尼政府保護當地產業的最後手段。印尼食品飲料業公會主席Thomas Dharmawan不擔心食品業開放後的前景。他說,外國廠商必須通過食品藥物監管局認證等手續,食品飲料的非關稅障礙非常有效。

番薯籐
台灣聯通網
台灣日報
自由時報
綠色和平電台
ETaiwan News
大愛電視台
台灣教授協會
鯨魚網站
大紀元
台視 TTV
玉山網路電視台
美國之音
太平洋周報
多維時報
更生日報
中央通訊社
Taiwan Headline
星島日報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三立國際台
宏觀電視
台灣新浪網
民視新聞台
 台北時報
東森新聞報
南方快報
Yahoo奇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