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最愛網
會員中心 贊助提供 徵求志工 線上電台 優惠精品 合作夥伴 關於我們 連絡我們
 
         
  首頁 > 影音網>OpenAI+護眼變傷眼+青紅皂白+紐約台灣基督教會禮拜:茶翁Sirtea
OpenAI+護眼變傷眼+青紅皂白+紐約台灣基督教會禮拜:茶翁Sirtea

[轉載自:YouTube/FB/Line]

[茶翁Sirtea]於2025-10-16 07:10:10上傳[]

 




CH 1




紐約台灣基督教會
Taiwan Union Christian Church
in New York
10/05/2025
上午10:30am 台語禮拜(現場同播)
上午10:30am 英語部實體禮拜 (沒有直播)
30-55 31st Street Astoria NY 11102 Tell (718) 278-0408


族人現身光復車站月台 默默一舉動惹哭鏟子超人

藍莓千萬別和這5種食物一起吃!吃錯等於白吃,護眼變傷眼!

An Affair to Remember

上帝知道 | Trusting His Timing, Resting in His Promise

✨✨✨✨✨
※※
 甚麼是「青紅皂白」?
我們經常聼人説:
這個人行事一向魯莽從不問「青紅皂白」
那麼「青紅皂白」指的是什麼?
其實,「青紅皂白」指的是四類人:
1. 「青」指 “ 青藜學士 “ , 即見識多廣,博學有文化之人。
2. 「紅」指一般愛打聽消息,熱衷於八卦新聞的婦人。
3. 「皂」指皂吏,即官府中的衙役捕快,他們掌管地方治安,整天走街串巷,消息靈通。
4. 「白」指皓首長者,即年老之人,經驗豐富,閱歷資深。
不問「青紅皂白」,指遇事不資詢調查,連「青紅皂白」這四類知識淵博,消息靈通,經驗豐富的人都不請教詢問就倉促決斷,其後果可想而知!
※※
✨✨✨✨✨
✨✨✨✨✨
※※
黃仁勳重磅訪談:摩爾定律已死,OpenAI將是下個「數兆美元巨獸」
「OpenAI 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數兆美元規模的超大規模公司。」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此言一出,為這場席捲全球的 AI 革命定下最新註腳。這不僅是一項投資判斷,更是一場由 NVIDIA 親手打造、以 OpenAI 為先鋒的全新產業典範,正從根本上重塑運算世界的樣貌與未來經濟的格局。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指出,這不是線性成長,而是多重指數疊加的爆炸。過去,我們要求人工智慧(AI)提供一個答案;現在,我們要求它「思考」。
這個根本性的轉變,正是理解當前 AI 產業景氣的關鍵。「過去的推論是一次性的,」黃仁勳解釋,「但新的推論方式,是我們先前所期盼的,也就是思考。在回答之前先思考。」這段話揭示一場正在發生的革命。AI 不再只是從資料庫中提取並歸納答案,它會進行研究,查核事實,學習新知,再三思索,然後生成一個高品質的回應。這個「思考」的過程,讓運算需求增加的倍數,不是百倍千倍,而是十億倍。
黃仁勳坦言,他一年前的預測甚至還過於保守。如今,他提出 AI 發展存在三個「規模化定律」(Scaling Laws),而非一個。
第一是「預訓練」,也就是模型學習的基礎階段。第二是「訓練後」,這好比 AI 在反覆練習一項技能,直到盡善盡美,這個過程透過強化學習,將訓練與推論緊密結合。第三,也是最具爆炸性的,就是「推論」。當 AI 開始思考、推理、使用工具,甚至生成多模態的影片內容時,其運算需求呈現指數級的增長。「看看現在的代理人系統(agent systems),」他說,「AI 不再是單一的語言模型,而是一個由眾多語言模型組成的系統,它們同時運行,有些使用工具,有些進行研究。」
這三大定律的疊加效應,正是 NVIDIA 與 OpenAI 展開史詩級合作的背景。黃仁勳毫不諱言地斷定:「OpenAI 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數兆美元的超大規模(hyperscale)公司。」他將 OpenAI 的地位,類比於 Meta 或 Google,擁有龐大的消費級與企業級服務。在這樣的預期下,NVIDIA 成為 OpenAI 自建 AI 基礎設施的晶片、軟體到系統級的直接合作夥伴,顯得順理成章。
OpenAI 正經歷著雙重指數增長:其一是用戶數量的指數增長,因為 AI 越來越好用;其二是每個用戶所消耗運算量的指數增長,因為 AI 從一次性回答轉變為深度思考。這雙重效應的疊加,迫使他們必須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擴建基礎設施。
面對華爾街分析師普遍預測 NVIDIA 的增長將在 2027 年趨於平緩的保守看法,黃仁勳顯得氣定神閒,他認為這兩種觀點並不矛盾。分析師看的是眼前的訂單與財報,而他看到的是一場正在發生的典範轉移。他提出三點宏觀視角,來解釋為何 AI 的需求遠未觸及天花板。
第一點,是基於物理定律的必然。通用運算的摩爾定律已死,未來屬於加速運算與 AI 運算。這意味著全球價值數兆美元的運算基礎設施,都將面臨更新換代。「從通用運算轉向加速運算與 AI,這點無人質疑。」黃仁勳說。這不是創造新市場,而是對現有市場的徹底革新,如同從燃油燈轉向電力,從螺旋槳飛機轉向噴射機。
第二點,是現有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工作負載的轉移。從搜尋引擎、推薦系統到社群媒體內容,這些過去由 CPU 執行的傳統運算任務,正全面轉向由 GPU 驅動的 AI 運算。光是服務 Meta、Google、字節跳動、亞馬遜等公司,滿足全球數十億用戶既有的網路需求,從傳統架構轉向 AI 架構,本身就是一個價值數千億美元的龐大市場。
全文連結 : https://www.anduril.tw/bg2-jensen-huang/
※※
✨✨✨✨✨
✨✨✨✨✨
※※
 經濟堰塞湖
很遺憾,在關心花蓮的災難時,看見這段訪問。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昨天接受NewsNation訪問的時候講了。全長32分鐘,台灣問題在大約7分鐘左右被提出,重點:台灣若要美國的軍事保護,#晶片生產鏈 就需移到美國,#在2028前,台灣要協助 美國自產50%所需晶片(目前95%皆由台灣生產)。美國主張是有矽盾沒錯,但這面矽盾放在台灣沒用,要拿在美國手上才有用.......。這幾個月下來,這發言不該令人意外,美方擅長極限施壓把對方逼到牆角,用「矽盾」打你的痛點,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看來是一場刻意安排的訪問,與其說「訪問」,更像是「宣布」。過去台灣的關稅談判團隊沒有講的,盧特尼克都講了。
#摘要訪問的重點:
1️⃣ 盧特尼克徹底翻轉「矽盾」的論述:台灣若要美國保護,晶片就要美國製。
盧特尼克:
「台灣的問題在於,我們(美國)手機和汽車裡95%的晶片都是他們生產的,我們95%的晶片是在9000英里之外生產的,這聽起來不妙吧。順便說一句,台灣距離中國只有80英里,而中國總是毫不避諱說:『我們要拿下台灣。』所以這是一個問題。我進入政府的目標是大幅提升晶片製造本土化,我們需要自主生產晶片。如果連自己的晶片都做不出來,美國要怎麼保衛自己?難道還要依賴遠在天邊(台灣)的人嗎?台灣要怎麼把晶片運到這裡來製造無人機和設備?所以我們會集中火力自製晶片。…… #所以我們要把整個供應鏈都納入,這就是我的目標。台灣要參與晶片美國製,也要同意參與晶片美國製。這就是唐納德·川普政府的魔力…….為了保護你們台灣,拜託,你們需要幫助美國晶片自給自足。(“For us to protect you, come on, you need to help us achieve self-sufficiency.” )」
2️⃣ 美國至少要分掉台灣一半市占率
盧特尼克:
「在貿易界,這稱為矽盾。我們非常需要台灣的晶圓和晶片。台灣要美國用盾牌保護台灣,要守衛台灣,#我一直跟他們談的點就是如果你們產95%,(戰爭時)我美國要怎麼取得晶片來保護你們?難道用飛機載嗎?難道用船運嗎?所以我們美國境內需要足夠的產量。我向他們(台灣)提出的方案是50-50產量分配。我們生產一半,你們也生產一半。我們仍然會很依賴台灣的另外一半產量,因為我們沒有另一半也不行。但如果我們有至少一半的晶片美國製,我們就有能力在必要時做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這就是我們的想法。#這就是我們與台灣的對話。」
3️⃣ 盧特尼克自詡生意人,沒有生意人會做虧本生意,對台灣的要求勢在必行。
盧特尼克:
「你可以想像,當有人說服手上有95%的人要讓出部分,只讓他擁有50%時,這需要花唇舌花工夫。我們訪談才幾分鐘你就知道我是很敢講。這就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這也是我的目標。」
盧特尼克的說法,台灣不喜歡聽,但我認為大部分的美國人會認為他合理。把目標喊高是他極限施壓的談判技巧,事關重大,台灣理應堅持繼續纏鬥下去。至於要如何疏散避險?我認為核心技術必須留在台灣。另為保護不得不去的台灣廠商,台灣必須向美國談判有利的租稅協定,稅務豁免,台美公平分潤,才能把傷害降到最低。
很遺憾的,在擔憂花蓮災情的同時,看見這段訪問。也是一種堰塞湖,經濟堰塞湖,它(關稅)不是突然出現的,也是早已形成的,警報六個月前早已響起,現在要驗證的也是政府是否已做好拆彈和疏散的準備。
#為談判團隊加油
※※
✨✨✨✨✨
✨✨✨✨✨
※※
 我叫威廉・卡特,今年九十二歲。我的身旁是瑪格麗特・伊凡斯,她今年九十一歲。
或許你們會好奇,為什麼兩位西方長者今晚站在這裡,手裡拿著中國的樂器。
答案要追溯到七十多年前。那時我們年輕,在巴黎大學學習音樂。
我們那一代渴望新的聲音,渴望新的文化。
透過一位中國同學,我們第一次認識了二胡和古箏,立刻被它們的聲音吸引——如此不同,如此美麗。
因為熱愛,我們彼此靠近;因為音樂,我們相愛。
我們一起創作了一首樂曲,並發誓要在畢業時演奏它。那是我們的誓言。
然而命運另有安排。戰火重返歐洲,在我們站上舞台之前,我被徵召入伍。
前線吞噬了我:煙霧、火焰、死亡,日復一日。
瑪格麗特的家人被迫逃亡,在轟炸與混亂中,她失去了蹤跡。
那時沒有電話,沒有網際網路。就連信件也要數月才能送達,大多數甚至從未抵達。
有一天,她的信件不再寄來。在那個年代,沉默只代表一件事。
我以為她已經去世,而她以為我沒有回來。
於是我們失散了——長達七十多年。七十年。
我終生未婚,因為在我心裡,始終留著一個空位給她。
夜裡,我常拿起二胡,演奏我們寫的那首曲子,一遍又一遍。
但它從未完整。沒有古箏的回應,那只是半個心跳;另一半沉默,被埋在時間裡。
我以為自己會帶著這份遺憾離開人世。
但幾年前,一個退伍軍人協會聯繫了我,他們在檔案裡找到了我的名字,告訴我有人一直在尋找我。
那個人就是她。
我們重逢的那一天,誰也說不出話,只能哭泣。
我們的淚水裡有悲傷,也有感恩。
後來我問她:「妳還記得我們的那首曲子嗎?」
她笑了,說:「我從未忘記。」
畢業典禮早已不復存在,但今晚,我們在這裡。
我們不再擁有年輕時的青春、手力或氣息,但我們依然有一個承諾。
我們在這裡為它而來。
今晚你們將聽到的不僅僅是一首樂曲,
而是一段被戰爭撕裂、被歲月掩埋、卻因記憶而存活的愛。
這不僅是二胡與古箏的聲音,
更是兩個失落的心跳,終於重逢的聲音。
這就是我們給世界的答案:
真愛不會被時間擊敗,也不會被戰爭抹去。
感謝你們與我們一同見證這一刻。
No One Could Stop Crying! 92 & 91-year-old Lovers‘ Duet SHATTERS Everyon...
※※
✨✨✨✨✨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