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歪、頭疼怎麼辦?---台灣民間智慧—接骨師、矯骨師 *請用台語讀。 昨晚有朋友來厝裡泡茶,談論藝術創作及人生經歷的起起落落,忽然Emily問人客說: 「你的頭殼哪會歪一旁?」 「不知,幾日前㬷醒頭殼就歪一旁,有時會疼,真討厭。我此陣擱有偏頭疼,有時吹着風嘛會疼到足厲害。」 「你犯著「落枕」症,所以頭殻歪一旁,醫醫之就會好,偏頭疼也不難治」 。」 「醫生看了好幾次,沒什麼效果。拜託跟我醫醫之,好嗎?」 我就用少林手法處理落枕,並且洽療偏頭疚*。之後,大家又擱歡歡喜喜談論人生、政治....等等「天下大事」。 人客轉去之時,落枕、偏頭疼攏好勢好勢,沒歪也不疼! 我用的治療方法是民間學習來的,在此就用「台灣民間智慧」一文與大家分享隱藏在民間的智慧。
現今(現在)的台語(河洛話)、客話、粵話都是普通話未出現以前的古早話,也全是活化石,一般動物化石雖然給咱瞭解古早有什麼動物,也會知動物的演化歷史,但是化石是硬的是死的,沒法互相對話,活化石的語言就不同,用臺語做例來講就真趣味,她的骨架是古早商漢的話、是活化石,這種活化石既然是商漢的古早話,就必然會有古早冊所記載的智慧,這些深藏在民間語言的智慧,非常值得咱去研究,去保存,去傳承給咱的後代。如果咱詳細研究台語,就會發現其中有古詩用語也包含古人之思想,譬如台灣人看人講臺語講不順,就說「你講話講未輪轉」,為什麼講不順叫做「未輪轉」?這兩字到底出處為何?細究查考才知可能是出於漢時古詩的「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一般人常用的「精氣神」用語,有出現於黃帝內經(形、心、精、氣、神、虛、道)。古語的「君子明哲以保身」,也出現在「此人有哲阿無哲,有理阿無理」。台灣人講「做人講究「理氣」、要「明理」」,這些臺語用詞其實都可追溯到古早的經書裡的思想與概念。 古早人也相當講究用語的選擇,譬如在我出世的一九四〇年代,替嬰仔「號名」(取名)猶原(仍然)保存古風,非常用心,請「漢學先」(漢學老師)來號名,譬如我的兄弟的名照歲數稱做清波、清海、清河、清江、清澤,是要講究聲調、涵意 、論輩、論歲等等。 為了深入暸解臺語裡的古早智慧,筆者從1998到2001年在中央研究院,做訪問學者與李亦園、李嗣涔共同主持「氣、文化、傳統醫學」大型研究計劃之時,就深入民間訪問身具傳統智慧的人士,他們往往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譬如有顏真卿真傳的李吉良先生, 有少林醫術真傳的竹林國術館館主林久雄先生,身懷本土草藥醫術的和紅醫館館主李和紅先生,擅以鷄毛筆為書的陳福蔭先生,還有會以針灸做無痛分娩 、以氣音唱古樂、以台語詠唱古詩、詞等等能人異士。 在此與大家分享筆者多年整理出來的民間醫學智慧: 「接骨師」與「矯骨師」。如果詳細的分析古典醫書「黃帝內經」 ,就會發現一個完整的個人是由形、心、精、氣、神、虛、道七個部分組成,比西方的身、心、靈更完整,正常健康的人必須形適、心平、蓄精、氣和、神固、入虛、近道,若離開正常之道,而勞身、快心、竭精、病氣、失神、滯虛、離道,身心就可能異常導致體弱生病。 如果再進一步來比較中醫及西醫,就會發現中醫在病的起因上,比西醫能早一步來預測疾病的產生,中醫認為健康的人,氣是處於平衡態,氣一失去平衡就可能生病,脈診(「節脈」、把脈)主要是診斷氣是不是平衡,不論是以針炙、中藥來治病,重點是在恢復病人氣的平衡態。 以上氣的醫學論述是根據古典醫書及中醫體系的智識推論來出,趣味的是,當我訪問不在正統醫學體系的臺灣民俗療法,如「國術館」、「矯骨師」、「草藥堂」時,發現其療傷治病的核心概念也是「氣」,氣積則痛則病,氣順氣通則可治病療傷。 讓我舉倒說明,有一位年約五旬的婦女膝蓋腫痛不能上下樓梯,也沒辦法出門買日常用品,去新竹醫院掛診後,醫生將它當做一般痛症,吃止痛藥也注射兩次,病情沒好𨍭。筆者介紹她去竹林國術館治療,館主林久雄診斷病人是犯了「垂腳氣」之病(普通話沒這個名詞),他在病人膝蓋兩旁做按摩,又按摩腳踝兩旁,幾分鐘後病人便能上下樓梯,但是膝蓋的腫雖消了,腳踝卻發腫,林舘主解釋講,積在膝蓋的氣瀉了,走到腳踝因而引起腳踝發腫,他再於腳趾做了解幾分鐘的按摩,氣瀉了,腳踝的腫也隨之而逝,婦女之膝蓋痛症也隨之而癒,洽療的效果實在驚人。 親眼見這種前所未見的療效,實在非常佩服這款(種)深沉的民間智慧,筆者就跟這位小學同學林館主提出拜師學藝的要求,他一直沒答應,訪問了幾次後,他才跟我說:「看你真認真又真誠心研究傳統醫學的智慧,也無可能在臺灣開業,我答應將少林醫術傳給你!」。 林館主從小接受過嚴格完整的古老少林拳術、瞖術訓練,在新竹獅頭山拜師學藝,兩千多個學生𥚃能吃得苦,堅持學習全盤知識,正式畢業的只有少數幾個人。武學上他曾得到全省擂臺拳賽冠軍**,醫術上他治療奇難雜症真出名(著名),並且是一位極受尊敬的「接骨師」,若是小手臂骨折,先用手將骨折部分拉直歸位後,再敷上青草藥,最後以木板條固定骨折部位,病人每兩三天複診,檢查接骨部位是否移動,檢視後再換药,骨折部分接好後並不表示手就痊癒了,最重要的是檢查看手的「氣」的運行如何,氣不通手就沒完全好,有陰天手酸痛、手力變弱等後遺症根。據哈佛醫學院整形外科主任李伯寜醫生的説法,西醫的外科、骨科並沒有這種理論,手術後的不舒是副作用,難以處理。 要成為一個「接骨師」就得接受嚴格的臨床訓練,最困難的是在筋骨歸位的技術,全憑手感來做歸位的工作,在畢業之前還有最後一課,課程內容是去墳墓看「拾骨」(檢骨),當棺材打開時,觀看平躺的屍體骨骼之時,那一條筋走在那一關節的那一個部位,一目瞭然,師傅就詳細的解釋筋路的走向,並解釋筋、骨之間關係,這是古老口授心傳的解剖學課程。他為探討各種青草药對骨折的療效也做過科學實騐, 用㺅做實騐對象來檢視不同青草药的療效,但沒有使用現代的實騐設計以及統計學。 叧外筆者也訪問了一位「矯骨師」李和紅師傅,他小漢的時(小時候)就給老父送去拜師學藝,接受嚴格之武術訓練,身手靈活,手力極強,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厝內還保存著十八般武藝的武器及器械。他的專長是「矯龍骨」(脊椎骨)來調整異常的筋路,使身體恢復正常健康之狀態。 他講:「氣行於筋路,筋路異常龍骨就異常導致病痛,如果以特別之手法把龍骨矯正過来,氣的運行恢復正常,就可療傷治病」。李矯骨師善以治療「 閃著」(閃到)、「折著」、「抑著」,「打著」,「摃著」(臺語) 而引起的各種奇難痛症,他有一套獨特的病症診斷法,只要一看病人的坐姿,他就知道是那一節脊椎骨有問題,必須䖏理,使之恢復正常。 他矯骨的方法相當特別,先讓病人趴在床上,再以浸過熱葯水的毛巾蓋在病人背上,等背部肌肉鬆弛後 (約五分鐘),病人兩手握住床頭木棍,李師傅再以第二指與第三指㚒住病人兩足大姆趾,大力搐一下(往後抖拉),把脊椎骨拉鬆拉開,用力的大小就視那一節脊椎必須處理,抖拉完後病人躺在床上約十分鐘後,再緩緩轉身站立離床,休息幾分鐘後就結束療程。 一般而言,四、 五次療程就有療效,病人多半是機車車禍的受難者及不慎跌倒而引起的痛症者,這些病人大部分都在正統的醫院就診過,沒醫好,才找他治療。 李師傅也善用本地之青草葯治病,治療的病症包括發育不良、腸胃不舒、消化不良、便秘等等。為了學習這門學問他吃盡苦頭,師傅教學生之時,將曬乾草葯的名一項一項介紹給學生,然後從布袋裡㧓出一把 混在一起的草葯往地上一丟,就考問學生草药名字,答不出的學生頭就被猛敲一下,學完乾草药後,就帶上山學青草藥之名,師傅指著路邊青草就問講:「這是什麼草?」,學生被問得目瞪口呆,亁草與活草何其不同,答不出來又得被打,抱頭發燒,許多拜師學藝的學生,吃不了苦的就溜轉去(溜回去),留落來(留下来 )的是記性奇好、聰明絕頂的貧窮小孩。 在臺灣大部分的人講臺語,臺語的骨幹是漢時活化石之河洛話,這個古早話𥚃必含不太為人知的智慧,筆者在民間訪問的接骨師及矯骨師身上,就發展非常珍貴的民間智慧,用現代的醫學角度來檢視民俗治療師,會覺得這些療藝沒經過科學檢驗,難登大雅之堂,但是既然民俗療法有明顯的治療效果,難道相關的政府部門及知識份子,不需要珍視這些快要絕跡的古老智慧,做有系統的整理與科學研究嗎? *此症也可以用生物回饋或整形外科手術法治療。 **我請他表演虎拳,只見虎王出山,五爪抓地,拳拳生風,快如猛獸出襲,全身血脈噴張,眼白充血,滿臉通紅,令人驚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