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最愛網
會員中心 贊助提供 徵求志工 線上電台 優惠精品 合作夥伴 關於我們 連絡我們
 
         
  首頁 > 影音網>萬事都互相效力 周神耀牧師心靈小菜園系列- 147
萬事都互相效力 周神耀牧師心靈小菜園系列- 147

原著

[周神耀牧師]於2025-07-10 00:07:07上傳[]

 

萬事都互相效力
   
  周神耀牧師心靈小菜園系列- 147

   今天小菜園要暫時變大一點。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 8:28)。

這經節是安慰鼓勵人最常引用的經文。我想試著解釋這句, 更加明白𥚃面豐富的意義。

「我們曉得」 - 
保羅的意思是這句話是上帝啟示的眞理。不只是他自己經歷後的感想。當然神的話語, 信的人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證實。

「什麼人得益處?」 - 
首先要問:萬事都互相效力 「叫愛神的人」,及「叫按神旨意被召的人」得到益處。是那種人?指兩種人? 不是!是指一個人要同時愛神, 自己也是被召。

我們常引用「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卻忘了接下來的一句:「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保羅為什麼特意加上這一句?有很重要的原因。今日我們會認識神且愛祂是因為神早先愛我們,預定揀選並呼召我們。這樣的了解使我們進入一個和神有分不開永久牢靠的關係, 也就是得「益處」的真義。

神預先定下要救我們早在創世以前,這是永世裡奇妙的奧秘。在宇宙仍未形成以前,即在永恆𥚃,神已經對你我有計劃了。以弗所書1:4說「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所以關於你我的事,早已預先定好了。說得更明顯一點,神還沒把你造在母腹中,祂已曉得你了!(耶利米書 1:5)「禰所定的日子我尚未過一日, 禰都已經寫在禰的冊上了」(詩篇 139:16)。

神是創造主。這受造的世界一切都在祂掌控之下依照祂的旨意進展。 但這並非宿命論(determinism)一成不變。上帝因著人愛祂或回應祂的愛, 使萬事互相效力進入命定(destiny)。要了解預定,就要了解預定者。上帝因為祂愛的本性, 在預定𥚃面特別留一個東西,什麼東西呢?我們姑且叫它為變數(variable)吧,這變數是祂創造人時依照祂的形象款式放進人𥚃面的,只有人才有。就是人的自由意志。因此神的預定是「活預定」不是「死預定」。

「上帝造人及自由意志」 - 
神先愛我們,祂喜歡我們以愛回應祂。聖經告訴我們「神就是愛」。(約翰一書4:8)。三位一體的神,在永恆裡互愛。同尊同榮同等互愛。神創造人是從這個永恆的愛延伸到地上的時空𥚃。但進到地上的愛必須在自由選擇中產生。愛是不逸強的。不是機械式的。如果是勉強機械式,那樣的愛就不能產生價值。上帝造人按照祂的形象與款式。其中包括自由意志。有自由意志才能主動做選擇。主動地去愛。才是眞愛。

如果亞當夏娃沒有自由意志他們就不會犯罪吃了禁果了。那不是很好嗎?其實是不好的,為什麼?人就變成機器了。我們知道只要在機械人內放置一個程式(algorithm),它就一定去做某些事, 不會去做某些事。但神不要這麼做,祂不想造機器人。機器人不會愛祂也不會被愛,不合乎祂創造人的本意。旣然上帝創造人是因著愛,祂必須設計,使人能進入愛的互動之中。有愛就有變數。有變數就有冒險。由此我們看到一件事,在創造人的時候,神因著愛就已經在伊甸園奠下一個「互相效力」的基礎模式了。

「益處」 -
在伊甸樂園𥚃,亞當夏娃自願選擇愛神。愛神就尊命, 看到善悪果樹就決定繞過去不去吃果子。如此神與人在樂園𥚃有彼此相愛而得的最好的享受,即父親與兒女的關係。這就是最初最高的「益處」。這樂園中的「益處」一直享受直到受撤但的誘惑後才破壞。我們現在是活在失去伊甸園的地上。我們得到的益處是各種屬靈的福氣, 但有一個方向。即朝著恢復伊甸樂園的方向。在萬事互相效力之下不斷地回應神的恩典, 漸漸長成神兒子的模樣。「效力」在原文有正在進行工作的意思。

「預定及自由意志, 進入命定」 - 
從上面我們看到亞當夏娃在伊甸園時已經有萬事互相效力的原則。我們是亞當的後裔。神對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命定。在樂園外邊但仍然有自由意志。詩篇138:8 說「耶和華必成全關乎我的事」,但是這個命定雖然好像是給每人預先量身訂做的衣服,是關乎你的,量給你穿的,但是須要你自己選擇把它穿上才算是衣服, 進入命定。所以互相效力的「萬事」包括神的預定所興起的環境安排和人的自由意志選擇回應兩方面,一個也不能少。一方神已經定下關乎你的事,但另一方面你要敬畏祂愛祂,祂就成全。兩方面合拼在一起。我們姑且用物理學的力學做比喻,可以說這兩個力道好像兩股「向力」(vectors),神會把一切關乎每人的事都圈進來,但你必須一一選擇,互相效力, 使兩股向力互相配合產生合成一股的向力(combined vector) 使我們進入命定。可見這個命定是活的,是一個由「互相效力」而進入的命定。宿命論的神明就沒有這個雅量。這個「互相效力」的力道由樂園開始,延續到我們地上。不但得救需要此力道, 得救後更加須要。因為在得勝的過程當中,我們要自由選擇聽聖靈的聲音還是聽魔鬼借肉體誘惑的聲音。

「個性與命定」 - 
在文學創作中常見一個人的個性決定了他的命定。沙士比亞戲劇有不少角色是由個性產生行動,行動都受到個性的影響,最後還是個性決定下場,不是人的刻意決擇可以翻轉個性所注定要帶來的命定。比如哈姆雷特的悲劇下場全是由他人格的悲劇特質所導致的。他後來的後悔改變作風無法扭轉悲劇的下場。文學的描述畢竟是宿命論者的講法,描述世上的悲劇很多是個性導致。但「互相效力」的真理則超越文學的眼光,聖經啟示的真理是,上帝不只賦與每人個性,祂給人潛能。好像有人拿到一千,有人拿到兩千,有人拿到五千。這是先天預定的。但神讓人有自由活動空間,來成全天賦的潛能。所以每人的個性有潛在的東西,不但不會影響命定, 反而上帝要人運用自由選擇使聖靈進入改變個性使之更新,翻轉進入更成熟的命定。朝向最大的「益處」。聖經𥚃有很多信心的偉人改變翻轉個性的感人故事。

「猶太新年的啟示」 - 
這兩個力道或向力(vectors) 交互效力,也表現在猶太人的文化中。在希伯來的傳統觀念中,每年過猶太新年(Rosh Hashana)他們不說「新年快樂!」。他們是說「願生命冊上有你的名字!」。這好像上帝給每人一活動劇本,要我們自己放入細節,以致終結篇會如何,由原本神賦予的基本架構及後來我們加入的細節互動調適來決定, 每人的生命冊最後的板本。上帝在預知中雖然早就明白,但為了使我們得益, 在計劃時 factor in人的 inputs(將人的資料放入考量中)。申命記有一個生死的選擇:「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做見證,我已經將生與死,祝福和詛咒,擺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申命記 30:19)。摩西要求以色列人在生命與詛咒之間做個選擇。猶太人在新年互相問候用的話是要重新立志。「願生命冊上有你的名字!」。就是要每人每年重新做選擇。

「約瑟的故事」 -
舊約創世紀約瑟的一生記載,是一個好例子。使我們更能體會,且實際看到萬事如何互相效力。神早就預定以色列傳承亞伯拉罕的大福。所以借著約瑟要做埃及宰相來救雅各一家,使他們在埃及形成以色列民族。從何處看出?首先神讓雅各有徧愛。編編愛約瑟。只有他有彩衣穿,引起哥哥們的嫉妬懷恨在心。這當然是不好的。但也是神在祂救贖計劃中允許的。當他十七歲的時候,神又讓他喜歡作夢。其中有一個夢是太陽月亮及十一顆星向他下拜。引起哥哥們更加恨他。有一次雅各差約瑟到他哥哥們放羊的地方,哥哥們趁機想殺死這個做夢的小弟,本來想殺他,剛好有一乾井,正預備把他丟進去時,剛好有駱駝商隊經過,猶大提議, 約瑟就被賣到埃及,又剛好賣到護衞長波提乏家當奴隸。但約瑟不因環境惡劣選擇離開神。約瑟一直堅持一顆愛神的心。他在每個際遇都選擇以神為中心,所以他一點沒有埋怨自己的遭遇,結果神使他做事一切順利,在主人面前蒙恩。不久由奴隷升為最被器重的家宰。長話短說,約瑟因他對神的忠愛,當主人的太太抅引他時,他不敢得罪神,拒絕主人太太的誘惑,以致被誣告入嶽。剛好一個洒政官下到同一監嶽。如果約瑟不入監嶽那裡有機會替洒政官解夢?又那有機會,當法老做一個夢沒有人能解夢時,剛剛好洒政在場,想起約瑟就介紹他為法老解夢?這些「剛好」加「剛好」豈不都是神的刻意的安排?不但如此,約瑟更因解法老的夢知道埃及有七年豐收七年飢荒,就提供糧食計劃救了埃及全地和其他地方免受飢荒之殃。他升為全埃及的宰相, 豈不是根據神早先的計劃奇妙的安排賜給約瑟? 想想看當哥哥們下到埃及買糧時見到宰相竟然是約瑟時,發抖向他下拜!這不是正如他十七歲所做的夢嗎?這時約瑟講出的話,就是 「萬事互相效力」的神學。「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創世記 45:4)。是的,哥哥們做的是「出賣」,但在神的計劃𥚃,是神的「差遣」。 「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世記 50:20)。看,表面是哥哥們是惡意要害他。但從神預定的角度來看,不是!原來是好意啊。因著神的安排加上約瑟選擇持守忠愛神,很多剛好發生的事,互相效力配合, 以色列民就能進入得到大益處的命定。

「信心的追溯」 -
依照時間的順序,一個人得救的經驗是由後面的信心轉回到對先前的認識。這是一個信心追溯。決志信主之後, 經騐到神的靈和人的靈同時見證說, 原來我是神的孩子, 就呼叫「阿爸父神!」(羅馬書8:16)。 他會覺悟說「哦!原來這個救恩老早就為我預備的!不然怎麼可能有如此奇妙的安排?剛剛好遇到某某人又剛剛好要去某個地方做某件事,又剛好接觸到某人才有機會聽到感動的消息,被聖靈觸摸。今天有這樣的人事物的安排使硬心的我竟然也服輸了,就來到主前信靠祂。這個信心追溯使一個人信仰有根有基。不是只有感情更有理智的層面。「啊!原來神在創世前就為我預備的!」。耶穌說,「我父把羊賜給我,祂比萬有都大,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裡把他們奪去」(約翰10:29)。保羅的感動正是如此!他說,「今日我成為何等樣的人都是基督的恩典才成的」。也就是他深深體騐到一個信心的回溯,使人對得救有最牢靠推也推不開的「把握」。保羅在羅馬書8:38-39 宣告這個把握說,「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𥚃的」。這是神的預定及人的自由意志最美好結合的體驗。

「預定與預知」 - 
雖然人的信仰經歷的時間順序是由後倒推到前, 這是從人的信仰經歷的角度。實際的順序是神預先定意要呼召誰,之後神才興起環境和機會,使他選擇接受呼召來愛神。有人提出一個問題,上帝早先呼召某人是不是因為預先知道此人後來會選擇信祂愛祂,所以才呼召他?如果預知那人雖然有機會聽到福音還是拒絕了,神是否就不呼召他?還是仍然呼召他呢?也就是說上帝是否先「預知」才「預定」?聖經的敎導是如何?仍然召他嗎?還是不呼召他?

我們來看幾個例。上帝預知亞當以後會背叛祂為什麼仍然要給他自由意志?還有,預知一切的上帝怎麼會在創造人類之後,說祂「後悔」造人,要用洪水淹沒他們呢?有否解答?我們不能只看聖經的一部份。要看整體的聖經一貫的主題:是神的整體的救贖計劃。由此角度來看。神的「預知」是由永遠的角度一直看到更遠的終末。這是祂的事。但是祂的「預定」對我們來說的,從地上的角度來看和我們有關。神的「後悔」並不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思想。而是用人的言語表達憂傷。 如果沒有亞當的背叛那有後來耶穌的救贖呢?可見這個「變數」所帶來的結果其實是不管人怎樣選擇仍然至終在祂「預知」之下。

歴代以來的神學爭議, 關於預知, 預定, 揀選, 呼召和自由意志回應之間的爭論就是如此反復思考,好像進入迷宮!我不想要在這沒完沒了的思考中進入死胡同。総之,要謙卑信靠上帝,記得我們是在地上, 只要做我們自由選擇的本分就好了!神看到我們的努力必定是高興的。剩下的是祂的事, 其實創造之前沒有時間。所以神的「預知」其實是「常知」。是先預知才預定?這對上帝而言是沒有前後的分別。祂不必預先知道。對祂來說「預知」「後知」在祂毫無不同。祂有最好的安排。我們存在於時間內的「人的思維」怎麼能完全明白不受時間限制的「神的思維」泥?用人的思想猜測神只能使人分門別類造成不同學派而已。

「整體的命定」 -
萬事互相效力的道理不只是關乎個人,也包含家族,社會,國家,大至整個世界的命定。擧一個例:福音遍傳全世界是神早就定規的。耶穌更頒佈「大使命」。如果耶路撒冷的信徒不受大廹害, 信徒不必逃難。但在逃難中他們勇敢地選擇一面逃一面宣教。又如果沒有安提阿教會差派保羅巴拿巴向西邊海外傳福音,又如果沒有馬其頓人的呼聲,也許今天福音的世界版圖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猶太人不長久棄絕福音, 也許福音不會大擧向西傳到歐洲又到美洲。這些都是萬事互相效力的「萬事」之一。而「益處」也是因為有許多「愛神」的人。這也是上帝早已安排的。上帝有長遠的目標。以後在外邦人得了豐盛(也許人數增加)以色列會全家歸主。

我們來看整個世界。目前看到新聞報導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藝術各方面的活動有愈來愈多觴目驚心的事。有打杖及打杖的風聲。我們有萬事互相效力的教導就可以看清楚上帝在大水汜濫仍舊坐著為王掌控一切。不致眼花潦亂失去信心。反而我們要積極参與上帝在地上各國之中的事工。因爲這些事不管是順是逆, 必與我們的參與工作進行互相效力的工。雖然神會按計劃進行完成祂的終極目標,這目標的順利達成也須要信主的人的參與。上帝喜歡我們進入互相效力的萬事之中。真的這麼大的普世性目標上帝要我們參與嗎?要!耶穌在主禱文中有一句敎我們要如此禱告:「祢的國降臨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是告訴我們要祈禱天父使神國降臨全世界,祂的旨意進入世界各地, 如期完成。在但以理書 2:21 但以理說「祂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沒錯,但聖經同時也告訴我們要為在上撑權的禱告。這就是說神喜歡我們參與。神要完成某件事,神呼招某人完成此事,如果他拒絕,祂會呼招其他人。上帝要做的事終究必使萬事互相效力來完成。

去年七月十三日川普總統在賓州一個城市競選時突遭受槍擊,右耳破皮流血。他的勇敢不怕死的表現打動多少選民的心無法詁計, 大大幫助了他的勝選。川普說「上帝留下我的生命是有祂的目的」。不幸事件嗎?不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大福!相信不知有多少人在川普兢選時天天為他禱告。讓美國走向復興之路。禱告絕對是萬事中最重要的事!

神的預定雖然有絕對優勢,卻有一彈性,祂故意留下一個變數給人,個人, 一族人或一個國家, 來反映出祂愛人的心意。因為祂雖然可以自己做事卻喜歡人參與祂的工成為祂的同工。祂雖然有全權卻留給人有自由選擇的機會。所以我們要認真為在上掌權的人禱告, 為國家守望禱告, 使國家進入美好的命定。這就是神的愛透過萬事互相效力來表現。可見「萬事」不只個人也包括人群社會國家的大事。

「有預定滅亡嗎?」 -
另一個問題是,是否有些人預定要滅亡,好像聖經中的猶大?我們知道神是要萬人得救的。提摩太前書2:4 說「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但是祂也預知某些人會拒絕神愛的邀請。有些人硬著心拒絕福音,忽視神的存在到底。故意不認識祂。這種情況,神只好恁憑他了。羅馬書1:21「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也不感謝祂。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 無知的心就昏暗了」24節「所以神任憑他們𢌥著心裏的情慾行污穢的事,. . . .」。舊約的所多瑪蛾摩拉的人,逞著肉體情慾一味向下沈淪,那只有地嶽的永火等著他們了。猶大遭遇的是最悲慘的下場,耶穌一再給他機會,也給他洗腳。但他就是一再拒絕回頭。最後耶穌只好對他說「你所做的快做吧!」(約翰13:27)。這就是說「恁憑你吧!」。其實猶大的滅亡是因為他的自殺。他出賣耶穌後很後悔,但悔而不改。如果不去自殺,並非完全沒有希望。耶穌是因為「預知」猶大的下場才會說「他不生下來倒比較好」。但上帝還是「預定」他生下來啊!

「上帝的四層旨意」 -
我們可以把上帝的旨意分成四個層次,比較能了解以上所論述的道理。1,神的原旨,2,神的安排,3,神的允許,4,神的恁憑。這四個層次就是:原旨,安排,允許及任憑。

從永恆的角度來看,神的「原旨」是不會變的會貫徹到終極。這是第一層次。這是天上的事無須萬事互相效力。但我們人生活在時間空間的限制裡,神就用「安排」和引導來行使祂的旨意,包括把人的自由意志引進來,這是第二層次。自從罪進入世界活動以後,神為了要達成祂的旨意,他有時「允許」惡人活動。即允許魔鬼在地上有活動空間。神允許惡是利用惡來達成祂的旨意。以色列的歴史中,例子很多。比如神允許法老王,尼布加尼撒王苦害以色列人。這是第三層次:「允許」的旨意。這兩個層次,神使萬事互相效力,我們容易了解。

最後一個層次較難了。好像神放棄了祂本來想做的。祂「恁憑」惡人作惡,使他們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正如以賽亞書6:9-10的描述。羅馬書 1:24 説「神任憑他們逞著心裡的情慾行污穢的事」。這種「恁憑」好像人預定被踢除救恩門外。真的是那麼可怕嗎?

那麼怎麼解釋「萬事」包括「一切事」呢?很難。很難了解!也許從數學的「默認值」(default value)的理論推理,也許我們可以稍微了解一點。這個被除去的,其實也是在上帝考慮的程式裡面,即「零價值的價值」。這是一個極可怕的景況:「萬事互不效力,叫不愛神的,就是被棄絕的,得不到益處」。神的愤怒的「任憑」非常可怕!所以有預定滅亡的案例。

「神學的死胡同」 - 
根據以上的論述,我們來看看加爾文的預定論(Calvinism) 及阿米紐自由意志(Arminianism) 的神學爭議。加氏一方面高擧神的全權忽畧人的自由意志, 另一方面阿氏高擧人的自由意志而忽視神的預定。信徒不要掉入出不來的泥澡𥚃。雖然兩方面都有重要寶貴的真理,使教會紛爭背後是魔鬼的詭計!歸正信仰的人有人竟然說「不必宣教因爲神早就預定了」。這是錯解加爾文神學。已經說明了預定是活預定不是死預定。浸信會的人有些人說得救不是上帝揀選人而完全是人揀選神。是人主動做一切得救的決定。如果如此推演下去, 神變成什麼?完全被動的「有應公」或亞拉丁神燈了!過去我們看到兩派人馬不歡的爭論。如果能夠把兩方面用融會貫通統合起來, 將多麼能幫助教會的合一啊!信徒有穏固堅定的信仰基楚,認識神, 靈命成長奠基於真理上。保羅「萬事互相效力」的神學, 一面提到神的預定與呼召,從上帝的角度來說, 一面提到人要自己決定愛神, 從人的角度看。有神的預定又有人的自由意志。如果好好解釋萬事互相效力, 也許可以把加爾文派和阿米紐派的信徒聚在一起甚至大家握手!

「結語」 -
最後引用「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作結。這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遇到天降大雨以致計劃失敗搖頭而發出的感嘆。當上帝按照祂的旨意為我們安排命定時,確實要讓我們參與。我們生活在許多人看來像是「偶然」加「偶然」的「人,事,物」當中。不要以為這些事毫無關連,都是剛剛好。從神的角度來看是祂使這些「偶然」發生,是神使這個「剛好」剛剛好遇到那個「剛好」,目的是給人機會要人選擇愛祂,自願參與祂的大工,進入得益處的命定。從世人的眼光看,似乎「謀事在人」,但至終還是經由萬事互相的效力回到神起初的原意。因為這些「偶然」從上帝永遠的角度來看,都是早早預知的「必然的必然」。至終還是「成事在天」,祂仍然掌管一切。人在中間轉了一圈扮演選擇回應的角色。「因為萬有都本於祂, 倚靠祂, 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永遠遠!」(羅馬書 11:36)。阿門!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