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的餘數 周神耀牧師心靈小菜園系列-117
在民主制度的國家, 「多數決定」是大原則。但必須在尊重少數權益下實現決定, 否則會變成多數的專制(tyranny of the majority)。為什麼會如此?究其原因, 是一般而言, 真理握在少數精英的手中, 一般普羅大眾都是昏昏沉沉的。 Pareto Principle (帕拉圖二八原則)是20%的少數可以控制並決定整個局面。此原則應用範圍廣泛。在人文方面, 先知先覺的人永遠是少數。但他們有社會責任成為後知後覺, 不知不覺的人的領導。在民主原則掛帥的社會, 多數願意服從少數嗎?屈原的名言「擧世皆濁我獨清, 眾人皆醉我獨醒」。他是智慧的少數。可說是少到無法再少的少數以致無法紐𨍭大勢。所以在民主制度時代, 少數服從多數的大原則必須有一個大前提:必須尊重少數, 因爲關鍵少數擁有真理。而且少數不能只一個人,社會必要培養一些小群或拔群(elite)。
信仰的社區也有同樣的原理。在聖經裏有一個重要的信仰觀念叫做「餘數」或「餘民」。舊約最明顯的餘數是被耶西別廹害的先知群中有七千人未曾向巴力屈膝跪拜的。他們是上帝特別留下來的餘數。目的是掃除外幫偶像敬拜。以利亞是餘民但不必只他孤獨一人在混戰。還有被巴比倫擄去的百姓當中有少數人不向外邦的偶像跪拜。時間到有心回來建造聖殿。這些和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的就是餘數, 是神感動一些人預備以色列民復國, 恢復聖殿敬拜。在新約保羅看到以色列人當中神留下的餘數, 在外邦人信主滿足時他們會帶動以色列全家歸信基督。
聖經對未來的願景是「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 要充滿遍地, 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哈巴谷 2:24)「他們各人不再教導鄰舍和自己的弟兄說:你該認識耶和華, 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以西結書 31:34)。餘數原義是剩下的。但餘數存留目的是了全數的願景。這當然是將來的異象也是基督徒榮耀的盼望。上帝就特別珍惜這剩下的餘數。為什麼?
我們面對的是现今的教會。 在現世裏教會仍有很多瘕疵。一般信徒不冷不熱的景況也很普遍。教會的世俗化對眞理的妥協已經破壞了一些基本的信仰。在現世過程當中, 魔鬼的黑暗權勢仍然猖獗。一直想偷却毀壞欺騙奪走上帝百姓的屬靈產業。因此神特意在教會中特別保守一些少數人來力挽狂瀾做中流砥柱保存信仰的純正。也使那榮耀異像永遠活化在信徒的希望之中。在過去以色列歷史𥚃每次經過大災難後, 上帝總是留下餘種或樹丕或桩, 以備將來之大復興與成長時派上用場。所以沒有少數的餘民, 就不能能實現將來的異像, 而這異像是有關整體多數人的異像。
在眾教會當中, 或在一個教會的會眾當中, 同樣的須要有餘數的概念。一方面上帝關心所有教會。所以都會一一責備督促。好像啟示錄二, 三章的七間教會, 雖然都有瘕疵,耶穌走在七個金燈台中間。即教會仍然有聖靈同在。另一方面, 上帝要練淨教會中眾信徒當中的雜質, 即信心的冷淡甚至背道的行為。教會事工必須教導信徒力爭上游, 努力爭取到成為得勝者。單單得救不夠, 必要努力戰々競々勝過魔鬼。得勝者是由餘民起步達到的。所以要每一世代在眾教會中興起餘民型的教會做其他教會的榜樣。例如馬丁路德發起的抗議宗,因信稱義回到聖經, 挽救天主教的腐敗。他也是從少數開始。同樣的在每一個教會當中神也保守一些少數忠心火熱事奉主餘民型的信徙, 做其他弟兄姊妹的表率。比如約翰衞斯理從英國國教𥚃站起來, 也走出來。耶穌曾說「你們要進窄門, 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 路是大的, 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 那門是窄的, 路是小的, 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26:8)。「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人不配進神國」(路加福音 8:62)。今天教會要棄絕只要做做所謂「平信徒」就好了的想法。「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 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希伯來書 6:1)。
這樣的看見是根據聖經有關餘民的論述。但值得一提的是, 少數被分別出來絕對不是為了標榜自己比較屬靈, 向其他人誇口。而是扮演餘民的角色站在城牆上防衞敵人的攻擊, 保護全體不被魔鬼攻潰, 然後發動復興之火。從關鍵的餘數出發激發聖靈的大能大力!愈是接近世界末了, 這些留下來的關鍵少數愈是到了要大大發輝的時刻了。我們當然關心大多數人的靈魂。但要明白要由有決定性的關鍵少數開始, 才能影響全體。只有餘民才能改變紐轉頹勢。
新年快到。大家有沒有新年立志?如果你是基督徒要悶心自問。你要做餘民型的信徒嗎?還是做一個對神國無關痛養習慣性的的老平信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