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主流媒體的報導中,美國經濟似乎永遠在「滯脹」與「衰退」的邊緣搖搖欲墜,要不就是批川普「擴權」,讓人看得頭昏腦脹。與其被20秒的媒體soundbite和記者亂七八糟的解讀轟炸,不如直接聽聽川普政府內閣成員在播客上的長篇剖析。商務部長、財政部長紛紛登上《All In Podcast》等平台,一講就是一小時以上,毫無保留地闡述政策藍圖,透明得讓人安心。這可不是左派媒體抄來抄去的二手貨,而是第一手資訊——從源頭取水,清澈見底。
今天的主角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一個曾在1992年與索羅斯聯手擊垮英鎊的傳奇人物。他最近在《All In Podcast》上的訪談,揭露了他對美國經濟的診斷,以及如何解決民眾日益嚴重的「負擔不起危機」(affordability crisis)。這不僅是一場政策解說,更像是一場經濟手術的現場直播,而貝森特手握手術刀,準備讓美國經濟「再度私有化」。
從華爾街到政策決策:真實故事
貝森特的父親是房地產開發商,從小耳濡目染經濟波動與風險,他記得父親的教誨:「好景不常在,要隨時準備迎接衰退。」這種風險意識陪伴他一路走到耶魯大學,並在投資大師羅傑斯(Jim Rogers)門下實習磨練市場直覺。他師承德拉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後者那句著名的「做豬需要勇氣」(It takes courage to be a pig)影響他深遠,培養他果敢的投資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