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最愛網
會員中心 贊助提供 徵求志工 線上電台 優惠精品 合作夥伴 關於我們 連絡我們
 
         
  首頁 > 影音網>法國國際廣播電台-陳破空:布林肯首訪中國,中美關係能否緩和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陳破空:布林肯首訪中國,中美關係能否緩和

[轉載自:陳破空]

[如雲]於2023-02-02 14:13:01上傳[]

 

最近數年間,自中美掀起貿易戰以來,兩國關係不斷惡化,中國不斷增強海上軍力,並試圖在全球範圍擴大地緣政治影響力;美國則在軍事安全領域加大對華施壓力度,在南海和台海採取更加強硬的政策。不過,從去年底以來,兩國關係似乎出現了些許緩和跡象。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1月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舉行了會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將開啟訪華行程。中美兩國關係將朝向何處發展?是否將出現緩解?如何解讀兩國作出的種種姿態?對此,旅美政治評論家陳破空先生向我們闡述了他的看法。
法廣: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擬定於2月上旬出訪中國,這是拜登政府高級官員首次訪問中國,這是否意味著美中關係趨緩?
陳破空:布林肯訪問中國,是拜登政府第一次有高級官員去。基本上,在拜登上台以來,雙方的關係凍結,沒有高層官員的互訪,再加上疫情。以前有這種副國務卿級別的在天津會談,或者說,如果布林肯跟中共高官會談是選日內瓦,避開中國、尤其避開北京,那麼這次佈林肯前往中國、前往北京,應該是會跟外交部長秦剛、政治局委員王毅、還有加上習近平會談。在形式上看來,這是美中關係緩和的一步。但是,雙方應該說只是一個對話,估計會各說各話,有爭議問題,特別是在經濟、科技、軍事領域,或者跟俄羅斯的關係上,繼續的保持一個鬥爭或者衝突的態勢。但是,另一方面來說,可能就一些能夠合作的項目展開一些對話,因為布林肯訪問中國這個信息,實際上是習近平在二十大之後、他認為他掌握了權利、急於改善中美關係的一步。想挽回過去十年所損壞的、折騰到谷底的中美關係。
法廣:去年十一月在印尼舉行的G20峰會上,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了面,那次見面有沒有什麼成果?是否為中美關係緩和奠定了基礎?
陳破空:應該說去年11月,習近平跟拜登在印尼G20峰會上見面,也算是他們兩人上任-各自上任-,最高領導人的第一次。以前有是電話會談,或者是視頻見面,面對面還是第一回。就跟G20峰會的其他首腦見面一樣,看上去也比較尋常。但是形式上來說,進行了雙邊的直接接觸。應該說那個時候,成果非常有限:一方面,是中共剛召開完二十大,美國對中共的路線和政策、對二十大的結果都表示嚴重的懷疑;另一方面,習近平也想去試水,看看美國總統拜登和美方是否承認他的權位。所以在那個時候,雙方的會談雖然是持續了幾個小時,應該說成果很有限。主要是各自廣泛地闡述了各自的一些關切,離改善關係很遙遠。不過,後來中方就始終說:中美關係、各級官員的會談-或者是改善-,是本著雙方元首會談的精神,這是中方的說法。不過,在美國這邊,因為是民主社會,不存在所謂元首外交、或者(由)元首來決定,因為還涉及到各部門的官員、情報部門的這些反饋,還有就是國會的牽制和民間輿論,所以對中方來說,它認為改善中美關係很簡單,就以為領導一拍板就成了;但是對美國這個正常的、健康的民主社會來說,這個程序並不是如此簡單,所以應該說,回頭來看去年11月那次會談,雙方的成果很有限,只是形式上為雙方高級官員的接觸鋪平了一定的道路。
法廣:作為習近平的親信,秦剛連升三級,從駐美大使到外交部長,再到國務委員,是否意味著習近平把改善中美關係的希望都放在了秦剛身上?
陳破空:秦剛連升三級表明:習近平一方面是“無人可用”,另一方面也是“無人可信”。秦剛替換了崔天凱出任中國大使,是作為習近平覺得信得過的新生代的官員;但是,秦剛到了美國上任之後,實際上,美方對他很冷遇:他從到機場,就沒有受到美方官方的迎接。之後,也就是副國務卿舍曼跟他像徵性的、很冷淡的見了一面。而秦剛在美國期間-一年左右-成就不大,每次想舉行一個大型的記者會,但是去的(人)都很少,因為大家感覺到他沒有什麼新意,就覺得他是習近平的一個傳聲筒,代表習近平說話。如果說沒有新意,或者說中方沒有展示改善中美關係實質性意圖的話,秦剛起的作用也很小。
不過,習近平實在是無人可用。同時對其他人也信不過。比如對前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他就信不過。因為崔天凱是從胡溫時代、甚至更早時代-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官員。崔天凱對戰狼外交很不認同,就像崔天凱不點名的諷刺了趙立堅一樣,因為趙立堅說:這個(新冠)病毒來自於美國,當時崔天凱就說:這是一種瘋狂的言論。人家問他:誰代表了中國政府?他認為他自己代表了中國政府。言下之意就認為:趙立堅並沒有代表中國政府。這都讓習近平非常不高興。崔天凱去職、秦剛上任是非常匆忙的。但是,習近平實在無人可用、無人可信的情況下,用了秦剛,連升三級,就升為外交部長;然後又在今年三月份人大會上,會升為國務委員、進入國家領導人行列。就是他急於挽回中美關係,把全部的寶壓在秦剛身上。
秦剛,一方面是資歷比較淺,在個人能耐也有限。當然,秦剛是在戰狼外交方面有所收斂,或者說,由於秦剛的要求,習近平已經把趙立堅罷免、或者是調職,讓趙立堅這個戰狼發言人不能夠在前方給秦剛添亂,這是秦剛的要求。但是,秦剛以一人之力無法改善中美關係。因為中美關係是一個本質性的、結構性的問題,還涉及到雙邊的意識形態。但是,最終來說,習近平實在是信不過其他人,也的確是現在把反對派、團派、反習派排除了之後,他內部的外交人才奇缺。而王毅這一類,已經老邁;楊潔篪已經退休。所以習近平現在把全部寶壓在秦剛身上。還是進一步表示,秦剛是他的傳聲筒,但並不意味著秦剛能夠真正的改善中美關係。
法廣:但是另一方面,更多的中國公司退出了華爾街,拜登政府也制裁了向俄羅斯提供援助的中國公司,這是否意味著中美之間的鬥爭和博弈仍在進行中?
陳破空:中美關係的緩和,主要是中方的需求,它需要中美關係的緩和。但是美方其實並沒有這方面的需求。美方也會注意到:中美都是大國,也希望避免衝突、或者戰爭,所以保持一定的對話、或者一系列熱線聯繫,也是需要的。但是,在其他領域的這種鬥志一點都沒有放鬆。因為美國-不管是川普政府、還是拜登政府-都已經覺醒,並且認識到:共產中國對美國恐怕是最大的威脅。這個潛在的威脅,甚至超過了俄羅斯。儘管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明確的進行戰爭,但是,中共對美國的威脅是全方面的。所以儘管雙方有改善關係的一些動作,但是實質上的鬥爭仍然在進行。一個方面就是,像華爾街,華爾街:美國必須按照美國的規範、美國的監管規則來針對外國公司。中國的公司基本上不合格,它的產權結構、背後的權錢交易、以及中國政府認為保密的什麼國營企業,都經不起美國監管標準。所以在美國的壓力下,中共也知趣退出。所以一方面可以說,為美國所逼退,讓中國的國營企業不能到美國來圈錢;但一方面也可以說,是中共自己的退縮,造成了在金融領域的脫鉤。
另外,美國在高科技公司對中國的封鎖仍然沒有停止,而且有所加碼,就像美國跟日本、韓國、荷蘭,還有很多國家構成的這個芯片聯盟,就在芯片上完全封鎖中共,使它無法發展軍事工業,或者是一些具有危險性的殺傷武器。再一個就是俄羅斯問題非常敏感,因為俄羅斯的問題,中共是可以說站錯了隊,就是按照世界的標準、按照聯合國的標準,它是唯一公開支持俄羅斯的一個大國,甚至說“兩國合作不封頂”。儘管現在秦剛有個表態表示:中俄關係要轉向:不合作、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似乎是跟以前另外一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的表態不同。樂玉成當時代表習近平的表態是:上不封頂,就說:無底線、無止境的合作,三“不”變成三“無”。
但是,美國抓不到中國國營企業在暗中幫助俄羅斯,這符合中共的厚黑學:表面一套、背裡一套;表面上是跟俄羅斯保持距離,想改善中美關係;但背地裡對俄羅斯進行支援。所以長沙這個天儀空間公司遭到了美國的製裁,這也就是在布林肯訪問中國前夕所發生的事情。所以美國的信號非常明確:要改善中美關係,其中有重要的條件就是:中共必須跟俄羅斯切割,不能夠站在文明世界的對立面,不能支援侵略戰爭。但是,中國能不能做得到 或者實質上能不能做得到?這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法廣:在軍事領域,美國的軍中將領和情報機構都認為,習近平一直在準備武攻台灣,美國將加大對台灣的協防,那麼,台灣問題是否是卡住中美關係一道邁不過去的坎兒?
陳破空:對,台灣問題非常敏感。按中共的說法,認為是的核心問題,不能夠讓步;但是,對美國和文明世界來說,更不能讓步。因為這意味著戰爭、意味著吞併、意味著對現有秩序-戰後秩序-的破壞,而且台灣跟中國有關係的話,也是戰後美國的主張:本來台灣是永久性的割讓給日本-被大清國-,是美國主張台灣交由中華民國政府託管,才形成了台灣跟中華民國的關係。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有義務保護指台灣不受侵略、不受吞併。所以這個(台灣)問題,習近平是為了黨內的權力鬥爭,把所謂的“武統台灣”當成他的一個承諾、一個籌碼。但是在外部世界來說,肯定不容他成功,所以最近就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一方面,中共在軍事上似乎減少了動作,比如:今年一月份,習近平罕見的沒有發布1號動員令,因為每年一月元旦過後,他都發布1號動員令,全軍進行戰備和訓練,而且減少了“準備打仗”這個提法;但是另一方面,美國的海軍情報官,還有美國的上將都發現:中共在美國戰區在準備戰爭,有七個戰區,另外說,戰爭可能在2025年爆發。所以就說明中共有可能是兩個假動作:一個假動作就是因為最近1月- 12月到1月-,軍中染疫-就跟中國的城市和農村一樣-染疫很嚴重,無法進行軍訓。中國為了掩飾這個虛弱,就沒有發布軍事動員令,就做了一些虛張聲勢的動作;但是另一方面來說,中共也可能另一個假動作,就是為了緩和中美關係,假裝示弱,讓軍方的動作稍微有收斂,但事實上還在做實質性的準備。就有可能習近平為了自己的權利、為了所謂的長期執政,或者為自己的權力加冕,會鋌而走險。
所以美國會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要約束中共不能夠蠢動,蠢動的話,就說是俄羅斯進攻烏克蘭這個後果,遭到美國、國際社會的圍堵、圍剿和製裁;另一方面,美國也不得不防習近平和中共鋌而走險,所以美國在軍事方面加大跟台灣的合作,1分鐘都沒有停止,而國會方面更是提出了一系列強勢的提案。所以台灣問題的確是中美之間邁不過去的坎,除非中方、或者習近平改弦易轍,降下調子,以和平的方式去面對台灣,否則,台海問題就是中美之間的引爆點。因為台海戰爭一旦爆發,包括美國、日本和很多的國際聯盟國家都可能捲入戰事,那是一場-不是一個區域戰爭-,而是一個世界大戰,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