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戈巴契夫和李登輝 美好永留人間
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今天逝世,享壽91歲。當年他與美國總統雷根致力削減核武、促進世界和平,是20世紀最重要領袖之一。他是推動蘇聯改革、結束共產制度的推手。
戈巴契夫當年發表《新思維》,明確要全面改革蘇聯,使它成為「人道主義社會」。正是這種改革,促使蘇聯社會全面寬鬆,最終走向終結共產制度,也導致大蘇聯的解體。
很多俄國人不滿戈巴契夫,認為他是導致蘇聯解體的罪魁。實際上是葉爾欽首先宣布俄羅斯獨立、退出蘇維埃聯合體,才導致其他十多個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也宣布獨立,把戈巴契夫的「蘇聯」架空了。戈巴契夫曾在英國BBC專訪時憤憤不平地說,蘇聯解體的主要責任不在我,而是葉爾欽。
後來專家評析,到底是葉爾欽急於想推動改革而魯莽行事,還是有私心,想通過架空蘇聯、自己當俄羅斯總統,等於當俄國最大的領導人?不管怎樣,在俄羅斯內部,俄國人民普遍對戈巴契夫和葉爾欽評價很低。這也導致後來戈巴契夫參選俄羅斯總統時,僅拿到1%選票。一個前蘇聯總統,俄國的大名人,拿到這麼少的選票,等於被俄國人民羞辱。那次參選後,戈巴契夫就死了再參選的念頭,直到去世。
但戈巴契夫推動蘇聯改革、為結束共產制度作出獨特貢獻,這個巨大的功績將是他的墓誌銘。尤其在他執政的近七年裡,沒有與美國抵抗,也沒有煽動俄國人反美,而是致力於與美國雷根總統談判,削減核武,達成很多協議,促進了世界和平。這也是很多美國人民喜愛、尊敬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克里米亞事件時,戈巴契夫堅定站在普京總統一邊,支持克里米亞回歸俄國。戈巴契夫晚年越來越強調俄羅斯的整體,俄羅斯精神,在兩次接受英國BBC採訪中,他都對普丁總統評價很高,與普丁的國家觀念越來越趨於一致。這也是他對BBC記者強調,導致蘇聯解體的主要責任在葉爾欽的原因,在他看來,蘇聯解體,對俄羅斯而言是一個重大歷史錯誤。他認為錯在葉爾欽。
而且晚年戈巴契夫對美國等西方越來越持批評的態度,認為當初德國總理、美國總統、法國領導人等對他和蘇聯承諾的「北約絕不東擴一寸」是謊言,是對俄國人民的欺騙。後來北約不斷東擴,意在圍堵俄國,更讓戈巴契夫憤怒。他認為俄國已經結束共產主義,俄國不是蘇聯,俄國是一個新興的民選國家,而且要親西方,卻遭到美國和西方的白眼冷遇,甚至不斷升級的圍堵。
對今天的烏克蘭戰爭,戈巴契夫沒有公開的談話和評論,只是在烏戰爆發後第三天,「戈巴契夫基金會」發表一個聲明,強調各方應該對話、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對於美國領銜全面制裁俄國,從戈巴契夫以往的立場來看,他應該是對西方更加不滿。早在2018戈巴契夫出版最後一本新書《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時,他在書中就批評西方孤立俄國是錯誤的,呼籲「現在應是西方放棄孤立俄羅斯的時候了」。
戈巴契夫對台灣很友好。1994年3月20日,他卸任蘇聯總統2年後,受台灣《聯合報系》老闆王惕吾的邀請,和夫人蕾莎一起訪問了台灣,李登輝總統伉儷一起設宴款待並親切交談,他還到台灣立法院做了演講。
李登輝總統告訴戈巴契夫,他被「八人幫」軟禁時,「我和妻子當時最關心的一件事,就是您和夫人的安危,當我們從電視媒體看到您們安然無恙時,才放心」。
戈巴契夫和夫人蕾莎聽到李登輝夫婦對他們的關心,立即表達了內心的感激。蕾莎夫人還特別強調,聽到這番話,她內心真是非常的感動。
當時俄國百廢待興,經濟出現困境,當戈巴契夫介紹了這些情況後,李登輝總統強調,改革必須漸進,不可過急,更不可盲動;並介紹了台灣的「綠色革命」,沒有流血,沒有暴力,整個社會平穩進行和平轉型。李登輝特別強調了他的一個理念:「民主的改革與自由的追求,都必須在安定的環境下以和平的方式來進行,才能有所成。」
談話中,李登輝總統推崇戈巴契夫是一位有理念、有愛心與耐心、有個人魅力,特別是有一位賢內助的政治領袖。
對於李登輝總統的推崇,蕾莎夫人也特別表示,她一面聽李總統和她先生的談話,也一面觀察李總統夫人的神情,「我發覺到李夫人實在是一位賢淑、氣質高雅的女性,令人感到非常親切與溫暖」。
這是唯一一次李登輝和戈巴契夫的見面交談,雙方都留下美好和深刻印象。戈巴契夫對台灣的友好,也盡在其中。
在李登輝和戈巴契夫的這番談話兩年之後的1996年,台灣就有了第一次總統直選,隨後就像「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般,台灣的民主之船乘風破浪,行駛到今天。
李登輝兩年前去世,戈巴契夫今天走了。斯人遠去,但他們對民主的貢獻、創造的人類美好,將永留史冊,刻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2022年8月3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