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台灣基督教會 Taiwan Union Christian Church in New York 2/23/2025 上午10:30am 台語禮拜(現場同播) 上午10:30am 英語部實體禮拜 (沒有直播) 30-55 31st Street Astoria NY 11102 Tell (718) 278-0408
【野餐】經典童謠 Nursery Rhymes
無懼的愛/「我當他的手 他當我腳蹬」
Blackbird – The Real Group
耳鳴是大腦在求救!
✨✨✨✨✨ ※※ 搞笑的腦筋急轉彎! 1.世界上什麼人一下子就變老? 【答案】:新娘 【原因】:今天是新娘,明天是老婆。 2.一顆心值多少錢? 【答案】:一億 【原因】:一心一意。 3.颱風天氣要帶多少錢出門? 【答案】:四千萬 【原因】:颱風天氣,沒“事千萬”不要出門。 4.要考試了,不能看什麼書? 【答案】:百科全書 【原因】:百科全(輸) 5.布和紙怕什麼? 【答案】:一萬和萬一 【原因】:(布)怕一萬,(紙)怕萬一。 6.鉛筆姓什麼? 【答案】:蕭 【原因】:削鉛筆。 7.從1到9哪個數位最勤勞…哪個數位最懶惰? 【答案】:1懶惰,2勤勞 【原因】:(1)一不做(2)二不休。 8.歷史上哪個人物跑得最快? 【答案】:曹操 【原因】:說曹操曹操就到。 9.怎樣使麻雀…安靜下來? 【答案】:壓它一下 【原因】:鴉(壓)雀無聲。 幽默是潤滑劑,要笑口常開。 ※※ ✨✨✨✨✨ ✨✨✨✨✨ ※※ 在台大醫學系畢業後 長年在美執業心臟科醫師的提醒~ ‘’ 60歲以上的人,每兩個小時就必須喝一些液體 ‘’。 每當我向醫學系四年級的學生教導~臨床醫學時,我都會問以下問題~ 老年人精神錯亂的原因有哪些? 有些人提供:「頭部腫瘤」。 我回答:不是! 其他人說:是「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早期症狀」。 我再次回答:不是! 每一次拒絕他們的回答,他們的回答就會枯竭。 當我列出三個最常見的原因時,他們更加張口結舌! 答案是: - 不受控制的糖尿病 - 泌尿系統感染 - 體內脫水 這可能聽起來像一個笑話,但事實並非如此。 60 歲以上的人通常~不太感到口渴,因此除了三餐飲食外幾乎不太喝水。 當周圍沒有人提醒他們喝水時,他們很快就會脫水。 脫水很嚴重,會影響整個身體,可能會導致突然的精神錯亂、血壓下降、心悸加重、心絞痛 (胸痛)、昏迷甚至死亡。 這種漸進式忘記喝水的習慣開始於 60 歲,那時我們體內應有的水量剛剛超過 50%。但60 歲以上的人的體內水儲備量較低,這是~自然老化過程的一部分。 但還有更多的併發症。 雖然他們脫水了,但他們仍然不喜歡喝水,因為他們的內部平衡機制在退化中。 結論: 60歲以上的人~容易脫水,這不僅是因為他們的供水量較少,而且還因為他們~已感覺不到體內缺水。 雖然 60 歲以上的人可能表面上看起來很健康,但體內反應和化學功能的日漸表現,會損害他們的整個身體。 所以這裡有兩個警報~ 1) *養成喝液體的習慣*。 液體包括水、果汁、茶、椰子水、牛奶、湯和富含水分的水果,如西瓜、甜瓜、桃子和菠蘿; 橙子和橘子也有效。 重要的是,每兩個小時,你必須喝一些液體。 記住這一點! 2) 對家人關懷的警覺:60 歲以上的人要經常提醒他們補水,同時觀察他們...。 如果您意識到他們排斥液體,並且一天又一天,他們易怒、氣喘、缺乏注意力,這些幾乎肯定是脫水的復發症狀。 請 將此信息分享給其他人! 您的朋友和家人都需要自己瞭解這些知識,幫助自己及他人變得更健康、更快樂。 *很適用於 60 歲以上及所有的人*。 ※※ ✨✨✨✨✨ ✨✨✨✨✨ ※※ ----老了以後?---- 一篇網路文章.值得細讀與深思,(在孤獨中,人的尊嚴也會喪失殆盡) 文章內容: 我今年七十歲,老伴六十八歲。 退休前,我們夫婦都是國營電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我的兩個兒子,都在國立大學畢業之後繼續深造,取得了高學歷後,如今都在北部定居。 我們夫婦的老年空巢生活,過了將近有十年了。 起初,一切似乎都還和諧,充裕的養老金足夠老兩口安度晚年。 那段時間,我們還經常出門旅遊,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 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這對在撫養子女上「功德圓滿」的老人,卻越來越感受到了垂暮生命的重荷。 兩人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尤其到了最近兩年,更是每況愈下。 我患有嚴重的心臟病,老伴患有嚴重的高血壓,日常生活中,老兩口是彼此的醫生,一個替另一個量血壓,一個監督另一個按時服藥。 老兩口知道控制病情的重要,心裡都很清楚,一旦其中的一個倒下了,另一個都沒力氣將對方背出家門,而且,另一個也勢必會跟著累倒。 這種擔憂在今年年初得到了證實。 當時我的心臟病突發,幸虧鄰居幫忙,打電話叫來了 119救護車。 老伴也想跟著救護車一同上醫院,被鄰居好說歹說地勸住。 鄰居也是好心,擔心老太太跟到醫院去只會把自己也急出毛病來。 老伴留在了家裡,可是當天晚上,一個人在家的老太太突然感到天旋地轉。 依靠平時掌握的醫療常識,老太太理智地沒有進行多餘的掙扎,而是就地躺在了地板上。 躺下後老太太就感覺到完全動彈不得了,整個身子已經完全不受自己的支配。 她說,那一刻,她認為自己要完了。 就這樣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直到黎明時分,老太太的病情才漸漸緩和。 她始終不敢動,更不敢睡著,她怕自己一旦睡著了,就再也不會醒過來了。 等到第二天,鄰居發現了,也是喊來了 119,後腳跟著前腳,把老太太也送進了醫院。 這件事情發生後,我們夫婦的空巢生活正式敲響了警鐘。 我們不是沒有想過去北部和兒子一起生活。 以我們倆的收入,即使生活在北部,也不會給孩子們增添太多的負擔。 兩個孩子目前在北部生活都算穩定,也都買了自己的房子,買的房子,都是三十坪左右,合計下來,這兩套房就將近七、八千萬了。 買完房子,他們的人生,基本上就被套死在那三十坪上了。 他們各自的一家三口,也夠住下我和老伴了,但孩子們誰都不主動開口請我們去住。 有一年過年,全家人都在,兩個兒子.媳婦用開玩笑的方式互相說: 現在台灣的人均居住面積,小康標準是十幾坪,如果咱們誰家再擠進兩個人去,立刻就生活在小康線以下了。 也許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和老伴當時只能相視苦笑。 若是我和老伴在北部租房住,即便我們住在北部了,兒子就在身邊,可是日子一樣是我們老兩口自己過,還是空巢家庭,頂多周末的時候孩子們能過來看一眼。 這樣就等於是白白花了一筆冤枉錢。 思前想後,唯一的出路就是我和老伴獨守空巢。 對於暮年的生活,我們不是沒有做過設計。 可是現在看來,事情沒有發生之前,我們的想法都太過樂觀了些。 當年我們退休的時候,想著自己老了,絕不拖累孩子們,我們老兩口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自從他們考上大學那天起,就已經是“功德圓滿”了。 從此,在彼此的義務上,都不做強求。 那時我們想,我們在自己的老年,依靠自己不薄的退休金,可以游山玩水,完全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直到老的哪兒也去不了的時候,就找一個小看護伺候我們。 起初一切都按照我們的計劃進行著。 我和老伴退休後,年年去外地旅游,在中部,我們還租了一間民房,連續三年都在那邊過的夏天,自己買菜做飯,就像居家過日子一樣。 我們自得其樂,孩子們也很高興,都說自己的父母真是瀟灑。 因為彼此無擾,我們老兩口和孩子們的關系處理得非常融洽。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這樣的日子沒有過上十年,計劃就完全被打亂了。 我們沒有料到,自己的身體垮得會這麼快。 只能終止雲游四方的日子了,提前進入請看護的程序。 可是,真的開始請看護時,我們才發現自己太幼稚了。 在我們的想法 : 花錢請人為自己服務,就是一個簡單的雇傭關係,只要付得起錢,一切就會水到渠成。 誰能想到,如今請看護難,居然已經是一個社會問題了。 我們最先找了一家公司,伺候兩個老人,對方給出的要價是每月三萬元。 這個數目雖然也在我們能夠承受的範圍內,但還是讓我們有些小小的驚訝。 在心理上,我們認為價錢是高了些。 老伴有些想不通,我還給她解惑一番。 我說: 既然是市場化了,這個價錢一定就是市場自我調節出來的,是被供求關系所決定的。 通過這個價格,我們就可以得出,如今老人對褓姆的需求有多大,供不應求,所以才導致出了這樣的價格。 你看,我們這研究所剛剛畢業的研究生,一個月的工資也就是三萬塊錢,可是一個不用受太多教育就能勝任的看護人員,也開出了和一個研究人員同等的薪酬標準,這個價格不能說沒有一些扭曲。 但這就是現實,我們處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購買服務,只能接受如此的定價。 好不容易,老伴的思想工作做通了,第一個看護被請進了家門。 但聘請看護服務的交易方式,遠遠不像我們購買其他商品那麼簡單。 購買其他商品,基本上還有個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在裡面,但外聘家庭養老服務,這裡面的不確定因素就太多了。 這個小看護為我們提供的服務品質,遠遠和我們的預期不相吻合。 我們老倆口也是自認有修養的人,但是的確難以容忍。 於是又換了一個,每個月還多給出二仟塊錢。 但是隨著付出的價格抬高,獲得的服務質量與預期的落差反而更大了。 就這樣接二連三換了四個看護,最終不約而同,我和老伴都決定不再嘗試這條路了。 我們決定,在我們還能動的情況下,彼此照顧對方。 這裡面沒有不理性的因素,我們都是學理科出身的,不會感情用事,任何決定,都是經過理性推理出來的。 但是現在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理性思考的確有僥幸的成分在裡面。 老年人的身體狀況,更是個不可估算的變量。 發生在老伴身上的危險,讓我知道了,現在身邊有個人還是非常必要的,起碼不會讓我們在突發險情的時候坐以待斃。 上次老伴被救,是因為我們防患於未然,留了一把鑰匙在鄰居家裡。 鄰居很負責任,我住院後,就擔心我老伴一個人會有什麼不測,一大早敲門問安,沒人應門,這才開門看到了躺在地板上的老人。 這種僥幸的事還敢再重演嗎? 不敢了。 現在我和老伴又有了一個共識,那就是住院兩個人必須一同去,反正以我們現在的身體狀況,任何時候都夠得上住院的條件。 我想啊,也許我們最終的那個時刻,會是雙雙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彼此看得見對方,一同閉上眼睛。 如果真是這樣,那可的確就是功德圓滿了。 現在孩子們當然很著急,可也只能勸我們再去請看護。 他們總以為我們是捨不得花那份錢。 根本體驗不到,這種買賣關系到如今的混亂,不是你支付了金錢,就一定能夠換來等值的服務。 他們不知道,這種「等值」的要求,更多的還是指人的良心。 是良心和良心之間的換算,可是如今人的良心,是個最大的不確定值,最難以被估算和期待。 我們住院後,兩個孩子都回來了,當孩子們出現在病房門口的時候,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情感上的滿足。 那一刻,我居然有些傷心,就好像自己受了什麼天大的委屈一樣。 老伴更是哭得一塌糊塗,孩子們越安慰,她哭得越兇。 好在我還算比較剋制,如果我也落淚,孩子們會感到震驚的。 我從來沒有在兩個兒子面前掉過淚。 孩子們不會理解他們的父母怎麼會變得如此脆弱,就像我年輕的時候一樣,也一定是難以理解如今的自己。 在醫院陪了我們幾天,看我們的病情都穩定下來了,孩子們就回北部了。 他們太忙。 是我讓他們回去的,有生以來第一次,我在理性思考的時候,感到這麼違心。 孩子們走後,我和老伴突然變得特別親。 不是說我們以前不親,是這次事情發生後,我們之間那種相濡以沫的情緒變得空前濃厚。 我們倆的病床挨著,各自躺在床上,伸出手,正好可以牽住彼此的手,我們就這樣躺在病床上手拉著手,連護士看到都笑話我們,說我們比初戀的情人還要親密。 護士說得沒錯,我和老伴年輕的時候,好像都沒有像今天這樣情重。 這就是相依為命啊。 我們手拉著手,各自還弔著點滴,我覺得液體滴進我們的血管裡,就融合在了一起,這種感覺真好! 在醫院裡,我和老伴商量了下一個決定—— 我們要住進養老院去。 出院後,我們立刻考察了一下,有幾家養老院還是不錯的,比較正規,主要是管理相對嚴格,畢竟是有那麼一個機構,為老人提供服務的人員,有組織的管理。 這樣一來,就杜絕了老人在家養老,而看護關起門來稱王稱霸的可能。 你要知道,老年人的狀態決定了,在私密的空間裡,相對身強力壯的看護理們,他們絕對是處於弱勢地位的。 我們看中的那家養老院,還提供家庭式公寓,就是一個小家庭的樣式,廚房、衛浴設備一應俱全,我們並不需要過集體生活,每天服務員會送來三餐,自己願意的話,也可以自己做飯,醫務人員會隨時巡視老人的身體狀況。 當然,收費比較高,一個月我們兩個人需要交納六萬塊錢。 這個價格我認為是合理的,吃住、醫療保健都在裡面。 入住手續我們已經辦好了,現在只等養老院的通知。 這家養老院的公寓房數很少,需要排隊。 去養老院,看來就是我和老伴兒的最後一站了。 也許真的是走到人生的盡頭了。 這段日子在家,我和老伴總覺得是在和什麼告別,情緒上不免就有些低落。收拾收拾東西,每天夕陽落山的時候,我們老兩口就坐在陽臺上說一些過去的事情。 這套房子我們住得並不是很久,退休前才換的,也就住了十年左右的光景,可是如今就好像是人生前一個階段的最後一個驛站了。 從這個門走出去之後,我們的人生就該進入落幕的倒計時了。 我們這一輩子,傳統觀念不是很重,自認為我們的生命和孩子們的生命應當是各自獨立的,可是如今看來,人之暮年,對於親情的渴望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這是我們獨有的民族性格,而現代說法,到底是一個西方觀念,所以,當我們國家邁向現代性的時候,獨有的這種民族性格,就讓我們付出的代價、承受的撕裂感,格外沉重。 老伴現在特別思念孩子們,我也一樣。 這些日子突然想起的就總是兩個兒子小時候的樣子了。 有時候還會有些錯覺,好像看到他們就在這套房子裡玩耍。 實際上,我們搬進這套房子的時候,他們早已經在北部落戶了。 這種視覺上的位移,在物理學上也許都能找到符合科學的解釋吧,就像海市蜃樓,我想也許不完全是個主觀上的錯覺。 前兩天我和老伴做了一個大工程,就是把孩子們從前的照片都整理了出來,分門別類,按照年代的順序,掃描進電腦裡,給他們做成了電子相冊。 我還買了兩部平板電腦,分別給他們儲存了進去。我想,有一天,孩子們也會開始追憶自己的童年吧。 這也是給我們進養老院做的準備工作。 要離開家了,我和老伴想了想,需要從這個家帶走的,好像並沒有太多的東西。 除了我們的健保卡、身份證,好像唯一值得我們帶在身邊的,就只有孩子們的照片了。 人生前一個階段積累下的一切有形的事物,我們都帶不走,也不需要帶走了! 後記 : 請孩子們和兄弟姊妹們,好好看幾遍這個文章,不多年後,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早做打算和規劃吧! ...與做為子女的我們分享築夢于港都.114.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