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即心影*李清澤攝
簡介: 李清澤博士為紐約市立大學研究院之榮譽退休心理學教授,他從1971年至2008年任職於布魯克林學院及紐約市大心理研究所,曾於1989年至1998年出任布魯克林學院心理系系主仼,於1998年至2001年仼台灣中央研究院訪問學者,與李亦園院士、李嗣涔博士共同主持「氣、文化、傳統醫學」大型研究計畫。他以實騐心理學的精神致力於硏究影響身、心、靈健康的各種因素包括遺傳基因,生理機制,環境因素,語言文化内涵,内外氣的均𧗾等等因子。於80、90年代積極參與另類醫學(Alternative or Complementary Medicine) 的研究,以學者與醫者(Healer)雙重身分參與哈佛醫學院與Kansas之梅林格基金會有關「氣」對化合物及疾病的影響的研究。2001與黃啓埴共創「氣道書法」,於2006年出版「臺灣氣道書法」乙書,氣道書法已在余伯泉教授與黃啓埴老師的領導下,由黃致遠老師推廣至東南亞菲律賓、越南,澳洲,北美各地。 李教授長期關心臺灣人之文化、藝術、語文教育,自1991年出任金鷹學院院長以來即開設各種藝術,文學,哲學,心理學,臺語課程。自2005年創設紐約臺灣攝影學會後,已舉辦過四十幾場的展覽,期望把臺灣人的文創成果展現出來。 李教授曾任台灣教育部特聘海外顧問,台灣僑務咨詢委員,現為僑務顧問,美國氣學研究中心主任,Huntington Meditation and ImageryCenter and Tai Chi Acupuncture andWellness Center 顧問,金鷹學院院長及紐約臺灣攝影學會會長。 *此文為2016年美東台灣人夏令會演講全文。 攝影即心影 (Photography is Mindography)緖言: 本文是根據筆者在2016年美東夏令會的演講「攝影即心影」寫成的,因攝影是視覺藝術,因此文字力求簡潔,讓相片說話。讀者若有心學習攝影請上tpagny.wordpress.com網站,參考附文或參看世界週刊 「拜師學攝影,暑假不留白 」(2016, 07, 17-23, 1687, 《專題》拜師學攝影暑假不留白| 世界新聞www.worldjournal.com/4160262/article-拜師學攝影-暑假不留白/ )。 本文: 我們出去旅行時,常常看見真多人拿起相機拍個不停,你若問他們在拍什麼,他們一定會答説在拍美㬌,也就是説他們是在拍攝感動他們内心的美麗景色、是在捕捉内心的動人影像,所以他們是在從事「攝影即心影」的活動。 攝影=寫真攝影可以是純粹的「寫真」的活動,看到什麼就拍什麼,一點也不加修飾,譬如以下兩張相片,拍的是身邊親朋的互動或旅遊所見。 純寫真: 母女相依 (美仙與媽媽艾寧)
游琇玲會長、王映陽主任、黃凰鳳會長 (2016 北美台灣人婦女會畫展)攝影=藝術攝影也可以是藝術!如果把攝影當作一門藝術,攝影者就是藝術家,其作品必須契合藝術本質,藝術家不斷的將内心的感動表現在作品上,依我個人的看法,上乘的藝術作品是在追求美、善、真。攝影藝術做為現代藝術的一支, 就是用相機通過眼睛與心或靈的感動來創作出具有美、善、真特質的藝術作品。 在這條藝術創件的路上,我們就可以超越食衣住行的生理需求以及安全感,歸屬感等等心理需求,來追求更髙一層的心靈需求如藝術欣賞,自我實現,髙峰經騐 以及天人合一等等 。 如何走入攝影藝術殿堂? 攝影是在捕捉内心的感動,那麼攝影者首先要暸解自己不論是在意識裡或者潛意識𥚃是被什麼視覺影像感動了,能注意到「心動」,其他就是學習攝影法則(入法)而已。一個沒辦法注意到心動的元素的人,是無法拍出自己風格的攝影作品! 譲我們從我認識的柯錫杰,張武俊,賴沉影幾位臺灣出色的攝影藝術家身上學習如何走入攝影藝術殿堂。 柯錫杰的攝影特色:獲得2006年國家文藝獎的柯錫杰的攝影特色是(1)極簡主義,攝影元素越簡單愈好,(2) 心象攝影,以攝影表現「詩的意境」與「畫的質感」。 他主張1. 走自己的路(個人風格),2. 攝影是心的反射(筆者:心的感動!攝影即心影),3. 大量閱讀(人文修養),4. 不要浪費時間看不好的東西,5. 鏡頭背後要有人道主義(善與人同),6. 對被拍攝者的愛,7. Playboy和國家地理雜誌都不拍,8. 把黃金比例拋開(破法),9. 要有創造的說服力,10. 拍出人性與生命力,11. 講究Camera eye, Camera position,12. 相機不過是道具,重要的是心,13. 萬物可觀(靜觀萬物皆自得),14. Free Mind (筆者按:心空) (柯錫杰,2006)。 我們從他的幾張作品可以體會出他的極簡與心象: 等待維也納! 突尼西亞! 張忠謀! 張武俊之攝影特色: 具有英國皇家、美國等攝影學會的博學會士的張武俊老師是個天生痴迷於攝影藝術的人,他每天四點出門攝影到九點才入門,數十年不輟,他夫人説他花於攝影的銭,已足夠在臺南市中心買幾棟大樓了。他一生就在臺灣創作,作品却具普世感動人心的共通性,其作品的特色為講究 1. 絶對美感,2. 構圖完美,3. 主副題簡明, 4. 強調光影 (張武俊, 1989, 1998) 。 以下兩張作品展現他的攝影特色: 内門 金馬寮 賴沉影醫師攝影的特色: 賴醫師現居加州,已從事攝影二十多年,他師從張武俊、周金池等五人,作品早已自成一格。他的創作特點為 1. 追求極致之視覺衝擊力 (Maximal visual impact),2. 色彩鮮艶(Excellent color application)。3. 善用鏡頭 (Excellent lens application}。4. 絕佳攝影眼(Excellent photographic eye)。他認為一張作品之成敗:攝影及photoshop各佔五成(50 % photography + 50% photoshop work),因此攝影為繪畫之藍圖。 讀者可在底下兩幅作品體驗到他獨家特的攝影眼,並且可上網(photolai.com) 欣賞他顏色艶麗的精彩作品。 黃金沙丘!
「繡花鞋」! 我的理念:我主張 攝影即心影(Photography is Mindography),其重點為1. 追求與情感(詩詞等)、理智(道禪等哲思)與靈性(人神)結合的藝術創作,2.講求法門(入法、破法、立法),3. 知覺心理的極致應用,4.强調內心的旅程(Inner journey ),5. 由美入善至真理之追求(Beauty, Benevolence,Truth or Tao) (李清澤, 2013, 2014)。 美入善至真理之攝影作品:美 :唯美的攝影作品比比皆是,尤其以沙龍為最,在此就不多提,僅以一幅賞心悦目的作品表達其意。 粉彩繽紛仼人賞!
善:善即善化人心,這就牽涉到1. 個人之內心修養,在攝影團體𥚃以藝會友, 善與人同、誠信待人,2. 社會改造 (Social engineering),以攝影藝術來幫助促進和諧社會,關心移民之生活,美化居住之環境等等,3. 地球村文化之建構—通過攝影藝術之創作與傳播來協助這方面的工作。 那麼什麼作品能引人為「善」呢?以下就以筆者2009年「家:親情之源」的系列作品來做說明,在美國,在中國,在臺灣離婚率已經很髙,家已不成家。現在的年青人遲婚,不結婚,家已快成稀有產物了,我們能以動人攝影作品把家的特色展現出來,令人想成家、更惜家嗎?看了以下的部分系列作品你有何感想? 夫婦情深! 喜獲金孫女!
完全信任!
母子情! 阿媽孫!
回家! 真 :我們能以攝影藝術來呈現真理之種種面相嗎?有關這方面的攝影藝術的嘗試其實不多,我在2014年的個展「攝影、哲思、詩意」(Photography, Philosophy and Poetry)( 攝影家李清澤鏡頭下的哲思與詩意)嘗試以攝影作品表達易理、老莊、佛禪、儒家、基督等哲理,並以七言詩表達其意,個展貴賓紐約攝影藝術家學會理事長關光宗先生致詞時說; 「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個展,因為這是連美國著名攝影大師Ansel Adam, 台灣前輩攝影家郎靜山以及我自己都沒嘗試過的創作途徑」。 請以「心」靜靜觀賞以下作品: 易理 一陰一陽謂之道! 陰昇陽降天地成! 老莊質樸世界見根本!
沙拉盤中誰為餐?(反者道之動) 佛禪禪園無念見佛性! 遁入空門煩惱休!? 儒家天真無邪樂融融!
三代同堂見親情! 基督教天露龧光呈樂園! 聖碑公園示神恩! 結語攝影是拍攝心靈的感動,她可以是寫真也可以是藝術,藝術的極致是追求美、善、真的創作。我衷心期望攝影藝術愛好者,1. 能創作出具個人風格的攝影作品,2. 通過攝影藝術創作達到自我實現(Self Realization)、激勵自我超越 (Self Transcendence) 從而體會髙峰經驗,3. 能創作具有髙尚美感、善化人心及彰顯真理之藝術作品。 *讀者若欲閲讀筆者其他文章,請上https://chingtselee.wordpress.com參閲。 李清澤: 藝術的追求:攝影即心影 (Photography is Mindography)。 紐約台灣攝影學會2013年年刋。 李清澤: 個展前言::攝影、哲思、詩意。紐約社區報, 2014, 6, 28。 李清澤、黃啓埴::台灣氣道書法。台北: 台灣母語 教育學會,南天, 2006。 柯鍚杰: 心的視界: 柯錫杰的攝影美學。台北:大塊文化, 2006。 張武俊:夢幻夜世界。台北:秋雨,1992。 張武俊:彩竹的故鄉。台北:秋雨,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