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影音網>「氣的文化觀 」 : 台灣話的文化內涵*-李清澤博士
「氣的文化觀 」 : 台灣話的文化內涵*-李清澤博士

[轉載自:李清澤博士]

[李清澤博士]於2016-08-10 02:08:08上傳[]

 



「氣的文化觀 」: 台灣話的文化內涵*-李清澤博士

請用台語讀:

                                                                                                                                                                台灣話(台語)之骨幹為古漢語之一支,其語言內涵承襲漢的文化、藝術、倫理、信仰、醫學、 文學、哲思、價值觀等內容,如果深沈來思考這個語言裡的核心概念,咱會發現一個令人驚喜的結論:

氣是台灣話的核心概念,並且構成特別的臺灣「氣的文化觀」!     

氣的概念對台灣人來講非常重要,從日常的講話中離不開「氣」的概念來詳細想,就明白「氣」在台灣文化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台灣人用氣來形容人的情感、理智、人格、健康、做人、人際關係、社會亙動的例非常多。講到人的情感就有「怨氣」、「受氣」、「「氣死人」、「氣怫怫」、「氣卡會死」、  「氣卡捶心肝」、「氣毛壞」,「氣消了去」;講到人格就有「氣質」、「志氣」、「勇氣」、「精氣神」、「氣魄」、「秀氣」、「邪氣」、「中氣不足」;講到健康就有「元氣」、「氣力」、「氣衰」、「氣盈」、「病氣」 、「斷氣」、「積氣」、「垂腳氣」、「補氣」、「氣縛著」、「氣逼著」、「中氣」、「一口氣」、「沒氣」;講著人際關係就有「人氣」、「和氣生財」、「和和氣氣」;講到社會層面就有「人氣旺」、「官僚氣」、選擧講「拼氣勢」、講話有「理氣」、「氣氛」要好 ,飲酒是比「氣魄」;另外天地有「正氣」、「邪氣」,宇宙有「陰陽兩氣」等等。

 既然氣的概念牽涉面這麼廣,咱應當該暸解這些名詞背後隱含的文化意涵,語言承戴著深厚的文化傳承,台語、客語、粤語都是漢時古語,所以咱可沿著這個脈絡來分析「氣的文化觀」。

漢的文獻如易經、詩經、周禮、老莊、孔孟、參同契等就出現氣的字眼及氣的觀念,因此台語中出現這麼多與氣有關的字眼也就不足為奇,那麼氣的概念對現代的台灣人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咱可以先從三個方面來加以分析--人觀、醫學、六藝。

人觀:

台灣人常常用「精氣神」來形容一個人的精神態度,這個概念可追溯到黃帝內經的醫學理論,該理論認為人有「形、心、精、氣、神、虛、道」七個面相,要做個心身靈健康的人,就要形適、心悦、精足、氣盈、神固、虛心與合道,若形勞、心快、精竭、氣衰、神移、心塞、離道則心身靈必受影響,心身靈俱疲。氣在這個理論裡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人必須練精化氣,做到冲氣以為和,因為「氣為血之帥」 ,故氣虧則身衰、氣亂則六神無主,練氣則必須虛心實腹 ,人若能練到陰陽二氣相濟,行事為人必能合道有德。

氣是生物能的一種,循環於人體的經絡、筋絡網絡系統,理論上「氣為血之帥」,所以氣充足、循環順𣈱就能促使血液循環達到極佳狀態,也就能維持身體的健康。

既然氣是這麼重要,到底練氣又有什麼好處,根據筆者的研究發現,久練內家太極拳可以達到(1)氣血分明, 掌心有白點與紅點相間, (2)氣分陰陽,取單鞭時掌心一手白一手紅,(3)皮肉分家,全身皮膚可以拉鬆拉開,(4)筋柔如貓,全身關節可以拉開,(5)骨硬如虎,敲頭殼時有石鼓聲,(6)氣納丹田,隨時橫隔膜呼吸、(7)足心貼地,脚抬起來時足心内凹,踩下去時脚掌與地平、(8)純陽之體,皮膚冬溫夏涼。

美國醫學界也發現練太極拳(1)可増加老年人的平衡感,走路比較不易跌倒,(2)能使老年人情緖比較正向,生活適應能力比較好,(3)能保持老人的認知活動不會退化,(3)練氣功能改善人的血液循環。

1988年筆者參予美國精神科梅林格基金會的「氣」的研究,受邀的有研究員與「治療者」(healer),筆者有兩個身份,是研究員也是治療者。這些治療者都有特異功能,只有我是由一個普通人經過傳統式的拜師、嚴格學藝,訓練成有能力以氣治病的人。格林博士(Green,E.)發現筆者於太極靜坐時不僅可以使腦波平靜下來,達到Alpha波的狀態,更可「入定」使腦波幾乎是完全靜止,而且身上可以測量到四十多瓦特的直流電量。


以上的發現譲我們覺得台灣人的人觀,特別是「氣」的部分,實際上是經得起科學檢騐的,難怪西方的心理學家已經把東方文化的人觀包括在他們的人格研究範圍。

  2. 氣的醫學觀:

黃帝內經的醫學理論總結而言是氣的醫學(EnergyMedicine),人體如有足夠的氣而且是處於平衡態時,人就可享受健康的生活。人的氣的多寡與平衡態會受內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失衡,隨之有各種不同的症狀出現,嚴重時就會破病或謂「病氣」,破病就醫現代可選擇西醫、中醫或中西醫結合式療法,但是如果病因是源於氣之失衡,就必須使氣回歸均衡狀態。

在傳統醫學的範疇𥚃,漢醫用望聞問切來診斷病情,再以中葯治病; 針灸則以針或灸在經絡穴道調理病情; 筆者訪問台灣民俗療法,發現治療師有用當地草藥對症下藥治病,或以推拿、矯骨循筋絡問診治病, 方法雖異,但都以氣的理論為治病依據。

 3. 六藝新解---氣的闡釋:

周朝的教育內容有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如果我們深入的研究這些古學,就會發現六藝是可以氣的角度去理解,以射與書為例討論如下。

射為六藝之一, 可視為武藝的通稱,不論内家或外家武藝全與氣有關,外家拳講究吐納呼吸之氣,內家拳則強調體内真氣之循環與應用,前文已提起鍛鍊內家太極拳的益處。這些武學不僅能防身禦敵,更能増進心身健康,實在值得在現代的教育體系𥚃賦予適當的地位。

書法是一門與氣有深厚淵源的藝術,講究神氣、行氣、一氣呵成,書畫同源的山水畫更加重視「氣𩐳生動」。筆者與黃啟埴於2001年著的「台灣氣道書法」 把氣與書的關係做進一步的聯結,練習書法時先吸氣至滿為止,再提筆全身用氣用力冩字,氣盡時停筆稍做休息,再吸氣為書,用氣用力寫的作品才能「氣、力透紙背」,更能「墨透紙背」(見圖一、圖二)。以氣為書既是練書法也是在練氣,因此練習氣道書法就能練氣養生。氣道書法已在髙雄推廣多年,近年來更推廣至東南亞、澳洲、加拿大、美國,書法班的學員除了接觸到與書法相關的文化修練外,身心健康都獲得改善,可証明氣道書法是養生的良方之一。

圖一:一般書法作品,正反面墨色不一。


圖二:氣道書法作品,正反面墨色如一(墨透紙背)。



 4. 結論:

台灣人使用台語隱含著漢文化的豐富内涵,也於不知不覺中構築了獨特的「氣的文化」,它不僅是一個觀念而已,更展現在日常的生活用語裡,如描述情緒的「受氣」、「怨氣」,敘述健康的「元氣」、「中氣」,表述人格特性的「勇氣」、「氣質」,更有實質的文化展現,如有關氣的武學、醫學及書法的應用與藝術活動,如何將「氣的文化」更精緻化、更普遍化則需要更多的有心人來共同努力,才能眾志成城。一個現代的台灣人要做有尊嚴的世界公民,必須更了解自己深層的「氣的文化」内涵以及自己母語所塑造的心理結構,才能準確的自我定位於世界的舞台上,並省思我們在世界村該扮演的角色。


*請用台語讀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