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起來, 肌肉會分泌好營養給大腦
有沒有發現,有時候去快走半小時,或做個瑜伽流汗一下,整個人突然清醒起來?本來煩躁疲累的腦袋,好像按了重啟鍵一樣,變得更有精神、更想事情? 這種感覺,不是心理作用,也不是幻覺,而是科學告訴我們,您的肌肉在運動時,真的會「分泌」一種對大腦超級有幫助的物質。
我們的肌肉,會分泌「大腦的營養品」
2025年在《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的整合分析提到:當人開始運動時,肌肉不是只有出力而已,它還會「分泌」一群神奇的分子,叫做「肌肉分泌因子」(myokines),這些分子能透過血液,跑到我們的大腦裡,幫助神經細胞活化、連結,甚至可能讓大腦的記憶力、注意力、反應速度都更好。
其中最被關注的明星成分,就叫做「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您可以把它想像成大腦裡的肥料,讓腦細胞長得更健康、更穩固,也讓我們的大腦更有彈性、不容易老化。
運動之後腦袋變亮,就是它在發功
我最喜歡說:「您自己身體最誠實。」只要您有運動過,就一定會感受到那種「腦袋清醒了、情緒也穩了」的感覺。這不是偶然,而是肌肉正在分泌這些神奇的因子,幫助大腦重開機。
研究中也證實,只要是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比如快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等,每次30分鐘,每週3到5次,不但可以提升BDNF濃度,也可以讓整體認知表現變好,尤其是記憶、專注、反應速度都有進步。
基因醫師我建議:把運動當成給大腦吃的營養品
很多人會想,這樣我是不是一定要上健身房、請教練才有用?其實不用,最關鍵的是 : 動起來,而且持續動。 以下是我推薦最實用的三種方式,您可以馬上試試看:
• 快走+肌力小訓練:穿上運動鞋,到公園快走30分鐘,再回家做個深蹲、伏地挺身。簡單、好入門,又非常有效。 • 加入一點多元動作:瑜伽、太極、或是跳健康操也不錯,研究發現這類融合平衡與柔軟度的運動,對提升BDNF也特別有幫助。 • 動得開心才會持久: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活動,比什麼都重要。您可以找朋友一起去跳舞、健行、打桌球,甚至去餵鴿子順便走一走都很好。
生活中的驗證:從今天開始觀察自己的「腦袋反應」
這些肌肉分泌因子我們雖然在家測不到血液濃度,但您可以從自己每天的身體狀態去感受 : 運動後精神好不好?白天會不會比較清醒?情緒比較穩定?睡眠是不是比較好?這些生活裡的「小變化」,就是肌肉默默在為大腦努力的證據。
肌肉不只是為了走路,更是大腦最好的守護者
我們以前都以為,肌肉就是為了移動、讓我們不跌倒,但現在科學告訴我們,它還有更大的使命,在我們運動的時候,它會主動分泌對大腦有幫助的物質。 對我來說,這就像是上天幫我們設計好的天然保健機制,動起來,身體自己會產生保護腦的力量。
所以如果您問:「吃什麼才能讓我頭腦更好?」我會笑著回答:「先不用買補品,先去動一動,您的肌肉會給大腦最好的營養。」
參考資料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2025),Investigating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myokines on exercise-induced cognitive changes in older adults: A living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9763425003823
張家銘 醫師 |