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的節期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101
十月二日晚開始直到四日晚, 是猶太新年。基督徒雖然不慶祝。但是因為跟我們的信仰有關聯, 我們要知道它的意義。
在利未記23章,記載耶和華神的七個節期其中一個就是「吹角節」也就是新年。 節期在希伯來文的原文是 ”Moadim” 即appointed times。上帝特意約定這七個耶和華的節期, 目的是顯示祂在耶穌基督裡要完成的救贖計劃的次序。
前四個節期在春季。 逾越節, 無酵節, 初熟節, 五旬節。
後三個節期在秋季。 吹角節 贖罪日 住棚節。三個在短短的十五天。
前三個關於耶穌第一次來臨。救恩已經完成。後三個是關於耶穌第二次再來, 把地上完成的救恩帶入永遠的天庭。
我只簡要地將每一個節日說明。第一「逾越節」是預表耶穌被釘十字架。耶穌在猶太人守逾越節紀念上帝救以色列出埃及的時候被抓被審被釘。祂是逾越節的羔羊。如果看細節會驚訝很多的表面的「巧合」其實是神預先的安排。
隨即聯到第二個即「無酵節」無酵代表無罪。此節的第一天耶穌被埋葬, 好像一粒麥子裁入地下結出生命的果實。也預表耶穌是無殘疾無瑕疵是無罪的代替有罪的。
第三個節期「初熟節」預表耶穌復活。是死人中頭一顆初熟的果子。請注意初熟節的次日初穗一綑要在祭司面前搖一搖, 表明就是七日的第一日主的復活日。
第四個是「五旬節」由初熟節的第一天算起七個七天四十九天再加一天即五十天。是莊稼守成的農忙日。也是安息天的次日。預表聖靈降臨三千人悔改信主。
秋天的節期第一個(即第五個)節期是「吹角節」很多人相信是預表教會被提。哥林多前書15:52所指的眨眼間號筒末次吹嚮。
第六個是「贖罪日」我們看到這日是耶穌再來。
第七個是最後也是最喜樂的節期。「住棚節」预表上帝與人永遠同住。「神的帳幕在人問」(啟示錄 21:3)。
信徒已經有了耶穌基督是否也要守這七個節期?首先我們了解利未記一開始就說「神䁱諭以色列人說耶和華的節期」。可見不但猶太人, 凡是信耶和華神的人都要尊守。不過到了新約有一個特別的新的屬靈意義。那就是用「取代」來「完成」。用「廢棄」來「成全」。耶穌曾說我來不是要廢掉律法乃是要成全。但要特別小心不要走入過去「取代神學」的錯謬以致被魘鬼利用, 政治家鼓吹反猶運動, 猶太人被殺害無數。他們的錯主要在取代過程中忘了聖經關於以色列的教導。因篇幅請自己看羅馬書9-11 章:以色列全家歸主。耶利米書31:35-37 :神不會因過去以色列所行的廢棄他們。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全是後事的影兒, 那形體卻是基督」(歌羅西書2:16-17)。
「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羅馬書 14:5)。
保羅的意思是我們信徒之間關於守不守這節期, 第一要從耶穌的救恩的屬靈角度來看待並紀念。不一定要按一定的日子守。有信徒守有信徒不守只紀念。都不要論斷。
===================================
談天說地 周神耀牧師心靈小菜園系列-100
常說, 朋友聚餐「談天說地」。今天小菜園要從「談天說地」帶出一個眞理。算是談天說地的新解釋吧。
「談天」論眞理「說地」講實踐 「談天」論聖經 「說地」觀時事 「談天」去查經「說地」來應用 「談天」成光塩 「說地」作光塩 「談天」探生命 「說地」求生活 「談天」是裝備 「說地」是上陣 「談天」是命令「說地」要服從
聖經的教導關於兩方面。有很多屬於天上靈界的東西奧密的異象靈𥚃的經歴, 也有很多律例典章神學教義。但聖經不是要人永遠停在天上。要我們從天上下來在實際的在地上生活。享受山上耶穌的變貌很好, 但主耶穌要我們下山。這是因為拯救是有目的的。擧一個例「聖經都是神所默示,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 都是有益的, 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 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 3:16)再一例「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 …..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 . . 」(以弗所書 2:8-10)。
保羅的書信大都是分成兩部分可以說:他先談天後說地。比如羅馬書從第一章到第十一章是談論「因信稱義」是生命信息。是談天。從第十二章到最後十六章教導「生活成聖」。是說地。有很多實際的生活的勸勉。兩部分不脫節,是聯在一起的。所以從第一部分𨍭到第二部分就用「所以」這個聯接詞上下聯接起來成為一本書信。
「所以, 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成為活祭」。神的慈悲指天, 而活祭在地。天地都要談說, 先天後地, 因為談不到天就說不了地。
以弗所書,腓立比書, 歌羅西書, 加拉太書也都有兩部分。
出埃及記共40章也可以分為兩大部分。 過紅海及行曠野。雖然不是一個談天一個說地, 也指出信徒得救過程的兩階段: 蒙恩得救及得勝成聖的生活。沒有過紅海就無法走在往應許之地的路上。沒有重生有屬天的生命, 就無法過心望著天上人仍在地上的生活。
我想這樣的聖經教導, 對現今資訊科技人工智能大放光彩的世代, 有特別重大的意義。AI 來臨後, 人類活動的極大部分, 包括學習能力, 會漸漸被機器人取代。人的尊嚴會受到很大的威脅。人要失業連牧師也要失業!比如只要把查特普特(ChatGPT) 放在講台上, 它可以講出一篇動人的証道講章, 甚至比牧師傳道人或專題講員更棒。我們也許可以在聽道方面有所供應。(當然由眞的人講道, 不是只有知識的層面而是心靈的交通互動)。但行道方面呢?啊!仍然要信徒自己去作榮神益人的事奉。也許說得過份一點, 以後牧師與其預備講章不如帶領信徒一起走在行道的路上。啊!這方面機器人是不能取代的!因為它們沒有靈魂, 沒有自由選擇的能力。AI 機器人的專家所謂的「有自由選擇」其實是random acts based on algorithmic probability(根據程式的或然率所得的隨機抽樣式的動作) 只有真正的人, 從心中作出決定, 願意承擔責任的自由選擇, 才有道德價值, 才能被上帝悅納。也被會友歡迎。看樣子以後也許講道的牧師要轉型成為關懷牧師才不會被AI取代。
耶穌曾說,觀果子就可以知道是什麼樹。今天我們須要「談天」而且是要談。但更須要「說地」。因為唯獨「說地」才能把「天」落地結實。
====================
顛狂與𧫴守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99
「我們若果顛狂是為神,若果𧫴守是為你們」。(哥林多後書 5:13)
保羅向哥林多教會說這話, 有點怪怪。但對基督徒特別是牧長們, 有很大的提示。背景是他被人批評說, 他自己擧薦自己, 沒有正式的資格成為基督的使徒。他為了要告訴教會, 他是光明磊落毫無掩飾的, 解釋說,一個光明磊落的基督徒必定是「兩方面人」, 才是真正的表𥚃一致。不是「兩面人」人格分裂。但是是「兩方面人」。一方面對神顛狂如醉, 另方面對人𧫴守或清醒。這才是正常的信徒生活。
保羅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才會說如此強烈對比的話。因為成熟的基督徒必須對神的靈有瘋狂程度的經歷。不然的話, 對神的認識, 只是表面的理性。神學哲理深奧, 但不夠進入聖靈引導的眞理, 也不夠有聖靈的大能。如果如此, 牧師就沒有能力持續供應靈糧, 信徒不得按時支取。結果好像哥林多教會聚會亂成一團, 只求聖靈恩賜的表面現象。那麼如何能幫助會友?保羅曾經坦承,他講方言超過眾人。他曾經進入第三層天, 聽過隱密的言語。他跟神的關係有無比親蜜的關係。他甚至「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 因為這是好得無比」(腓立比書1:23)。然而, 他有愛心的顧慮。他繼續說:「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1:24)。
他肉身活著是為了繼續傳福音造就更多的人。可是保羅說必須「𧫴守」。就是頭腦清醒很有理性。為什麼這麼說?他對眾人寧願不說方言, 要用悟性講造就人的話。因為方言是對神說, 造就人的話是對教會說的。對著領受程度不相同的眾信徒必須要𧫴守, 注重眞理的傳講。
所以我們要鼓勵個人向神親近到超熱狂的程度, 甚至好像走火入魔講方言或唱靈歌。沒有關係。但在眾多人面前, 「凡是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教會行事包括崇拜,教晦, 團契, 關懷等, 應該儘量有前後一致的時間表。有使人人可以尊遁的程序。但有聖靈的活潑引導, 不拘泥於形式。
「因為上帝賜給我們的心不是膽怯的心, 乃是剛強仁愛𧫴守的心」(提摩太後書1:7)。我們好像「熱水瓶」 裏面裝有熱開水, 但外面卻很平穩。這是好的。如果裏面的水冷冰冰, 只是用戱劇化的聲光表演, 外壳熱盪盪, 那就反其道而行, 𧫴守內而瘋狂外了。教會領袖必須更加明白有正確的「兩方面人」的牧會原則。
======================
膏抹耶穌的女人 周神耀牧師心靈小菜園系列-98
四福音都有膏抹主耶穌的記載。場景及人物有很多相似的,也有不同的地方。無論如何最感人的就是她們都抓住機會趁著有機會見到耶穌的時候, 對主表現尊崇與愛慕。獻出一個普通人能夠做到的最大最高也是最深的愛。間接為主預備祂安葬用的香料, 心甘情願花費極其貴重的香膏, 用行動表達心中的愛。
到底主耶穌被人用香膏抹祂一次兩次甚或三次?因為四福音記錄的差異, 多數聖經學者認為是三個女人, 在不同時間做不同的三件事。三處各有異同我們來比較, 來綜合, 從中學到寶貴的功課。
路加福音的記載的最早的。(路7:36-50)。這女人可能曾經是一個罪惡深重的人。但耶穌已經赦免她的罪。這故事𥚃, 耶穌先問請他吃飯的法利賽人西門, 因為他心裡在呧咕, 如果耶穌是先知他必知道這女人是個罪人:「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一個欠五十兩銀子, 一個欠五兩銀子。因為他們無力償債, 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的債。這兩個人那一個更愛他呢?」西門答對了, 這就帶出兩個教訓:1. 罪人就近耶穌正是祂喜歡的。2. 被赦免的罪愈大, 感恩愛主的心也愈深。是的, 「罪之重愛更深」! 法利賽人不懂這道理。我們平常也不見得懂。
我想這道理可適用在我們每人身上。我們本是罪該萬死的。因主的救贖我們免死。有如此的看見才合我們的信仰, 「全然敗壞」(total depravity)的眞理。如此才能五體投地的向主感恩, 以最大的愛來愛主。我們常常輕忽罪的嚴重性。以為主只是赦免我犯的罪,不知道罪的工價乃是死, 就很難叫我們眞實明白主釘十字架的大愛是何等地長濶高深無法測度了!所以更多地省察了解自己罪惡的深重能使我們更多地嘗到主赦罪的恩典真的浩大。被主的愛所激發, 愛主更深。寫「奇異恩典」詩歌的約翰亨利, 他就是深知自己買賣黑奴勾當, 其罪極重。悔改後才能寫出如此深刻感人的詩。「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這是第一次耶穌被人膏抹香油。可能是施洗約翰被希律王摲首之前。路加福音是路加醫生寫的。是「從起頭就詳細考察定意按秩序寫給你」。所以時序應該是正確。
其他三處的記載, 都在耶穌傳道的尾聲。按時間順序, 先是約翰福音。這是第二次腳被膏。(約翰福音12:1-11)。主角是馬利亞。就是住在伯大尼, 有姊姊馬大及弟弟拉撤路的馬利亞。她膏抹耶穌的腳。發生時是逾越節前六天。耶穌不久就要被釘十字架。那時弟弟拉撒路已經由死裡被耶穌叫醒復活了。馬利亞極其感謝耶穌。也反悔對耶穌遲遲不來心起抱怨的過錯。過去每次耶穌到她們家, 馬利亞總是喜歡坐在耶穌腳前聆聽主的教誨。所以馬利亞比其他人更清楚不久耶穌會受難而死。愛主心切必須好好預備安葬。因為她只是一個普通人, 無法控制事情的發展, 所以趁著現在有好機會就先用膏腳以表達愛主。這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趁著有機會時趕快服仕主, 愛主不要拖到明天。
其他馬太馬可福音的記載, 地點也在伯大尼。但不是馬大馬利亞的家。是長大痲瘋的西門的家。時間更接近耶穌受難。只有兩天。這女人也不具名。(馬太 26:2-13)(馬可 14:3-9)。但耶穌說「普天之下, 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 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記念」。馬可福音記載的是同一故事。
這三個女人膏抹香油的部位有的提到頭, 有的只提到腳。有的記載打破玉瓶,有的沒有提。有的有淚水, 有的提起眞嗱噠香油的高價錢。我想最重要的是, 第二第三次處的共同點, 就是門徒的反應, 及耶穌的反應。他們都很不高興。特別是猶大。他口說要賙濟窮人心卻不掛念他們。眾人皆認為把如此昂貴的香料全部耗費, 實在太不合常理常情了。他們的心態是:何必如此呢?人可以愛耶穌但不必如此瘋狂破費啊!。不如拿去幫助窮人比較實際。但耶穌回說, 常有窮人但不常有祂。這些女人過度花費來愛耶穌, 但奇怪的是主不但沒有拒絕, 反而說普世要記念她們。我們要來思想這話。
今天基督徒常拿幫助窮人做好事做借口, 心裡卻說不必過度愛主。這樣的以做些善事來代替熱心服仕上帝的心態也常發生在不少信徒當中。「只要我平時對弱勢的人有憐憫的心伸出援手,這不就是照聖經說的, 做在基督身上嗎?我這麼忙, 何必一定要每個主日到教會敬拜?」這種看法是非常不對的,是曲解聖經的教訓。
我們愛主第一, 必須主動用心去找機會, 並抓住機會去愛。最大的誡命的兩條是先愛神再愛人。我想如果我們懂得趁機愛主, 主動愛主, 按照先愛祂再愛人的秩序, 又知道罪愈多愛愈深的道理, 學她們的愛耶穌的榜樣, 我想那就是對她們最好的記念了。
=======================
侘寂的美和謙遜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97
「侘寂」起原於宋代的道教, 後來傳到禪宗。日本的文化受影響發展出一種特殊的美學。接受短暫不完美為美。一般所謂的「缺陷美」只是表面。此美的概念是在覺悟到生命無常不完整中, 去欣賞質樸不對稱的美。「侘」(wabi)(わび) 表現簡陋樸素優雅。「寂」(sabí)(さび)表現時間易逝萬物無常。
從奈良時代, 日本已經把這美學概念發展到插花、陶瓷、茶道、建築、庭園設計的領域。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影響到日本人修心養性的文化。
我在思想這種美的意境, 是否可以應用到基督徒謙遜的品性。聖經的教導𥚃有沒有能和此種日本文化契合, 從而對日本的宣教有所助益。感謝上帝!有不少經節!
首先, 基督徒應當讓內住的聖靈在他裹面自由運行。時間到就能結出聖靈的九種果子:
「仁愛,喜樂,和平 忍耐,恩慈,良善 信實,溫柔,節制」 (加拉太 5:22)
「你們即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 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 (歌羅西 3/12)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箴言 15:33)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 用愛心互相寬容, 用和平彼此聯絡, 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以弗所 4:2-3)
「只要𥚃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彼得前書 3:4)
後來, 因「侘寂」的缺陷發展出「金繕」的工藝。將不完美化作完美的修繥補金。這使我想到謙遜的人有一種在軟弱受傷中, 靠主剛強堅定執著的精神。更想到保羅因有一根刺而更加珍惜主的恩典, 且更經驗到神的能力, 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又恐怕我所得的啟示甚大, 就過於自高, 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 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哥林多後 12:7)。 「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 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所以我更喜歡誇我自己的軟弱, 好叫基督徒與的能力覆庇我」(12:9)。 今年九月日本選出一位基督徒為首相。這是自從1978 的太平正芳首相迄今, 未有過比較虔誠的基督徒。我們祈願日本宣教的事工能有新的進展。願神開拓自從16世紀Francis Xavier以來福音的種子被壓制四百多年從新開花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與智慧 周神耀牧師心靈小菜園系列-96
最近遇到朋友,說他們的子女要上大學, 就送金邊聖經給他們。在首頁節錄的是, 箴言9: 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今天討論知識與智慧。
到了最高學府, 一般人都認為是要追求知讖。物理知識, 化學知識, 歴史知識。知識廣如大海, 還一直在伸展。學海無涯。學問淵博不只是知識的累積如山。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力活用知識, 透過經驗獲得對事物的洞察力, 判斷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統稱「創造力」。有創造力走出大學之門進入社會, 才能學以致用, 把所學的應用在各種不同的場合。這意味著純綷的「知識」不_夠, 必須加上「智慧」才能發揮「知識」的廣大資源。我們都看到在大學裡死讀書拿到第一名畢業的學生, 不一定到外面就能大顯身手,反而會玩的學生, 到社會去還會繼續學習, 因而成為精英階層人士。不是全都如此, 但值得大家省思。不同點在於何處?
到底「知識」和「智慧」不同在那裡。簡單來說有知識的人能說出對的話, 有智慧的人能在對的時間及對的埸合, 說出對的話。正如箴言25:11「一句話說得合宜, 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智慧的話!我們可以說「知識是死的;智慧是活的」。
為什麼同學們在同樣的課堂, 同樣的教授, 即有同樣的學習環境, 帶出不同的結果? 因素雖然很多, 我們要探討的是;到底什麼是聖經裡說「智慧的開端」的(開端)?我們說過只有純綷的知識不足於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智慧。但智慧怎麼來的呢?由上頭來的。知識呢?也是從上面來的。知識不重要嗎?還是先有知識才能有智慧。所以聖經也先說知識。箴言1:7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知識及智慧的元頭, 兩個都是由上帝來的。這句話指出人在地上之所以有創造力, 其根源, 從最平面的知識到有深度的智慧, 統統在於造物主上帝。其實以賽亞書11:2 提到的七種靈( 耶和華的靈,智慧,聰明,謀畧,能力,知識,敬畏神)都是從耶和華來的。這預言是關於耶穌, 但也可以應用在信徒身上。七種靈其中有知識和智慧的靈。今天很多世人沒有把成就歸功於神, 他們不知道這一點, 想要作神, 以為人定勝天, 其結果就是虛空。也許目前還沒看出來。我們要在神面前存謙卑的心。是神先給我們有理性, 有感性, 有意志, 有靈性。才能用智慧消化知識, 又運用靈性融會貫通。立志行神要我們做的,如此的成功成就才能存留, 榮神益人。
縱觀歷史我們為人類的成就感到驕傲。但是如果沒有在努力之(開端)認定上帝的護理及背後支持, 以後終歸無有。這是聖經的看法。我們看看人類各方面的成就拭目以待, 結果會是如何。我們看看AI 會跑到哪裏去。過去科學的發展造福人類但也帶來極大的威脅。核能是最明顯的例。沒有讓上帝管控, 也許有一天機械人會起來管控我們。人在努力的開始, 不可忘記源頭在上帝。如此的努力才是有根基的建造房子。
來擧一個例。舊約的所羅門王向上帝求智慧。結果成為當時最有智慧的王, 許多國王都來向他請教。為上帝蓋第一聖殿。但後來他因為忘記了智慧的根源乃在神, 努力追求世上一切的榮華富貴, 有耀眼的成果。當時還是沾沾自喜。但是時過境遷, 後來自己反悔了,覺得一切都是空都歸於零。「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傳道書 1:8)。他晚年寫傳道書發表了「虛空論」。「我見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道書 1:14)。 但感謝上帝!傳道書的總結在最後12章13節:「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尊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智慧的所羅門王, 他終於明白了, 但有點太遲了吧。死後國家分裂。
人有知識智慧, 要飲水思源, 不可忘本。「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我想不但是「開端」也是「總結」。因為根據以賽亞書 11:2 , 「敬畏上帝」本來就是耶和華所賜的靈。 =============================
老人仍喝奶?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95
德國有一句名言「人老得很快,成熟得很慢」。意思就是說人的成長,如果不刻意努力經營,成長緩慢。人在時間裡,光陰似箭時不待人,它不會停止更不會倒流。故老得很快。有赤子之心的年長者很好。但我們也常常看到一些稚氣的老人家。
基督徒的生命也是一樣。 剛剛信主,是得救屬靈的嬰兒。需要餵養。先用靈奶,即基本的道理。後來必須要慢慢用乾糧。「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希伯來書 6:1)。我們要學保羅, 窮其一生, 以認識主耶穌為至寶。愈學愈甘甜有滋味。
我看到一個弟兄信主才五年,比一個信主三十多年的老弟兄,更有信心,更可以面對誘惑挑戰,在生活困境當中能處之泰然。照常靠主平安喜樂, 火熱服仕主。愛心表現在行為上。相反的信主多年的人,遇到困難,怨天尤人,說些使人心灰意冷的風涼話。看到不順眼的弟兄就待他如外人。難道在教會大家庭裡有老死不相往來的事嗎?把耶穌赦罪的恩典認為當然。犯了再求赦,赦了再去犯。那豈不是陷入惡性循環的旋渦?為什麼會這樣?就是要看一個人得救之後,有沒有繼續努力讓新生命持續成長。
基督教的信仰不是洗禮得救就從信心學校畢業。其實才剛剛入學呢。信心生命必須成長。不然的話,信了一生,仍在喝奶。我們都相信主耶穌的救贖恩典。十字架的的代死及復活。也知道聖靈保惠師的引導。洗禮歸主後,有重生的新生命。但是這生命剛開始,好像嫰芽是需要天天用心照料的。須要每日讀經禱告與主交通。魔鬼雖然不是我們的主,但只要我們仍在地上, 牠的權勢仍然在。每個人信主後都一樣,要繼續努力,操練過成聖能夠勝過撒但的生活。一些老習慣老觀念想法壞脾氣雖然無法完全一下子就改掉。這是可以了解的。但是要對自己常常感到不滿。立志努力使新的生命服在聖靈引導之下,學習操練由肉體的律跳岀來,進入聖靈的律,讓聖靈充滿, 順服聖靈的引導。就能在基督𥚃享受神的同在。聖靈會幫助我們換軌道。
如果你從小就在教會長大,參加禮拜聽了幾千篇的講道,但仍然覺得自己好像有上面的情形,那麼你也許不知不覺還在幼稚園!趕快進入青少年班吧!跳班升級,可以升入大學。不但有事才靠上帝, 乃是事主為榮以神為樂。愛惜光陰, 不要蹉跎歲月以致曾幾何時,回首一看, 真的「老得很快」「成熟得很慢」變成一個白髮蒼蒼又駝背的幼稚班小朋友。親愛的耄老們!加油加油!
=================================== 耶穌的幽默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94
耶穌在世上的日子, 長大之後, 一方面因為明白自己重大的救世使命必須受苦受死, 心中有嚴肅的思緒。另一方面也有期盼著完成偉大任務後的榮耀喜樂。祂是全神也是全人。「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 只是沒有犯罪」(希伯來書4:15)。一個身心靈健康的人, 自然會從心裡發出平安喜樂感恩, 因此會有幽默感。我們從聖經裡看到幾件耶穌幽默的事:
1 「你們這瞎眼領路的, 蠓蟲你們就濾出來, 駱駝你們倒吞下去!」(馬太23:24)。
這是耶穌指責法利賽人的話。根據利未記11:41 「凡地上的爬物是可憎的都不可喫」。所以法利賽人在飲食時發現即使是肉眼幾乎看不出來的小蟲, 也要小心濾出來, 以免觸犯了律法。但是駱駝那麼𠖥大動物, 卻可以安心地吞下去!在亞蘭文駱駝是 gamal 而蠓蟲是 galma 。 可見耶穌在指責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時, 故意用兩個發音很相同而體形大不相同的東西來做強烈的對比, 誇張幽默風趣一下, 使旁邊聽者會心一笑,但特意要揶揄法利賽人,使他們非常尷尬。突顯他們粉飾外表暗地行踁惡劣的罪行。
2 安得烈先認識耶穌, 他馬上介紹耶穌給拿但業。 拿但業是一個為人爽直的人。他即刻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耶穌不但沒有不高興, 反而稱讃他為「眞以色列人, 他心裡是沒有詭詐的」(約翰 1:47)。「真以色列」?這句話很幽默!怎麼說?
對猶太人來講, 北部加利利的小城拿撒勒, 是沒有什麼聖賢偉人出身的窮鄉僻壞。拿但業他是講實話。耶穌不久才面對當時詭詐的祭司利未人, 還有文士法利賽人, 從耶路撒冷來窺探他。現在看到拿但業。他是有感而發很有幽默。拿但業不是以色列而是「眞」以色列。以色列是雅各, 雅各是一個詭詐多端的人啊。幾乎每個猶太人都知道他們自己的祖先。啊!拿但業像你這樣才是真正的雅各!。耶穌如此說, 用意是引用雅各後來變成以色列。一百八十度的改變。而耶穌當時遇到的, 到處是詭偽的人一大堆, 卻出現了一個拿但業!但願人人都成為爽直沒有詭詐的拿但業就好了!對我們這是非不分假新聞一大堆的世代, 真是一股清流!
3 馬太 7:3-5「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 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自己眼中有梁木, 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 然後才能看得清楚, 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梁木」和「刺」是比較體積大小的強烈的跨張說法。耶穌應用在修辭學中的hyperbole 。實在非常諷刺!聽者必定棒腹大笑。人常常指責別人的小毛病好像刺一樣小。中國話有「鷄蛋𥚃挑骨頭」。不走到對方的極近處根本看不到。但是自己眼睛有遮眼的梁木, 卻是自我感覺良好!ah! I am good! 法利賽人只看見別人的瘕疵, 對於自己所犯的滔天大罪卻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幽默風趣很好, 但耶穌帶有反諷方式的嚴厲指責才厲害, 使聽者一面莞薾, 一面印像有如刻骨銘心那麼深刻。我們不可以只欣賞幽默風趣而忘了思考主耶穌更深一層的教訓。提醒自己:不可掉以輕心染上了法利賽人的酵!! =================================
最好最壞最壞最好 周神耀牧師心靈小菜園系列-93
世界上好像有太多的東西, 人人喜愛認為最好, 其實是最不好的。相反的, 人人討厭認為最不好的, 其實是最好的。
比如食物。餐廳的佳餚, 色香味俱全, 吃了大享口福。雖然在口中有福, 一跑到胃裡消化吸收後, 由血液循環跑到全身, 食物𥚃不少的成分對全身器官是有禍。反而是家𥚃廚房烹飪的料理, 端上桌子平淡無味。但一進入胃裡消化後, 全身上下的器官無勝歡迎, 是正正需要的養分!
當然這例子比較極端。實際上這個「二律背反原則」相當普遍。今年四月廿二日是德國啟蒙哲學家康德, 三百週年誕辰紀念日。他認為道德感的意志先天存在於人的理性。叫「道德指令」(moral imperative) 成為好與壞的標準。「心中自有一把尺」。好或壞不是根據感性的好惡, 也不是根據傳統習慣, 也不是根據時空變動中相對性的際遇來判斷。而是深藏於理性中絕對性的是非對錯。如此了解, 我們就能明白在日常生活經驗中, 為什麼「最好的是最壞, 最壞的是最好」如此的「二律背反原則」的現象相當普遍。我想大家知道的例子很多。似是而非(paradox) 就是一個。學然後知不足, 失敗為成功之毌, 在人多之處最覺孤單, 在後的反在前在前反在後, 多反少少反多。
用聖經的話說:上帝依照他的形象與款式造人。因此我們𥚃邊有神的道德屬性。可惜康德說的「理性」沒有指向聖經的眞理。他的「純理性批判」論文只道出, 人有天賦道德理念, 因此人有實踐「道德指令」的勇氣。康德說, 這「道德指令」不需透過後天經驗, 也不需借助外在法律的制裁, 也不需要宗教獎罰的壓力。所以他說, 道德人不需要上帝。
以這樣的了解來看世界, 我想他和使徒保羅的看法有相似。但又有不同。保羅他說「行事為人乃憑信心, 不憑眼見」(哥林多後書5:7)。兩人都「不憑眼見」但在實踐生活上, 保羅憑信心行事, 是離開肉體的律進入聖靈的律。信心不全是自發性的。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兩個都是神的賞賜。要有聖靈的感動。不像康德的道德行動是自發性的。康德對上帝的存在採取不可知論的態度。結果他主張道德只為道德(morality for morality sake) 。他只知「當然」。就好像孟子的「性善論」也是只知當然不知所以然。只有聖經道出「所以然」。
聖經更進一步論到道德的來源, 更進一步把人的墮落及肉體罪的律也加進來。使討論題更加貼近人的實際情況。道德人也是罪人, 有靈肉爭戰。如此才更有廣度與深度。看到全貌。只有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是罪人, 救恩才能臨到他。凡不以上帝為根基的啟蒙開明思想, 只不過是把人帶到一個地步, 想要自以爲義, 以自己為上帝。這是偶像崇拜。我們可由康德之後, 哲學的發展看出: 浪漫主義, 自由放任及無神的人文主義,虛無主義抬頭。因此聖經全面「所以然」的眞理, 能夠被教導被接受, 特別在年輕人當中, 是今日教會非常重要的課題。
==========================
萬事中的壞事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92
保羅在羅馬書八章廿八節說「萬事互相效力, 叫愛神的得益處」。但常常忘了下一句「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世事滄桑錯綜且複雜, 但神為愛祂的人在冥冥中有超越一切最美好的安排。
今天想要分享, 所有萬事中, 有不順心不如意事的部分。我們要學習思考上帝如何使這些不如意的事, 反而成為對我們有益。
諺語有句「不如意事常八九, 可與人言無二三」 這是世事常態, 不足為奇。重點在於人們對此不如意事如何反應的態度, 會決定了他們自己的人生。
聖經的教導要我們靠著聖靈的幫助, 不必跟人訴苦, 乃是改變思維模式, 面對困難的現實, 可以把它變成大大助我們成長的好機會。遇到絆腳石怎麼辦?因著思維不同,可以改變它成為得勝的踏腳石。這種不同的思維就是從聖靈來的。也是跟據聖經, 是上帝的安排方式, 要給愛祂的人得益處。
啊!那個常常故意跟我作對的壞同事, 那個壞脾氣的隣居, 說不定比關心我的牧師更可以幫助我的靈性進步。啊!我那個故意挑剔我的上司, 也許比教會屬靈的長輩更可以給我機會學習忍耐, 改正我的急躁的毛病。
沒有錯, 我們接觸的圈子, 都會有不順眼的人。無論你到那裡去,不可能遇到全是笑迷迷的好人, 預備奉𠄘你對你作好事。但這正是神按祂的旨意召了你, 為你的益處特別的安排。遇到刺不要因出怨言而被傷害。反而可以得到學習。好像保羅讓那刺成為感謝神的恩典够用的工具!如此的思維方式對我們的成長, 必定大有助益, 我想這是大衞在詩篇23篇的「在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宴席」最好的解釋。
===============================
必然中的突然 周神耀牧師心靈小菜園系列-91
在聖經裡說到一件事將來必定絕對發生, 無法避免。但會發生得措手來不及。突然的突然。那時那日想猜都猜不到!就是主耶穌的再臨。「必然性」及「突然性」兩者兼有。
先講「必然性」。基督再來帶來宇宙的終末。此必然性也有熱力學第二定律「熵」(entropy)不斷往上增加來佐証。聖經的「時間觀」是直線前進有始也有終, 時間直線的線尾就是結尾。終末是必然的必然!
彼得前書4:7「萬物的結局近了, 所以你們要𧫴慎自守儆醒禱告」。彼得後書 3:10「但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 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 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
再說「突然性」在啟示錄3:3主說「若不儆醒, 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 我幾時臨到你也絕不能知道」聖經多處提到祂來是突發事件。卻是無可避免的突發事件!耶穌說那個時刻連祂都不知道, 唯有父神知道。忽然性的必然性。必然性的忽然性。因為神不要人猜測。也不要糊𥚃糊塗過日子。要我們天天儆醒守望。
有人認為我已經老了, 不久就必然性的要回天家了。生命結束好像主來一樣。所以主再來對我不是這麼重要。但這樣想「突然性」不見了。一般來說死也沒有突然斷氣(除非是頓死事故或兇殺)。眞的是你先回天家, 主才來嗎?沒有人知道。
另外有人一直說主來漸漸逼近, 看到世局的動亂就清楚了。近在眼前了。也許在我在生的時候主就來了, 故要常常警醒。這是好的。主要我們如此。但有人說主必定在某時某日降臨。不要做工了。都到山上去迎接主吧。這絕對不是聖經的教導。把「突發性」挪去了。
耶穌要我們觀看預兆。比如民要功打民國要攻打國, 多處必有飢荒,地震。瘟疫,氣候暖化, 假先知, 知識大爆炸, 等等。不是要我們每看到一個就去猜測祂來的日子, 而是叫我們時刻儆醒。儆醒太重要了!十個童女個個都知道新郎必定會來,她們都接受「必然性」不是只有聰明的五個知道。另外五個, 雖然知道, 但失去「忽然性」帶來的儆醒。被「驚醒」了。結果痛失本來期望的大歡樂。
要把握主來, 必然中的突然。我們要心中祈禱:耶穌我願你來!但並不阻止到山上種花。人無「儆醒」會被「驚醒」, 有「儆醒」就不會被「驚醒」了。你準備好了嗎?
==============================
主動中的被動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90
聖經鼓勵基督徒要主動愛神愛人, 付出代價, 犧牲自己, 努力傳福音, 扶弱濟貧, 參與公益, 主張公義, 榮神益人。就是鼓勵大家, 信仰必須有行動, 信心必要表現於行為。
我們要問, 努力做上帝的工作, 不管是「行動」還是「行為」要如何做?是完全「主動」還是有「被動」的成份?或是完全「被動」其中也有「主動」的成份?
早時農夫推車, 載貨量少可以自己推。這是「主動中的主動」。貨量多了以牛代人。靠牛的大力, 但人仍然要駕馭。這是「被動中的主動」。到了現代, 美國農夫駕駛農耕卡車。人只要坐在方向盤可以了。內燃機一發動, 比古代的參孫力大數百倍!但開到什麼地方?內燃機引擎才不管你。是你在做主。我想這是「主動中的被動」。到了更現代的今天。卡車司機拿到派遣單,有目的地了, 怎麼去?不但要靠引擎, 還有G P S (全球定位系統)這是更明顯的「主動中去找被動」。G PS 的指示, 只告訴你如何走, 還是你要願意主動去跟從。要你自發地主動去被它指引。找到它來被動, 才能到達目的地。
聖靈內住在你心裡。但他安靜在等候。好像他在匣子裡要你主動去開。你要主動聽他的聲音。讓他主導指引, 就能被動地聽到他指示的聲音。我們不是只有靠自己戰戰兢兢做成得救的工夫(腓立比書 2:12)而是靠「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立比書 2:13)。「心𥚃運行」的就是聖靈。但是你要克意主動去順從他。
在葡萄樹的比喻中, 枝子常常要接連於樹幹, (或居住abide) 要主動去接連。之後可以被動吸收養分。愈被動愈有主動。愈主動愈能被動。果子愈結愈多。就好像聽聖靈的指示聲音, 一步一步順從, 就聽到更清楚的聲音。這是操練的功課。這些都是「主動去找被動」的操練。
雖然是被動還是你自己要負責。因為是你主動選擇願意被聖靈來引導的。所以以後在基督台前交帳或受報償或遭指責, 自己仍要承擔。(這是信徒冠冕報償的審判, 不是靈魂得救不得救的審判)。
「不是依靠勢力, 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我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 4:6)。
所以信徒們,我們每日的生活必須行在主動與被動互為效力之中。不能單方面徧向一邊,因為當你主動開始有行為或行動時, 一定要有被動的態度, 讓聖靈自由運行在心中。如此方能成事。 —————————————————— 基督徒對美國槍枝管制的看法 周神耀牧師心靈小菜園系列-89
喬治亞州學校槍擊事件是2024年來校園事件的第45件。不免讓人覺得太多了太過份了。槍枝管制是一個幾十年來在美國爭議性很高的的題目。
從美國歴史背景來看, 憲法第二修正案是1779年12月15日通過。目的本是好的。保障個人的權利。美國一直主張個人自由權, 此修正案是Bill of Rights 接續下來的十個修正案中之一。目的是避免國家以公權力欺壓老百姓。美國地廣人稀的土地在中西部及南部地區仍然幅員遼闊。過去向西部發展的牛仔傳統依舊。用槍技打獵的大有人在。還有軍火商及NRA (全國槍枝聯盟)的政治勢力根深蒂固。
但最近在東岸西岸人口稠密的地區, 多人大喊主張修改憲法第二修正案但不容易。只有尋求槍技控制之立法。如禁止民間擁有攻擊性武器,限制年齡, 買者背景調查等等。但如何程度的管制, 爭議性仍然很高。我想避開最近民主黨及共和黨關於這個題目的爭論。直接看聖經怎麼說。
聖經時代沒有槍枝, 故無管制的問題。但聖經中記載很多戰爭及武器。馬可13:7「你們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 不要驚慌, 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可見武器是免不了的。打杖當然要用武器了。雖然時代不同,聖經的教導有原則可循。聖經也記載為了保護自身可以帶刀。不是攻擊而是自衞。路加22:36「耶穌說,但如今有錢囊的可以帶著, 有口帶的也可以帶著, 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耶穌知道門徒傳福音必須安全。
在爭議中的公民不要忘了一個原則。羅馬書13:1「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 基督徒也應該尊守國家的法律。當然也包括槍枝管制的法律。如果不同意見想要修改, 也必須經由民主程序不能擅自處理。
另外一個聖經的原則是反對使用武力攻擊他人。馬太福音26:52「耶穌對他(彼得)說:收刀入鞘吧, 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八福中有「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馬太福音5:9)。英文用peacemakers 更淸楚指出使人和平完全沒有武力衝突的情況是神大大祝福的人。這個聖經的原則就是積極鼓勵人人和睦。
但用武器自衞是允許的。聖經時代已經有強盜。好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喩中就有。十字架旁邊的兩個人也是強盜。因此耶穌還叫門徒帶刀完全為了防衞,不是用來攻擊。所以祂問有幾把刀,門徒說兩把。耶穌說有兩把刀就夠了(路加 22:38)。
我們針對討論的問題不討論基督徒參加戰爭使用武器的問題。弟兄姐妹中關於槍技控制有爭議性的議題, 如果不是信仰本身的問題, 應該可以採用保羅在羅馬書14:1的教導。「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只要依照上述的原則, 依靠聖靈的帶領, 應用在遇到的困難情況就是。
聖經最大的原則是它的的福音信息。至終都是說到罪。信靠耶穌罪得赦免。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槍枝本身是中性的。是人在使用槍,義人可以使用槍保護甚至救人。歹徒以其犯罪殺害的目的使用槍遂其所願。
這是天父世界沒錯, 但祂暫時允許一個不完全的世界。我們仍然住在一個被罪污染撒但勢力猖獗的現世。所以基督徒要警醒等候耶穌再來。但同時也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馬太 10:16)。 ———————————/ 律法的字句與精義 周神耀牧師心靈小菜園系列-88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3:6 說:「神叫我們承擔新約的執事, 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 因為字句是叫人死, 精意是叫人活」。「精意」即靈。「執事」不是長老執事的執事, 是僕人或工人。這是「恩典」與「律法」的對立,張力以及互動達致的正反合, 由替代,蓋括而成全的神學。舊約的「律法」鋪路到了新約, 我們靠著「恩典」才能進入律法的本意即其精義, 承擔神的工作。小菜園只要用例子簡單地說明, 盡量不談論神學。
舊約時代上帝把十條誠命寫在石版上,是字句, 並沒有錯。只要人照著字句的意思去行就好了。問題是要全守, 行不來。那麼為什麼上帝明知人行不出來,仍然要頒佈律法,甚至親自用指頭寫在石板上, 吩咐摩西下山要以色列民尊守。不馬上差遣耶穌來救世人?我想用兩點說明。
第一, 上帝有救世計劃的時間表。配合基督道成肉身的時間表。舊約聖經多處早就有基督的伏筆, 應許要來的耶穌。「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祂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加拉太書 4:4-5)。同樣, 律法的字句條文以及本來的精意(或靈)早就已經多處在舊約聖經裡面了。最著名的是「那些日子以後, …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 寫在他們心上」(耶利米書31:33)。但律法需要一段相當長的「訓蒙時期」 慢慢使人明白律法條文因為人的軟弱還是行不來的。使人對罪有大大的覺醒, 又經歷了罪的誘惑捆綁, 置人於死地, 沒有活人的眞自由。時間滿了律法就透過基督, 使能由字句𨍭化為精意(或靈), 由律法的咒詛𨍭化為恩典的祝福。就是在基督𥚃, 字句被替代, 因而律法成全了精意。「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耶穌親自告訴我們「莫想我來是要癈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癈掉, 乃是要成全」(馬太 5:17-18)。表面癈掉實際是成全。
第二點, 擧例說明在基督裡「字句」轉化為「精意」。首先, 律法必須先來。沒有律法在前不可能有恩典。沒有律法, 人沒有犯罪感, 恩典也算不得是恩典, 因為沒有什麼可感謝的。好像沒有黑暗, 光也顯示不出功能來。自從亞當犯了罪, 罪進入世界。「世人都犯了罪虧欠神的榮耀」( 羅馬書 3:23)但沒有律法, 罪在那裡也不算罪。論秩序, 罪先在, 律法接著來, 最後是恩典。「罪」- 「律法」- 「恩典」。律法叫我們知罪。「律法是外添的,叫過犯顯多」(羅馬書 5:20)野蠻人欺凌他人, 自己一點也不覺得有錯。沒有罪感。小孩子沒有教他不能搶走別人的玩具, 他把別的孩子的玩具搶過來一點也不覺得有錯。沒有罪感。人天生的自私道出人的罪, 是自從亞當犯罪後普遍的情況。但是只有當律法來了,這些字句使𥚃面的罪感醒過來。不但是罪感抬頭, 犯罪傾向也接著增加。即律法挑起罪, 使人守律法守不來,想做好反而有想做惡的引誘。心𥚃沮喪。「然而罪趁著機會, 就借著誡命叫諸般的貪心在我𥚃頭發動。因爲沒有律法, 罪是死的」(羅馬書 7:8)。為了使罪無法遁形, 上帝先讓律法演一場戲, 然後恩典就依照神的時間出場了。
我們做一個比喻。現時代到處有摩天高樓。住在幾十層樓的人,必須爬樓梯才能回家。年輕時沒有什麼問題。但生病了身體虛弱無力上樓, 怎麼辦?只好靠乘坐電梯。律法告訴我們你必須回家。懂得回家是好的。所以律法是好的。但人一旦有罪, 好像生病一樣。叫做「罪病」想要回家雖是好事, 但爬不上去。那麼就在那時電梯成為及時的幫助。電梯代表「恩典」。 只要信得過坐上去, 就載你回家。律法本是上帝啟示的, 所以本意當然是好的。羅馬書 7:12: 「律法是聖潔的, 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不是律法不好而是律法觸動了罪。律法使罪被認出來, 使罪被發動到一個地步, 人發出絕望的呼聲「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的惡我倒去作」(羅馬書 7:19)「我眞是苦啊」!(7:23)只有當一個人面臨完全無依無靠那時, 人才會投靠耶穌基督為罪人預備的救恩。此即是恩典。
從出埃及記大的框架,我們清楚看到救恩的兩階段:稱義成聖, 得救得勝,新生命新生活。是一個往天堂走向天路歴程。基督徒要明白我們是從罪的奴隸中被拯救過紅海, 然後在曠野中, 繼續走向應許的迦南美地。是一個現在進行式的過程。靠著聖靈及聖經直到人生終站,跨越約坦河。============================== 以民如何在曠野行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87
上次分享出埃及記的兩大部份:得救及得勝。現在要跟大家思考, 過了紅海後, 以色列民如何繼續往前行。如何預表基督徒「得救」之後繼而走在「得勝」的路上。
得救後必須(即刻)進入得勝的階段。中間沒有休息的空間。不然的話, 一個基督徒受洗浸在水裡不上來不是倒好嗎?可以直接上天堂, 不必繼續和罪的權勢糾纒鬥爭。這和以色列民在紅海裡受浸, 卻留在那裡不從海中趕快走出來沒有兩樣。但上帝的救恩是包括使以色列人走到海的那邊,海底變成乾地只是暫時,救恩包括趕快繼續走在曠野崎嶇的路啊!
以色列民在曠野, 上帝有及時的幫助。在西奈山有十誠及律法。走路白天有雲柱晚間有火柱, 肚餓有嗎哪, 口渴有磐石出水。又照上帝的指示建造會幕。都是預表基督徒在成聖的過程當中, 有聖經的教導及聖靈的同在, 引領我們勝過罪的權勢。這是由「得救」進而成為「得勝」。
「得救」的意思是除掉因犯罪而應得的「死刑」如此而已。看看以色列民離開法老的追兵, 神讓追兵全部滅頂。這預表基督徒得蒙救贖時, 罪的刑罰:死 ,已經完全除滅了, 滅頂了!但是(罪的影響力)仍然在得救的信徒身上。因為我們仍在地上, 就好像以色列民出紅海追兵死亡, 他們不必淹死, 但仍要在曠野和自己的硬頸項𡚒鬥。這是神美好的安排。預備「得勝」再「得勝」的訓練的路繼續到來!
保羅把我們救贖的經歷, 用以色列民的經歷來對照。「我們的祖宗從前都在雲下, 都從海中經過, 都在雲裡海裡受洗歸了摩西, 並且吃了一樣的靈食,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 那磐石就是基督」(哥林多前書 10:1-4)從上面的經節, 我們見到以色列民, 在曠野是預表新約的基督徒, 在得勝成聖的過程當中。有聖經即基督的話為嗎哪, 有聖靈即基督的靈引導勝過雲柱火柱。但保羅在第5節繼續說, 以色列人失敗了, 而我們呢?感謝主!我們在新約上帝有更美好完善的幫助。耶穌告訴我們祂升天差遣聖靈下來, 我們在地上聖靈也在地上, 也在我們裡面!
以色列人他們有十誡與律法。但是因為罪的權勢他們守不來。失敗了。基督徒呢?除了有他們的鑑戒外, 我們有聖經及聖靈就是基督的話及基督的靈。耶穌來,律法的字句條文被精義替代。結果完成了律法的本意。何意?這要留在下次討論。
—————————————————
出埃及,得救/得勝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86
基督徒「得救」後必須走在「得勝」的路上。不能「得救」後就停下來。「得救」是入門。入門之後要爭戰「得勝」。這是救恩的兩階段。稱義後要成聖。得到新生命後要有新生活。
這個道理不是到新約才有的。舊約就有。其中最明顯的是出埃及記。全書共四十章, 可以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從1-18章。記述以色列民在埃及受到法老王的迫害成為奴隸。摩西被揀選被呼召,領導全民和法老抗爭, 終於勝利過紅海, 離開埃及為奴之地。這部份預表基督徒的「得救」。第二部份從19-40章, 記載摩西在西奈山領受十誡與律法及相關的律例禮儀。 奴隸過紅海後成為自由的神的百姓, 不再是奴隸乃是百姓公民!這是預表基督徒的「得勝」。可見整個「出埃及」就是預表救恩中的「得救」與「得勝」兩方面。
新約聖經多處表述「出埃及」這兩方面的意義。其中最明顯的是以弗所書2:8-10。我們要以此來對照解釋救恩的兩階段。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 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 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祂的工作, 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 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8-10 要連在一起不要分開。
首先要知道, 本乎恩的「恩」及因著信的「信」都是神的賞賜。「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恩」是耶穌成立的白白要賜給人的恩典。「信」自己不會有, 也是上帝使人有信心。都是神發起的。如何發起?這包括揀選及呼召。從出埃及記也可看到。
從出埃及記,我們看到摩西這個小小的希伯來男嬰孩,依王命是不該活的。媽媽用蒲草箱當小船, 把他丟在尼羅河,竟然遇到法老的女兒, 收養他進王宮蒙保守!這是神的揀選, 才會有如此奇妙的安排。80年後,在何烈山看羊的的摩西,耶和華親自在荊箣火炎中呼叫他。這是神的呼召。有此呼召, 摩西一介小民才膽敢在法老的面前, 向他挑戰「讓我的民出去!」 。「我們原是祂的工作, 在基督耶穌𥚃造成的」。上帝什麼時候開始做過紅海的工作?摩西還是嬰兒的時候開始。我們要知道, 基督徒在得救前已經被選召了。但是是在得救之後, 才發現哦!原來我今日成為何等樣的人都是神恩的選召。這就是保羅的發現。不必為預定論爭辯。由得救後來體驗來發現。
以色列民來到紅海,後面有追兵。那時上帝以大能的手, 使以色列民過海如乾地。這完全是出於上帝的恩典。這是上帝出大權大力造成的。摩西只要「信」把杖指向紅海,水就分開。神的「恩」顯示大能使紅海海底變成大路!這就是以弗所書的得救是神所賜的「本乎恩」摩西只要把杖指向紅海。「也因著信」。
但是出埃及過紅海不是目的。是過程。目的是要離開埃及去敬拜耶和華。進一步要向應許的迦南美地。首先要有西奈山的十誡及律法誡命教導如何敬拜。離開為奴之地的以色列民, 已經進入第二階段。「我們原是祂的工作. . . 為要叫我們行善」目的叫我們行善。做行善包括如何造會幕。成為「被揀選的族類, 有君尊的祭司, 是聖潔的國度, 是屬神的國度」(彼得前書 2:9)。這段是出埃及記19:6 的應騐:「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 為聖潔的國民」。
我們由「得救」進入「得勝」, 「得勝」指向天堂。正如以色列民出埃及到西奈山, 接下來指向迦南, 流奶與蜜應許的美地前進。只有從「得救」才能「得勝」也只有從「得勝」才能進入「迦南」。
基督徒如果只是得救, 拿著受洗證書就以為完成大事, 把證書放在家裡面的壁上, 自我感覺良好, 天國的綠卡在握!如果把它對照出埃及記, 這就好像過了紅海進入曠野的以色列民, 在那裡摩西米利暗帶領眾民擊鼓大唱感恩讚美的詩歌, 阿門!阿門!就停下來。忘記向前面的道路開走。停在那裡。沒有西奈山的教導, 沒有迦南地的盼望。那豈不是半途而癈?很尷尬?其實是很危險的!感謝上帝他們雖然常常不聽話, 但還是繼續向前進行。
以色列民。不再是罪的奴隸乃是耶和華得勝的軍隊!這須要繰練把奴性去掉。得勝就是行為和得救的恩典相稱。
現在我們要思考, 以色列民在曠野如何行走?當時如何也預表我們信徒今天有聖靈帶領。這點留著以後分享。 ==============================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 (續篇)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85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 乃是神所𧶽的, 也不是出於行為, 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 2:8,9)
神要我們人以祂的方法就近祂, 歸回祂的家, 就是得救。這和世界的方法不同。 世上諸宗教的得救觀都是自己要努力積功德。這樣很合一般常理。比如一個好學生得獎就是要有好的功課成績表現, 不能只靠相信自己是好學生, 就可領獎。
但是很奇怪的就是,根據基督教的拯救觀,人的得救, 只要相信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 祂釘十字架, 從死裡復活。就可以了。簡單到不合常情,也覺得有欠公平。想想看一個人一生為非作歹, 到臨終信靠主得救, 比起另一個人, 常做好事, 但是死前沒有信主。一個得救一個沒有。豈不是很不公平? 如果照一般公理豈不是那位常做善事的人應該有好報?聖經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十字架旁的強盜。他就在臨死前悔改歸主。耶穌向他說「我實在告訴你, 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
這個就是基督教拯救觀中有一個「反常理的理」。這個理能講得通有兩點重要的事實: 耶穌已經成就了的「代死贖罪的恩典」及人用「信」來獲取此恩典。
我們得救一點也沒有誇口的地方。一點也不能靠自己, 完全是靠著耶穌先為我們預備好的白白的免費的恩典。一切都是神的安排。就連「信」也是上帝所賜的。因此我們沒有可自誇的地方。
世界一般的拯救觀是「似是而非」 基督教的拯救觀是「似非而是」。
現在要知道的是如何信。知罪,悔罪,認罪,悔改。但是只有知識上承認自己有罪不夠, 必定要結岀悔改的果子。 我們留在下次要思考如何從「罪」中開始進入「信」。==========================,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84
「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然不認識神, 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 這就是神的智慧了」(哥林多前書 1:21)。
每一個稍有知識受高等教育的人, 由慕道進入基督教信仰, 大多都要經過一個轉折點。就是起初用頭腦理解的能力想要找神。好像在平面走動,想接近上帝一樣, 想憑眼見來認識上帝。就在這樣的努力過程當中, 找不到人生真實而失望時, 用靈的感動鼓起勇氣作一個𨍭折: 靠信心開啟新的視野。這時神不會叫你失望。你會呼叫「啊我找到看見了!」「啊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為聖經的道理需要跟人的「信」一起調和才能活化起來。這是上帝的作法是上帝的智慧。一定要從平面𨍭折往上爬, 脫離字句走入精義, 從經歷中認識了神。 不要忘記神是靈, 只有當人內裡的靈甦醒了, 才能認識神的靈。也就是神或上帝。
但是當你決心改弦易轍的時候世人會笑你, 從理智上的大道離開, 不夠堅定, 半途而癈, 沒有科學精神。那時你不能動搖。你的信心會讓你十分有把握。這是從迷途找到正路的信心。你會有信心帶出宣告:「你或向左或向右, 你必聽見後邊有聲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以賽亞書 30:21)。 你就可以跟保羅一起見證;「因為我知道我信的是誰, 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摩太後書 1:12)。
上帝使人從「似是而非」𨍭折, 折到「似非而是」回歸正途。上帝故意讓你彎一下。這就是神的智慧。 =============================== 向神求醫治?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83
我們常聽到有些教會有醫治特會, 有些教會不但沒有而且反對。到底為什麼關於上帝的醫治,有讚成有反對的? 如何從聖經來找出可以有一個全面性的了解,使教會在這方面不致意見分歧。能夠促進基督身體的合一, 是當前重要的課題。
神的本性不但是拯救也是要醫治。因為拯救的目的是恢復原初, 也就是醫治。新約舊約都有不少根據。
那麼為什麼多人反對醫治特會?向神求醫治難道是錯誤的嗎?據我知道他們至少有兩個反對的原因。第一是很多人不是為了信靠主,罪得赦免有得救的盼望,才來教會。他們來到耶穌的面前純粹是身體有病想得醫治。但這又何妨呢?耶穌在世的時候, 也有很多人先來求醫治, 但是重要的是, 結果有機會聽到福音信靠耶穌。可見主一方面是出於憐憫伸出醫治的手, 一方面是借此使人聽到救恩。四福音很多的故事都是為生病先來擠耶穌後來得了耶穌的救恩。
到底罪得赦免重要還是身體得醫治重要?有一次耶穌在醫病趕鬼時, 向忙著繼續帶更多的病人來到主面前的人說「我也必須在別城傳天國的福音, 因為我奉差原是為此」(路加 4:43)。耶穌醫病趕鬼是選擇性的。但傳福音就不是選擇性的了。如果醫病是主要目的,為什麼耶穌不逗留在地上更久一點?地上需要得醫治的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所以醫治特會如果只是討好這些人,卻不關心傳得救的福音, 那麼就不合神心意。如果能夠改正, 注重傳得救的信息, 就要感謝主!反對的人就沒有反對的理由了。求主幫助, 相信從今以後主持醫治特會的神僕, 以宣揚赦罪的救恩為主, 以醫治為副。
另外一個反對的原因是, 認為現時代醫學非常發達, 有的病不及時就醫會發生生命的危險。大肆宣傳上帝醫治的信息, 有時候會有誤導的作用。難道神沒有幫助醫師護士透過他們來行醫治嗎?按照神護理世人的普遍恩典(common grace) 答案是正面的。上帝降雨給好人歹人。那麼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才合上帝的旨意?我想我們應該在找醫生的同時, 求神醫治。同時做。這並非不信上帝的醫治。基督教醫院不但有禱告室, 而且有院牧, 意思就是我們追求醫治, 必須禱告神就醫生同時並進, 雙管齊下。如果有人生病, 等到醫不好才來找耶穌,這是不信的表現。如果想省錢不去就醫, 只靠祈禱或請牧師來禱告。上帝知道人心, 這也不一定是信心的行動。所以我們相信醫治特會的時候不但要宣講罪得赦免傳講福音,更要用醫治來加強信者的信心, 但是不要說「不必找醫生」。
從上面的討論。我們看到一個重要的眞理。聖經說「凡求告主名就必得救」 沒有說「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醫治」。求神醫治, 很好, 上帝有全權。祂知道什麼對我們最好。不能一概而論, 說「沒有醫好是你沒有信心!」。當然當事人必須時時反省,鼓勵信心。另一方面, 過去從未談過上帝醫治的教會不能因噎廢食, 不但不可一味反對醫治特會, 應該鼓勵信眾追求神的醫治大能, 經歴神的同在。如此行有𡚒興教會堅固信心的基本功效。
上帝的整體救贖恩典有主與副, 輕與重,永遠與暫時之分。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我們現今所處的地方是暫時的。這是一個會振動的國。肉體得到醫治只不過是暫時的。就連拉撒路從死𥚃復活後的身體也是短暫的。如果沒有將來榮耀的盼望, 復活而得靈體, 由整個存在性質的大改變, 暫時的時間空間被改變成新天新地, 死被永遠生命吞滅, 身體健壯病得醫治都是終歸無有。
教會在追求合一的事工上要互相尊重學習, 自我調整, 使更合乎神的旨意。我們所追求的不是現時短暫的東西。我們要的是靠主,罪得赦免重生得救, 進入那永遠不會振動的天國。
======================
聖經的白紙黑字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82
聖經舊約和新約共有66本。舊約39本, 新約27本。舊約的原文是希伯來文;新約的原文是希臘文。表面看來是白紙黑字。
不管原本用的不是白紙而是羊皮, 這些黑字都是肉眼看得見, 頭腦能夠大致了解的字句。但背後隱藏著上帝的靈。或者更正確的說, 是上帝的靈通過文字媒介啟示給世人。啟示的意思是聖靈把超自然的影響力注入聖經作者的心靈內。如果不是這樣, 聖經前後文不會有一貫的信息,而且互相協調。前後經過一千五百年之久由35位不同的作者寫成的。他們的背景有的是漁夫, 農夫, 有的是醫生, 有學問淵博的文人, 有受呼召為先知, 也有當國王的。寫的時間不同。但奇怪的是66本卻能如同一本書。主題是基督。
雖然神是靈, 我們因為是人, 是受到時空的限制的人。所以上帝跟人溝通必須經由物質的白紙黑字。但這些只是必要的媒介不是靈的本身。好像樂譜,不是音樂卻有需要客觀存擋, 音樂演奏家才有憑據。我們也必須有聖經使信仰有所本。但又好像音樂一樣, 只有當音樂被奏出來聽進欣賞人的耳朵而由心靈發出共鳴的時候, 才算有眞的音樂發生。同樣道理, 當一個相信並尊重聖經的人, 用心靈及肉眠看白紙黑字時, 神的話語才發出靈的光, 照入人的心靈。下面引錄有關聖經的聖經節: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提摩太後書 3:16 上半)
「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彼得後書 1:21)
「因為祢使袮的話顯為大,過於祢所應許的。我呼求的日子,祢就應允我,鼓勵我使我心裡有力」(詩篇 138:2-3)
「祢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使愚人通達」(詩篇 119:130)
「神的道是活潑的有功效的,比一切雙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與主意都能辨明」(希伯來書 4:12)
「因為字句叫人死,精意叫人活」 (哥後 3:6)。
但願我們可以來到聖經面前, 進到裡面, 共享心靈的饗宴!
———————————————————— 漫談 學問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81
什麼是「學問」?學習及詢問就是學問。學問淵博是指質或量?學問是累積得愈多愈好或只看素質精純度高?「淵博」兩者兼顧?學以致用?可是純數學有自己的天地,純邏輯亦同, 他們說「如何應用於我無關」。可是人家就是可以在純綷的東西上面建立他們要的東西。純科學研究和應用科技則有因果關係。一個是基礎;一個是蓋房子。兩個都需要。
如果大學𥚃的每一科系都有學問,那麼有沒有一種學問是可以一統而貫穿各科系的眞理?什麼是「學問」?很難下一個簡單的定義。使我們想起, 什麼是「眞理」?
耶穌說的使人得到自由的眞理是屬於那種學問?祂又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真理不夠還要道路及生命, 為什麼?整個存在背後是創造者, 還是非人格化的「道」或是Theory of Everything? 是我在 瞎問?
聖經是隱藏的超過文學作品的作品。「深哉!上帝豐富的智慧與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羅馬書 11:33)。「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歌羅西書 1:15)。聖經的論述主要是上帝是靈。靈界的活動,人豈能識透呢?在這個超級學問之下, 唉!人的學問, 只不過是神賦予人的頭腦的腦波活躍, 發生一些漣漪效應罷了!啊!天上的靈!
再回到地上了。世上的所謂「作學問」必定有學習模仿,也必定有問問題。那一個比較重要?我看是相輔相成吧。台灣的家長,孩子下課回家,就問:今天在學校上課,「學」了什麼?猶太人的家長,孩子下課回家,就問;今天在學校上課,「問了什麼問題?那個家長是比較好的家長?也許「學問」要改寫為「問學」。
猶太人守逾越節,家長每年都要問同樣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祖先要出埃及?」 答案也是一定的「因為耶和華神聽到了他們的困苦和聲音,差摩西救他們」。「為什麼要吃無酵餅,及苦菜?」還有其他問題。一問一答就是信仰代代傳承最好的教育方法。
由了解大格局進而研究細節,以致能提出正確的問題。這是帶來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即切入點。如此才能明察秋毫。孔子說「學然後知不足」就是進入正確治學之方法。辯證法,歸納法,演繹法,三段論法。這並非有科學根據。是哲學的問題。那麼什麼才是真的科學研究方法?實證歸納再演繹。對。可是科學想研究人, 把人的因素加進來, 學問能客觀嗎?研究神怎能客觀?人敢研究神嗎?「神學院」 英文叫「seminary」 有人說不, 是「cemetery」!他的意思是「人算什麼, 想把神拿來研究?活不出信仰, 只是挖掘墓中的死東西!」。
「眞理是什麼?」彼拉多面對一個太初有道又道成肉身眞理的耶穌, 問這個饒有意味的問題。他在耶穌面前,有探個究竟眞理的心,卻裹足不前,因為他情願停留在地上看得見的羅馬帝國的世界𥚃。內心不是很開懐但還是有安身之處比較妥當。是對眞理的妥協?這也是多人的際遇。感到人生的悲哀無奈與痛苦。但因著現實,有感無動。或者不敢動。
學問到底是什麼?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的意思對孟子來說,是找回失去的善心。感謝神!其實我們可以從孟子引伸,我們如果明白整個救贖計劃是恢復人失去的東西,如果相信有一位全權全智全能無所不在的神,又是慈愛的神,一心一意想把我們失去的東西補還給我們。那麼學問的眞諦就是明白宇宙的眞理,我不再一知半解吹毛求疵了。
啊!「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箴言 9:10)就是如此簡單而已。
——————————————- 「施比受更為有福」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80
這句話是耶穌講的。不是記在四福音書𥚃。是在使徒行傳 20:35,由保羅引述。他在米利都向以弗所教會的眾長老們的臨別說話, 其中引用這句話。外邦人的使徒保羅, 他自己學像耶穌,倒空自己為福音的緣故,成為帶鎖錬的宣教師, 犧牲自己全為別人。現在他不聽眾人的勸告,一定要在五旬節前冒生命危險, 趕到耶路撒冷把外邦眾教會濟貧的捐款交給教會。這是施捨的工作。
主這句話, 和一個人是否能得到真實的喜樂有直接的關係。耶穌雖然來世上受苦, 祂擁有的喜樂是世上的一切所奪不去的。祂要我們也學像祂, 天父就賜給我們同樣的喜樂。「叫你們的喜樂充滿」。
過去有一派心理學家, 主張自我形象對自我完成的重要性。先要自重自愛才能愛神愛人。這當然有一定程度的道理。但最近的心理學更證實, 在施於他人的行為當中,找到自我完成及真幸福。甚至在職場上建立營造施與的文化,同事間能形成互信的關係。 研究後已經證明對公司有利多的經濟效益。不但心理學證實如此功效, 更最近, 腦神經學(neuroscience) 實驗證明,一個人在施捨的行為當中, 腦中的感受報賞意義區, 腦波活動率顯著地往上提升!以前從未有做過如此的實驗。基督徒看到:這是上帝創造的自然界,在告訴我們「施比受更為有福」 的普遍真理。
其實這自然現象只是地上反映天上整個上帝的愛的創造本意及拯救方式。神因愛世人採用自我犧牲的方式, 道成肉身成為人。有愛必有給出去。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眞理,簡單來說可以從耶穌的自我謙卑倒空自己來了解。
「祂本有上帝的形象,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 取了奴僕的形象, 成為人的樣式,旣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 存心順服以至於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2:6-8)。想想看,這是萬能的超越的創造主上帝, 自願降低自己到犧牲自己的生命的程度, 是為了拯救世上的罪人!這是「施」的最高境界天上的典範。
耶穌得到的喜樂尊榮是超過一切的。「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 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於父神」(腓立比書 2:9-11)。這就是「福」的最高典範。主耶穌「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 就輕看羞辱, 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 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希伯來書12:2)。主耶穌因為有快要來的喜樂的盼望, 祂在地上因爲甘心以施與人服仕人的身分自居, 就已經開始享有奪不走的喜樂了。
「施比受更為有福」不論是從心理學, 腦神經醫學來看, 還是從上帝拯救方式的角度來看, 都會是最大最大福氣喜樂的來源!讓我們學會如何在施與的行為表達當中, 不期然而然地充滿耶穌要𧶽給我們的喜樂!
求主幫助我們能像保羅,更學像耶穌。學會愈施捨愈喜樂, 愈喜樂愈施捨。「受」的人只不過得到目前暫時的小福分。「施」的人所得到的福,是無可限量的。那個從𥚃邊湧出的泉源使人願意愈多愈多地無牽無掛地施與!————————————- PlanA PlanB PlanC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79
一般思慮周全的人做事都有一套計劃。規劃仝劃計劃, 短程中程長程, 樣樣都有。但更有思慮的人有「備用於萬一」的計劃, 叫做Plan B。 此plan命名為「B」最初是由避孕藥的命名來的。讓一些不正經的女人「備用於萬一」。
我們來看看雅各。他的雙生哥哥,以掃, 本是長子,因為雅各用紅豆湯騙了「長子的名分」,後來又騙了年老眼花的父親以撒, 從他得到了「長子的祝福」以掃大怒要討他的命。雅各只好逃命到他舅父拉班家。過了20年, 拉班不歡迎他,就間接下逐客令, 上帝要他回迦南也應允保護他。但上帝沒有清楚告訴他如何面對以掃。現在雅各必須回家面對以掃了。我們都知道雅各,他是一個精打細算考慮周全的人。他有plan A, plan B。我長話短說。
Plan A:先差遣僕人分批送大禮,而且稱以掃為「我主」用這獻媚計希望以掃不再對他懷恨。
Plan B: 結果聽到以掃有400人迎面而來。他就把婢女妾們及家族放在最前面, 大妻利亞的家族放在中間,把愛妻拉結及約瑟放在最後面, 自己在更後面。如果以掃不懐好意, 自己最容易逃命。
不管A或B 雅各都沒有把握。他的心極度恐懼。雖然他的計劃還是以自身安全為最優先考量。把妻兒送往雅博渡口的那邊, 自己獨自一人, 心靈的空虛寂寞壓力重重。他一生要面對最大的關卡已經逼近了。他一心在想的是萬一以掃進攻, 最壞的情況, 至少自己可以逃命。但是突然之間他遇到了神!因為上帝早就有 Plan C!祂卽然揀選雅各必定保守他到底。人的計劃是A是B 只能應付一時。神有至終最好的計劃。會在對的時刻進入。先要做的是改變人心。因此祂容許人在緊要關頭向神祈求祝福,全心倚靠祂。這點雅各做得非常到位使神悅納!雖然雅各仍在那裡用 Plan B, 神的plan C 已經使以掃的心改變了。當他們兄弟相見, 兩人感動高興摟著頸項親嘴大哭一場!此計劃的後面帶出寶貴的眞理:從抓住世界的「雅各」一變為「以色列」抓住神!「以色列」是上帝得勝的意思。
人在世上有自己的謀算, 我們大家都是一樣。「人心多有計謀, 唯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言19:21) 當你在用Plan B買保險的時候, 神旣然已經揀選呼召你了。在適當時候會以Plan C進入。問題是你要警醒明白上帝向你的帶領。警醒禱告, 不要錯過上帝的指引。當那人與雅各整夜摔跤直到黎明想要走時,雅各那個「抓」的精神從抓世界轉到「抓」屬靈的事。沒有錯過。「那人」代表神本身借著天使與人接觸。那個抓住不放神的祝福, 不祝福一定不讓那人走的執著是我們要學習的好榜樣。
切望我們抓到上帝要𧶽給我們每個人的Plan C!就能毅然決然跟隨耶穌。手扶著犂不要向後面的Plan A 及B看! 不是地上的事都不做。仍要扶犂勤做工。心𥚃相信你有plan C 。方向要時刻與神對齊! ====================================
美國總統的權力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78 周神耀
[Mljw]於2024-07-15 21:07:07上傳[71]
美國總統的權力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78
最高法院於今年七月一日裁定總統有有限的豁免權。保守的最高法官認為如果限制總統的豁免權會造成將來一些軟弱無力不敢有作為的總統, 因為動不動就有人要在總統下任後成功地告他一狀。自由派的最高法官則認為如果總統有過度的豁免權會產生霸權的獨裁總統。破壞民主體制。到底那一邊比較合乎聖經的道理?
雖然聖經沒有清楚告訴我們那一邊對,但有原則可循。我們知道權力的來源是神,而在上掌權者在地上神賦與他權柄, 目的是要他忠實地賞善罰惡, 這是屬於上帝給世人的普遍恩典(common grace) 。同時聖經又告訴我們, 所有的人都是罪人, 因此所有擁有權柄的人雖然必須受到尊重, 也必須向上帝負責。所有的人有天賦人權, 因為神以自己的形象造人。因此如果他使用權力不當, 應該有其他權力給予制𢖍。三權分立的原則起初是由啟蒙學者約翰洛克及孟德斯鳩提出, 但其來源是根據聖經的「凡人均有罪」「天賦人權」的教義: ===========================
舌頭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77
舌頭重要還是心重要? 心的重要是它的影響力很深。神是看內心的。箴言也告訴我們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4:33)。 但是在雅各書3:1-12 卻把舌頭的影響力描繪得非常可怕。小舌能說大話, 比身體其他百體更具影響力。以小制大。把嚼環放在馬嘴,可以控制馬的全身; 大船可以用小舵繰縱自如。小小舌頭如火焰, 好像星星之火竟然可以燎原, 非常可怕! 漢字「舌」是千個口,一千個嘴巴。小小僅只三寸,運𨍭起來永遠不會爛。眞是一言九鼎,可以興邦也可以誤國!
其實舌頭之果效是從心發出。心善則能說出造就祝福的好話。心惡則一句話可以瞬間破壞一心一意建立起來的好關係。問題不是舌頭和心那一個比較重要, 而是兩個如何聯接。是直通還是設有開關鈕。最怕的是人生氣的時候雖然無心, 心直口快, 如果沒有勒住舌頭, 一樣會有讓人事後懊悔莫及的殺傷力。真的是「一失(言) 成千古恨」!
結論至為明顯。「快快地聽,慢慢地說, 慢慢地動怒」。(雅各書 1:19)駕馭舌頭拴著慢慢𨍭。 啊!船舵雖神通廣大,決定方向的是船長。他的心還是最有決定性。這方面聖靈保惠師的幫助更關鍵。透過聖靈的引導,讓我們進入保守心懷潔淨舌頭的操練吧!
舌頭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76
舌頭重要還是心重要? 心的重要是它的影響力很深。神是看內心的。箴言也告訴我們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4:33)。 但是在雅各書3:1-12 卻把舌頭的影響力描繪得非常可怕。小舌能說大話, 比身體其他百體更具影響力。以小制大。把嚼環放在馬嘴,可以控制馬的全身; 大船可以用小舵繰縱自如。小小舌頭如火焰, 好像星星之火竟然可以燎原, 非常可怕! 漢字「舌」是千個口,一千個嘴巴。小小僅只三寸,運𨍭起來永遠不會爛。眞是一言九鼎,可以興邦也可以誤國!
其實舌頭之果效是從心發出。心善則能說出造就祝福的好話。心惡則一句話可以瞬間破壞一心一意建立起來的好關係。問題不是舌頭和心那一個比較重要, 而是兩個如何聯接。是直通還是設有開關鈕。最怕的是人生氣的時候雖然無心, 心直口快, 如果沒有勒住舌頭, 一樣會有讓人事後懊悔莫及的殺傷力。真的是「一失(言) 成千古恨」!
結論至為明顯。「快快地聽,慢慢地說, 慢慢地動怒」。(雅各書 1:19)駕馭舌頭拴著慢慢𨍭。 啊!船舵雖神通廣大,決定方向的是船長。他的心還是最有決定性。這方面聖靈保惠師的幫助更關鍵。透過聖靈的引導,讓我們進入保守心懷潔淨舌頭的操練吧!
胎教及愛教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75
母親節過了不久, 在父親節快到時, 我們來思想兒童教育。聖經箴言22:6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 就是到老他也不徧離」。指出教養小孩的時間愈早愈好愈有效果, 因為小孩身心靈,在仍然極幼小未成長前, 就已經有很強的感受吸收力。甚至在母腹內已經有感受力。像一張白紙, 更像海綿sponge!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心靈培養。
先說「胎教」: 在妊娠時期給孕婦創造良好的環境及心態, 會影響胎兒的健康發育。詩篇22:9-10「祢是叫我出母腹的, 我在母懐裡祢就使我有倚靠的心, 我出自母胎就被交在祢手𥚃, 從我母親生我, 袮就是我的神」。詩人受聖靈感動, 認定胎兒已經有靈的感受能力。「祢就使有倚靠的心」。現代心理學及醫學證實胎教的的重要。故理想的教育必包括胎教。聽說實驗證明, 古典音樂特別是莫紥特的音樂, 可以提高嬰兒的學習能力。
我想胎教, 在聖經中最為印象深刻的是哈拿和撒母耳。她因無子受盡侮辱。到聖殿流淚呼求心中默默不停祈禱許願, 上帝垂聽她的呼求使她懐了撒母耳。相信她信仰的DNA在肚子裡就開始遺傳給撤母耳。因為有這麼寶貴的胎教及幼教, 撒母耳從幼小對靈的感覺特別敏銳。以後成為以色列最偉大的先知。
我們可以說教會主日學的幼稚班並不是最初班, 還有胎教班, 算是第一班才對。待產的姊妹們可以一起聽安靜優雅的聖樂, 一起讃美歡笑唱詩, 聆聽上帝的話語, 禱告, 互相為肚子裡的嬰兒代求, 使胎兒有倚靠神的心。教會的主日學可以考慮胎教。我想待產的姊妹們除了參加成人主日學之外,要有特別時段為「胎教班」。
下面是「愛教」: 父母親教養孩子以弗所書6: 說「你們做父親的, 不要惹兒女的氣, 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歌羅西書3:21「你們做父親的, 不要惹兒女的氣, 恐怕他們失了志氣」。教導有方和教導內容一樣重要。用愛心正面的鼓勵比負面的指責更有教育的效果。
有一個美國學童回家拿了一張成績單交給爸爸。爸爸一看「哦!57分。不錯不錯!再三分就及格了!以後更加努力, 你必定有希望拿高分數!」 。小學生得到鼓勵從此就更有志氣。
有一個中國學童回家拿了一張成績單高高興興地交給爸爸。爸爸一看「唉呀!你怎麼搞的才拿到97分!不行不行!不到一百分是非常可惜的事。你看鄰居的小張拿一百分!以後不拿到100分, 你知道你爸爸是不滿意的!」 孩子以為爸爸會稱讚他, 沒料到這麼沒趣碰了一頭灰!大大失了志氣。
30年過去了。那個美國小孩成為美國大公司總經理。而那個中國小孩連科長都沒有他的分。
如果一個孩子, 未出母腹前, 有「胎教」。生下來在又在神愛的家庭裡有「愛教」, 他真是一個世上最得𠖥愛的幸運兒!N
————————-
以色列是選民? 周神耀牧師心靈小菜園系列-74
從舊約聖經來看, 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選民。但到了新約, 好像有兩種解讀。基督徒是屬靈亞伯拉罕的後裔, 也是屬靈的以色列人。但是保羅在羅馬書9-11章把肉體的以色列人, 圈在很特別的拯救計劃中。現今所有的基督徒的態度並不完全相同。有附和錫安主義的, 也有附和取代神學的。我們應該看聖經的全面以此來正確的分解什麼是選民。
主張錫安主義的基督徒把政治的以色列國及猶太人視為上帝的選民。這樣的基督徒對以哈戰爭和巴勒斯坦土地的紛爭一面倒支持拿丹亞戶。主張取代神學的基督徒把以色列國及猶太人視為已經被教會取代了。教會的人才是上帝的選民。因此對反猶主義者甚至加以同情。這種看法很危險。以前希特拉曾利用德國教會如此的看法支持他的「最後解決」殺戳六百萬猶太人!
為了簡要說明選民的意義, 小菜園避重就輕, 故不想解釋羅馬書及其他有關的聖經。我想以馬利亞為例, 簡單說明。她是耶穌的母親。在上帝面前蒙大恩被揀選成為眾婦女最有福的人。所以她是神的選民(選人)我們要尊敬她紀念她, 但我們不能崇拜她。因為她也是人, 路加福音的「馬利亞頌」(Magnificat) 𥚃說「我心尊主為大, 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路加1:46-47)她需要上帝的拯救。
同樣的道理, 以色列民被上帝揀選, 透過他們, 上帝的律法, 應許, 兒子的名分, 兒子的榮耀, 律法,諸約,禮儀, 都是由他們傳達給基督徒。我們要大大感謝他們。為他們的國家以色列祈禱祝福, 但我們不能把肉體的以色列民與以色列國等同於耶穌基督的教會。不管猶太人外邦人同樣都需要同一位救主耶穌的救贖。我們應當向他們傳福音, 但同時關懷肉體遺傳下來的猶太人及1948年建立的以色列國。
知道此道理, 我們才不致於走反猶或挺猶的極端路線。
苦難帶來成功 周神耀心靈小菜園系列-73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最近因公司股票在過去一年增值218%, 飛到九霄雲外, 進入富人榜第十四名。AI 時代來臨最關鍵的芯片及GPU 輝達是開路先鋒的領頭羊。最近他在母校史丹福大學演講。特別強調堅忍不拔的精神, 不被失敗打倒。他的人生過程中遇到的不少挫折。從做苦工洗碗掃廁所開始。到1993年才29歲, 創辦輝達後, 遇到兩次破產。但他愈挫愈堅不怕失敗。他眞是「失敗為成功之母」的見證人。孟子告子下篇「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也正是說到他的先苦後甘的經驗談。
聖經關於苦難有多方面的教導。
「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馬壽5:3-4)
「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 就不足介意了」(羅馬書 8:18)
「義人多有苦難, 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詩篇34:19)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後書 4:17)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
黃仁勳不是基督徒。但他9歲到美國,先住進一所浸信會教會學校的宿舍。對聖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經常回來台灣看家人。也懂得感謝使他經歷「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Denny 連鎖餐廳。最近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在台灣鼓起一陣旋風。他平易近人, 為人風趣, 喜狂夜巿。有一次邀張忠謀一起到夜市吃飯。跟菜市場的歐巴桑一起照相。
就好像他不必搞政治, 卻能趁機大大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 從他的成就及他對大學生的講話, 也間接使人知道聖經的眞理:沒有苦痛的十字架就沒有榮耀的冠冕。 No cross no crown。 ——————————————————
世界財富分配 周神耀牧師心靈小菜園系列-72
假如全世界有100個人,財富有100元, 應該如何分配?問問小學生, 他一定會說「一人一塊」。 實際上的分配劃分是:
一個大富翁:一個人獨佔50元 另外九人:共有35元每人3.9元 剩下90人:共有15元每人17毫
為什麼會這樣不平均? 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家, 歴史學家,人類學家, 神學家等都有他們的一套分析。好像很複雜,甚至理論深奧。
馬克斯, 看到這分配不均的現象,覺得他的共產主義不但可以解決問題, 自己也可以撈一把。他一出來起初口號響亮, 後來搞得天下紅禍大亂。不是一人一元, 而是有多人餓死, 有人被殺死, 有人懶死, 有少數人享受到吃死。
有一次兩隻猴子各得一塊大餅,一塊比另一塊小。兩猴子爭噪起來, 爭個不停,打起架來。結果告到一位聰明的老𤠣。 老奸的猿𤠣拿了一個稱秤。說「把你的大餅放在稱上一人一邊!」 結果稱子往一邊傾, 老稼伙說「我來切掉一點,再稱!」 他把切的餅吃光。現在稱子往另一邊倒。又說「我來切掉這邊,再稱看看!」他又吃了一塊。切太多了。現在稱子倒向對方了。「對不起,再稱!」如此一來, 左邊右邊,右邊左邊, 稱稱稱, great 啃啃啃, 直到稱子兩邊什麼都沒了。終於稱子平擺了!兩隻猴子平等了, 但也 平等窮了!
經過廿世紀的浩劫, 奇怪費解的是, 現今仍然有像馬克斯, 或像那隻老猴子的人。主張要「great reset」。甚至在資本主義為主的美國。也有左傾分子。他們美其名為:多元, 平等, 人權, 包括女人的生產權, 同志權,。仍然不出那老套。叫做「woke」階級鬥爭, 魚翁得利!
根據UBS 銀行, 2023年全球億萬美元富翁有2,544 人。快到一半年紀超過70歲。他們正加速把財產轉移給他們的子孫。同一個銀行說,年輕的一代對新科技如AI的投資以及處理地球暖化比個人慈善事業比較更加積極。這意味著主張平權(equity) 的社會政策會更加積極。除非川普重回白宮,翻轉此趨勢,恢復美國立國傳統文化。
天上的秤叫「天平」。它的稱法不同。每一個人都有價值因為他有靈魂。有上帝的形象。但在地上, 一人五千, 一人兩千, 一人一千。 每人各有不同的天份。只要努力工作就好。天平一稱價值同樣。上帝的數學與世界的算法不同。
其實那個財富分配表的90人,佔世界 絕大多數的人, 也不是每人都平均分配(各得17毫), 落差真的相當的大。因為有機會肯努力的人, 會往上爬財富樓梯。也有不幸的弱勢族群。也有永不知如何翻身的窮人。這就是本來的風貌。耶穌也說常常有窮人。這是左派的reset, 政府的政策, 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聖經清楚告訴我們要努力工作, 肯施捨, 以愛心做一個好的撒馬利亞人。「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言 19:17)。
問題是有錢人做的慈善不夠慷慨。他們的一百萬——————————————————
世界財富分配 周神耀牧師心靈小菜園系列-72
假如全世界有100個人,財富有100元, 應該如何分配?問問小學生, 他一定會說「一人一塊」。 實際上的分配劃分是:
一個大富翁:一個人獨佔50元 另外九人:共有35元每人3.9元 剩下90人:共有15元每人17毫
為什麼會這樣不平均? 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家, 歴史學家,人類學家, 神學家等都有他們的一套分析。好像很複雜,甚至理論深奧。
馬克斯, 看到這分配不均的現象,覺得他的共產主義不但可以解決問題, 自己也可以撈一把。他一出來起初口號響亮, 後來搞得天下紅禍大亂。不是一人一元, 而是有多人餓死, 有人被殺死, 有人懶死, 有少數人享受到吃死。
有一次兩隻猴子各得一塊大餅,一塊比另一塊小。兩猴子爭噪起來, 爭個不停,打起架來。結果告到一位聰明的老𤠣。 老奸的猿𤠣拿了一個稱秤。說「把你的大餅放在稱上一人一邊!」 結果稱子往一邊傾, 老稼伙說「我來切掉一點,再稱!」 他把切的餅吃光。現在稱子往另一邊倒。又說「我來切掉這邊,再稱看看!」他又吃了一塊。切太多了。現在稱子倒向對方了。「對不起,再稱!」如此一來, 左邊右邊,右邊左邊, 稱稱稱, great 啃啃啃, 直到稱子兩邊什麼都沒了。終於稱子平擺了!兩隻猴子平等了, 但也 平等窮了!
經過廿世紀的浩劫, 奇怪費解的是, 現今仍然有像馬克斯, 或像那隻老猴子的人。主張要「great reset」。甚至在資本主義為主的美國。也有左傾分子。他們美其名為:多元, 平等, 人權, 包括女人的生產權, 同志權,。仍然不出那老套。叫做「woke」階級鬥爭, 魚翁得利!
根據UBS 銀行, 2023年全球億萬美元富翁有2,544 人。快到一半年紀超過70歲。他們正加速把財產轉移給他們的子孫。同一個銀行說,年輕的一代對新科技如AI的投資以及處理地球暖化比個人慈善事業比較更加積極。這意味著主張平權(equity) 的社會政策會更加積極。除非川普重回白宮,翻轉此趨勢,恢復美國立國傳統文化。
天上的秤叫「天平」。它的稱法不同。每一個人都有價值因為他有靈魂。有上帝的形象。但在地上, 一人五千, 一人兩千, 一人一千。 每人各有不同的天份。只要努力工作就好。天平一稱價值同樣。上帝的數學與世界的算法不同。
其實那個財富分配表的90人,佔世界 絕大多數的人, 也不是每人都平均分配(各得17毫), 落差真的相當的大。因為有機會肯努力的人, 會往上爬財富樓梯。也有不幸的弱勢族群。也有永不知如何翻身的窮人。這就是本來的風貌。耶穌也說常常有窮人。這是左派的reset, 政府的政策, 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聖經清楚告訴我們要努力工作, 肯施捨, 以愛心做一個好的撒馬利亞人。「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言 19:17)。
問題是有錢人做的慈善不夠慷慨。他們的一百萬施捨只不過是桌上掉下來的餅乾碎屑, 只能粉飾門面, 無法改變分配的地貌。這就是聖經說的終極, 必須切入的原因之一。H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